|
|
《小数点的移动》两次教学的思考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四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例5,研究小数点移动时所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这部分知识是后继学习单、复名数转化及小数乘除法的基础,因此第一课时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教材了一个饶有趣味的情境:孙悟空的金箍棒的长短变化所对应小数大小的变化,使生能直观感受到小数点的移动对小数大小的影响;然后由情境中得出了四个数据,通过对比观察来探索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与小数大小变化之间的规律;最后给出不完整的规律,让生根据理解将规律补充完整。 第一课在四(1)班上,我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来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却发现许多问题:1、学生观察0.009米,0.09米,0.9米,9米这4个数据,能得出“小数点移动会对小数大小造成影响”的结论,但具体大小是怎样变化的,学生想不出用转换单位的方法(即换成“毫米”作单位)来观察数据大小的变化规律,最终也只是由我直接告诉学生要这样转换;另,得出规律后,部分生并不理解,甚至出现了误解:认为小数点右移一位,扩大到原数的10倍,是指所得小数的整数部分应该扩大10倍,如我出示一个小数3.27,问生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变成几?生答:32.7。结果有生反驳说:“32不是3的10倍。”出现这样的误解应该是生没有正确理解“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这句话。课后我反思认为:1、同时出示4个数来一次得出小数点右移一位、两位、三位后,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对学生来说太快,学困生根本跟不上,考虑应将之分三层来逐步学习:第一层,老师扶,帮助学生得出小数点右移一位的变化规律;第二层,教师半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小数点右移两位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第三层,教师全放手,让生自己得出小数点右移三位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考虑在教学“小数点右移一位,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这部分时,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扩大到原数的10倍“的含义。 第二节课在四(2)班上,在环节的处理上作了些改变,具体如下:1、在学生感知了“小数点移动会改变原小数的大小”后,开始探究“小数点右移一位”的情况,我作了如下处理:⑴师板书:1.5厘米→15厘米 师:它们的大小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吧。生依次画出长1.5厘米和长15厘米的线段。 ⑵师:看着这两条线段,你觉得它们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实事上,当我一提出这个问题来,学生的第一反应是从“长多少”或“短多少”来描述,并没有想到去用“几倍”来描述。】 ⑶师:请你以1.5厘米长的线段为标准作一份,去分一分15厘米长的线段,你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分段,马上发现正好可以分成10份,直观感受与操作让生理解了“扩大到原数的10倍”的含义。】 2、探究“小数点右移两位”的情况。⑴师:小数点右移两位,小数又会扩大到原数的多少倍呢?(此时出现了两种答案:20倍和100倍) ⑵师:到底是多少倍呢?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你的结论呢?【这是一个半放手的过程,希望学生能自己选择一些合适的数学方法进行研究,事实在课堂上,的确有学生提出了方法:①给小数加个具体的单位,如0.15 元→15元,015元是15分,15元是1500分,1500是15的100倍。②根据“小数点右移一位”得出的结论进行推理:先右移一位,扩大10倍,再右移一位又扩大10倍,那么对于原数来说其实就是扩大100倍。】 3、“小数点右移三位、四位……”的情况,学生根据前面学习所得已经完全可以自己得出结论了。 经过上述两次对同一内容的不同方式的教学,使我更加明白了读懂教材,读懂学生的重要性,如果将教材内容比作一味高浓度制剂,那么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学生程度的把握就是稀释这味高浓度制剂的清水,只有将之稀释到恰到好处,才能使学生有效吸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