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家乡的变化说课 一、主题产生的背景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党的"三农"富民政策指引下,近年来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住房、交通、饮食、衣着、村民的娱乐活动等都有可喜的发展,让我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体验生活,通过社会实践去了解它、表现它、赞美它。此次研究性学习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调查采访活动,让学生体会过去生活的艰辛和现在生活的美好,从而培养学生采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和勤俭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情感。本次活动根据农村孩子的特点,以农村的资源作为课程开发的题材,全方位、多角度地选择活动素材,从而激发学生想要进一步探究家乡的兴趣。 “家乡的变化”这一主题便确定了。 二、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参观、调查活动,了解家乡的变化,关注家乡的变化,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积累社会生活经验。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学会多种形式整理信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摄影、绘画、文章、诗歌等多种形式多角度地展示信息,交流信息,让学生学会文明交际,分享信息资源,发展学生人格个性。 4、在学生了解、关注家乡的变化中,使学生懂得这些变化的根源是党的富民政策好,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萌发建设家乡之心。 重点: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难点: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懂得这些变化的根源是党的富民政策好,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重难点的突破: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亲自开展考察、采访和宣传活动,关注家乡的变化,萌发建设家乡之心。 四、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理论知识掌握、主要采访实践部分 合作学习法——分组探究、自主设计部分 归纳总结法——自主探究,分组汇报部分 五、活动内容:共分为三个阶段。 1、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 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采访实践活动。 3、成果汇报展示与交流。 六、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 1、确定主题。 如今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长辈们呵护着。常言道:“不经历苦难,怎会懂得去珍惜?”怎样能使他们了解过去、珍惜现在?长大后用双手去创造未来呢?课堂伊始,教师播放了一段过去与现在家乡情况对比的图片。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大家想要了解家乡的过去情况是怎样的,因此确定“家乡的变化”这一主题,立刻得到全体同学的积极响应。 2、成立小组,制定计划。 主题确定后,我着手指导学生们自愿组合,组成四个小组。即出行小组、时尚小组、居乐小组和美食小组并推选小组长,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各组制定好初步的活动计划后,我引导各个小组互相交流、补充,使计划更完善、更合理。 第二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采访实践活动及指导。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走向家庭、走向校园和走向社会去实践;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随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并引导学生展开自我反思性评价。 出行小组走入家庭采访家长、走向学校调查同学、走向社会调查邻居,取得了第一手宝贵的资料,然后将信息归纳分析;居乐小组从主要家具、家用电器、住房等方面,利用调查问卷、采访亲友、查询资料图片和走入家庭拍摄照片等形式,同学们有的采访亲友邻居,听长辈们讲讲过去的事情;有的收集旧照片、旧图片,寻求过去生活的痕迹;有的用录音和录像记录下采访情况。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和所见所闻,同学们深深地感受到短片中的镜头并不是天方夜谭,它的的确确存在过,与我们的距离是那样近,近得触手可及;然而它又似乎离我们那样遥远,远得如今已经看不到足迹。此时,同学们感慨万千:有的为自己浪费粮食而忏悔;有的为自己挑吃挑穿而愧疚;有的为不尊重长辈而自责;有的为家乡巨变之快而惊喜;有的则为建设家乡而暗下决心等等。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交流,我及时给予一些方向与内容上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克服调查中遇到的困难,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使他们发现不足,及时弥补,再次实践。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汇报与交流。 历时一个月的努力,同学们成功地进行了阶段性成果展示。 居乐小组介绍家乡人的住房变了。我这里有一张家乡人原来住房的照片,听姥姥说,她们小时候住的房子都是草房土房,下雨的时候房子漏雨,经常是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现在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平房,甚至楼房,舒适、美观漂亮。 出行小组介绍调查的方式是实地考察。在我小的时候,家门前是土路,一下雨都是泥,出门可不方便了。记得有一次,雨停了,我和妈妈回家,路非常泥泞,妈妈把我夹到胳膊下夹到了家,这滋味真不好受。现在家乡的路变成了水泥路,修建了下水道,既平坦又干净。道路两旁铺满了红绿相间的彩砖,一排排小树挺立在路的两边,家乡变得更美了。 我们是美食小组。听妈妈讲30 年前,家家户户生活都很困难,人们劳动一年也不分工钱,还欠生产队的钱,穿的衣服打着补丁,过年也买不了一件新衣服,平常根本吃不到肉,只有过年买一点肉。现在家家户户都有钱,大鱼大肉随时享用,再也没有人穿打补丁的衣服了。 爸爸和我谈起了他们上学的故事。爸爸说他上学把一个本的反面都用光了,还发愁买下一个本的问题,铅笔用到只剩下一个小笔头,手都握不住了,也舍不得扔掉……听了爸爸的话想想自己我感觉我们的生活太好了!我还找到了爸爸小时候上学的照片。这就是以前的户远寨小学,校园没有院墙,地面都是砖头瓦块,教室是简陋的平房。没有整齐的教室,更谈不上我们现在的多媒体教室,微机室了。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珍惜这么好的学习环境。 还有的小组首先由故事小组的同学讲述了自己长辈们童年时的日常生活: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吃着玉米面、住在茅草屋子里、生活用品极其缺乏等等。同学们感触地说:“与过去比一比,我们浪费粮食和生活用品真是太不应该了。”照片图片小组用多媒体展示了他们收集的旧照片,并且讲述了几代人照片背后发生的故事,从过去借家具结婚到现在结婚用品的琳琅满目;从过去的蓝、灰、黑到现在的五彩缤纷,孩子们感叹着现在生活的幸福美满。然后从衣食住用四个方面展示了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图片,进一步形象直观地反映出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录音小组播放了采访那伯伯童年学习生活的录音。录像小组播放了采访太平村村民于爷爷和杨奶奶的短片,让这两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讲讲过去那些不为孩子所知道的事。最后,同学们表演了自己编排的小快板,再现了三代人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反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 然后,各小组纷纷讲述了自己在调查中的感受。“几十人挤在一户看电视,不仅难受,还影响人家休息。”“现在手握遥控器,便知天下事了。”“电饭煲做饭,洗衣机洗衣服,既省时又省力。”“以前上学步行,现在坐车上学,我们多幸福呀!”孩子们朴实的语言无一不反映出耐用品的多样化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快捷。最后,同学们表演了自编的小节目-------三句半结束了他们组的汇报。 看得出来,经过他们的亲身体验,孩子们变得成熟了,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了。即将结束时,我对他们在此次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了积极的激励性评价,并且激励他们要努力学习,再过十几年,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七、活动的总结与反思。 自从活动开展以来,我们与学生一起走过了一段探究之旅,在生活中去实践、去感悟和去积累,学生多方面技能得到了提高,完成了预期的目标。我们亲眼目睹了他们确立主题时的自信、制定计划时的茫然、讨论时的专注与激动和汇报时的严谨与睿智;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感到在活动中孩子们离不开我们老师的陪伴,他们需要鼓励和赞赏,他们更需要老师的指导。在活动中,我们与学生共同成长,发散思维,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