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八音和鸣---古老的民族乐器》 拜读完戚老师的教学设计,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该课教学内容真丰富啊。以《八音和鸣---古老的民族乐器》为教学主题,一节课纳入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中国古老乐器埙与骨笛以及欣赏《哀郢》、《原始狩猎图》乐曲片断;了解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组(吹、拉、弹、打四组)和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类(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聆听与感受《春江花月夜》(片段),听辨乐器音乐色,分析不同乐器表现乐曲的异同;认识民乐常见的演奏形式江南丝竹和苏南吹打,欣赏两种演奏形式的代表作品《春江花月夜》片段和《将军令》片段,分析比较两种演奏形式的表现特点;介绍闵行民族乐器博物馆,欣赏箜篌、羌笛、麻江铜鼓等乐器图片,并要求学生活动根据乐器的音色特点为画面选配合适的乐器。 将戚老师的课题与教学内容与湘艺版初中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相关单元比较,发现该教学设计内容的组织涉及该册两个单元内容,即第五单元《八音和鸣》和第七单元《传统是条河》。《八音和鸣》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民族管弦乐队乐器的认识及乐器的分组,江南丝竹和苏南吹打两种民乐合类型的认知与代表作品欣赏,还有琵琶、古筝、二胡独奏乐曲欣赏。《传统是条河》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埙与骨笛,欣赏骨笛与乐队演奏的《原始狩猎图》,埙独奏曲《哀郢》;认识钟、磬并欣赏相关乐曲;认识古琴,欣赏古琴曲《流水》和《梅花三弄》。现行的初中课标音乐教材采用了以主题单元集中编排教学内容的编写模式,将一期的音乐学习内容分为6-7个主题单元,每个主题单元应该包括2-3课时的教学内容。戚老师设计的教学以一课时攘括了两单元大部分教学内容,且不是“复习”与“新授”关系,教学内容过多,难免会使教学走马观花,教学也以难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所以建议戚老师在教学中还是要忍痛割爱,适当舍弃一此内容,教学内容更集中,也能使教学更深入。戚老师的课题为《八音和鸣---古老的民族乐器》,如果戚老师设计的主题是以“八音和鸣”为主标题,以“古老的民族乐器”为副标题,这节课教学的重点内容应该是中国古老民族乐器的认识,教学也可以从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类(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谈起,再引导学生认识埙、骨笛、钟、磬等古老民族乐器,欣赏相关乐曲,了解相关文化。而该课的其它教学内容,如,中国民乐的分组,民族乐器音色的听,两种民演奏形式等等,可以作为复习的内容,采取学生分组抢答题目的方式进行复习,这一复习的环节也能在该课的教学中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用时一定不宜过多,因重点内容是引导学生认知几种中国古老民族乐器及相关乐曲欣赏。 上面主要与戚老师探讨了该课教学内容的取舍问题,接下来再看看该课的教学实施,本人认为戚老师在教学实施中所采取的一些方式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初中欣赏音乐教学中可供借鉴的教学方式,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认真学习。 其一是采取音乐片段式欣赏教学的方式。在该课的教学中,总共涉及到了四首乐曲的欣赏,其中有两首较长乐曲,如果都按照分段赏析加整体赏析结合的方式展开四首乐曲的教学,该节课仅用于音乐聆听的时间都可能不够。戚老师在该课的教学中,采用了“片段欣赏”的方式,选取乐曲中能为“目标”所用的精彩片段集中欣赏。本人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方式,在一些特定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教学中,可以大胆运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关于对音乐表现形式或体裁的认知,因需要让学生了解的音乐的表现形式、体裁及相关内容较多,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一般一课时会包括多种表现形式或体裁的认知及相关作品的欣赏。如果每种类型作品的都采用全曲欣赏的方式,务必会占用较多的欣赏时间而减少对主要教学内容的学习;如果不欣赏乐曲只讲解作品的类型及表现特点,学生虽然掌握了理性的音乐知识,却没了感性的体验,也失去了音乐学习的特性。所以,在此类学习内容的教学中,采用音乐片断欣赏的方式,应该是一种两全其美的方式。即能让学生能多了解一些音乐的表现类型,具有理性的认知,又能让学生在感受与体验其经典的作品,了解其音乐的表现特点,积累感性的经验。采取音乐片段欣赏的方式,能增加音乐课堂的容量,发挥单位教学时间里的最大教学效率,是值得我们尝试的一种音乐欣赏教学方式。 其二是紧靠主题目标设计音乐欣赏问题的方式。该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能认识一些乐器,分辨常见乐器的音色。该课的教学紧靠目标展开,欣赏音乐作品时的设问也是紧紧围绕器乐音色特点的了解。如,欣赏埙独奏曲《哀郢》片段后,问“这种乐器的音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聆听骨笛与乐队演奏的《原始狩猎图》片段时设问“同学们在聆听时候,仔细感受,比较一下,这种乐器的音色和我们已知的哪种乐器的音色相似”;欣赏由教师本人现场古筝演奏的《春江花月夜》中“江楼钟鼓”片断后问“古筝的音色有什么特点”;欣赏《春江花月夜》中的“洄澜拍岸”片段时设问“你能听辨出哪些乐器”,等等。同时,整个教学中老师的导言和小结语中,也多次强调了解乐器音色的重要性,如,引导学生认识埙与骨笛的导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了解一种乐器首先就要聆听它的音色,体验它特有的音色带给你的与众不同的感受。现在,同学们想不想听听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所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呢?”在课的结束语中又一次强调“中国的古乐器内涵韵味,深邃而高贵,每种乐器的音色都具有其特有的个性,要想真正的了解中国古典乐器,品尝中国古典音乐的韵味,同学们还需加强音乐语言的学习,在课外多多接触中国古乐器,欣赏中国古典音乐作品。”紧靠主题目标设计问题使音乐欣赏更具指向性,更易达成教学目标。 其三是运用表格归纳总结音乐知识的方式。初中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在对音乐的聆听与感的基础上,积累一些对音乐相关常识的理性认知,也是初中音乐教学应达成的主要教学目标。又由于受音乐教学时间所限,一般一课时教学中会纳入多种音乐类型的认知,此时,采用一种表格的方式将音乐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理性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条分屡细,一目了然。同时,通过表格中各项内容的比较,学生也更容易把握音乐的特点。戚老师在该课的教学中采用了三个表格对相关知识进行了总结归纳。如,用表格对各组民族乐器从制作材料、基本结构、演奏方式三个方面进行的归纳比较;欣赏了《春江花月夜》片断和《将军令》片段后,采用表格的方式对江南丝竹和苏南吹打从演奏乐器、乐曲情感、流行地区进行小结,让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这两种演奏形式的表现特点。 另外,还想就该教学设计的表述方面还存在的一些小问题与戚教师探讨。在“教学程序”(该教学中的“教学设计”)中仅将教学分为“导入”和“新课教学”两个教学板块,在“新课教学”板块下包括七个二级标题,其中还包括“教学反思”。建议“新课教学”内容能分多个板块表述,如该课“教学程序”可分为导入课题、认识埙与骨笛、了解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类、欣赏《春江花月夜》、认知两种民乐演奏形式、拓展教学、课堂小结等几个板块表述,教学层次会更显清晰。 借戚老师的课,谈了自己一些想法,供老师们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