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学设计体现探究,结合学生实际,挖掘师生资源,善于挖掘教材中蕴涵的丰富教学资源,在“贴图片给乐器归类”的游戏中,突出了“审美为核心,情感体验为中心,能力培养为主线”的音乐学科特点,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充分辨认民族乐器并加深印象。 导入环节播放现代民乐,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充分让学生体验本课的内涵。为了进一步了解民族乐器的演奏形式,我将重点放在了“紫竹调”和“将军令”的欣赏上,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把握吹打乐和丝竹乐的不同音乐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小组竞赛的模式进行抢答式提问,从几个角度展开教学,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路,不仅让学生轻松愉悦的参与区分吹打乐和丝竹乐的乐器配置特点和音乐特点,还充分完成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结尾,注重情感激发,在“女子十二乐坊”的现代民乐演奏旋律中,用流行的民族音乐元素进一步巩固重点,,学生在赏析、辨听、思索之余意犹未尽,从而创设意境进行知识延伸思考:中国民乐如何走向世界?完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本课使用各种方式,通过良好的视听感受让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分类及各乐器音色特点有了全面的感知和了解。尤其在课堂最后,教师即兴腰鼓表演,更让学生加深对本课的印象并提高参与音乐课的学习兴趣。 但本课还有诸多不足之处,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能提供适量的打击乐器配合教学,让学生随乐演奏、表现、创作,效果一定会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