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英语教学"说课"示例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英语第三册第四单元第22课的教学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Learn to say(会话部分),这部分为学生提供了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和符合实际的生动活泼的彩色插图的会话情景,培养学生会话的能力。第二部分是Let's practise (词汇与句型练习),此部分的单词都取材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单词和句子,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这部分的训练,达到掌握和灵活运用有关单词和句式的目的,更好地培养口头交际的能力。第三部分是Let's play(娱乐活动),此部分是为培养学生语感,复习前面所学内容及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活跃课堂和培养兴趣而设置的。 本课的内容及插图设计体现了学生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好品质,教材图文并茂,内容简短,层次条理清楚。语言浅显易懂,非常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根据《小英纲要》的教学目的要求,鉴于对本课的理解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本课会话;并能用Let's practise中的词带入句型(会话)中进行练习;唱好英文歌曲Row your boat。 2.能听、说、读、写四会单词may,use和句子May I use your pencil?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美德。 (三)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拼读四会掌握的单词和句子。能用自然流利的语音语调会话。培养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 (四)教具准备 四会掌握的单词、句子卡片,实物:书、橡皮、钢笔、铅笔等学习用具。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本课的内容(见下表)可通过情景的辅助,以听说代讲法,做到精讲多练,精讲精练,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以真实感,使学生身临其景(境),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降低学生理解句型的难度,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学法 充分利用实物,让学生在"听听说说棗唱唱玩玩棗读读背背棗写写画画"的教学中,运用所学并以旧带新等训练活动,教师再适时指导,突破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技巧。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内容,激发兴趣 用已学过的二会掌握的句子,引出问题:当你需要别人帮助时,当你被别人帮助时,你应如何礼貌处理呢?Now let's learn Lesson 22. (二)板书规范,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以对话的方式让学生听清、听懂,理解句子的含意。 (三)在听的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 可采用情景、实物进行"说话练习"、"对话练?quot;、"说话表演"的三级训练,排除学生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打好说的基础、养成说的习惯。 (四)朗读,整体感知 1.范读 教师读或听录音、看录像等示范性朗读,让学生有亲切与自然的感觉。 2.跟读 教师或录音的音量大于学生的音量,让学生轻声模仿跟读,强调音准问题。 3.试读 即独立朗读,可以是集体读、分组读、个别读等形式。 4.导读 学生朗读常常受汉语影响,往往一个词一个词地读,不注意意群以及轻重音的变化,听起来很不自然,纠正的办法可以听录音、模仿、带读,指出语音、语调等方面的优缺点,具体读法指导如下: 总之,朗读是英语教学的中心活动,它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品味句子的思想内容,又能启发学生读出恰当的语气。 (五)读后检查、反馈效应 1.出示单词、句子卡片,检查语音、语调。 2.检查学生是否能有感情地朗读。 (六)换词练习,巩固新知识 以第二部分 Let's practise为内容开展游戏,看谁讲得准、讲得好。可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练习,或让学生随意活动。例如: T:(S):I have a book. SA:Hi,(姓名)。May I use your book? T:Sure.Here you are. SA:Thank you very much. T:You're welcome. 这一练习,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巩固了会话教学。教师要进行课堂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文具或其它实物练习。 (七)理解、升华,渗透德育 通过此课的学习,教育学生之间要友好相处,互助互爱。如果对方正使用着你想借的东西,那么要等别人用完后才开口借用。避免对方的尴尬。 (八)完成练习,指导书写 1.每个单词都有音、形、义三个方面,学生在语境中读准单词,根据读音记单词,建立了音、形、义的统一联系,可采取边读边练边写的方法默写单词。 2.完成课堂练习作业。 (九)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主要是围绕重点的句型而设计,以有利于学生复述与记忆。 板书设计 Lesson 22 May [mei] May I'use your ruler? Use [ju:z] Sure. Here you are. 'Thank you'very much. You're welcom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