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有两个班,三(1)班35人,三(2)班37人,仅个别学生调动以外,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变化。在经过了三年级上册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教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还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活动等等。 三、教学目标分析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位置与方向,年月日,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理,时间的计算。 五、教学措施 1.借助直观手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3.注重数量关系分析,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六、课时安排 第1周 2月22日—2月28日 位置与方向 2课时 第2周 3月1日—3月7日 位置与方向 3课时 单元测试(一) 1课时 第3周 3月8日—3月14日 笔算除法 4课时 第4周 3月15日—3月21日 笔算除法 4课时 第5周 3月22日—3月28日 笔算除法 1课时 单元测试(二) 1课时 统计 2课时 第6周 3月29日—4月4日 统计 2课时 单元测试(三) 1课时 年、月、日 1课时 第7周 4月5日—4月11日 年、月、日 3课时(清明节) 第8周 4月12日—4月18日 年、月、日 1课时 单元测试(四) 1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 2课时 第9周 4月19日—4月25日 两位数乘两位数 4课时 第10周 4月26日—5月2日 两位数乘两位数 2课时 单元测试(五) 1课时 面积 1课时 第11周 5月3日—5月9日 面积 3课时(劳动节) 第12周 5月10日—5月16日 面积 3课时 单元测试(六) 1课时 第13周 5月17日—5月23日 小数的初步认识 4课时 第14周 5月24日—5月30日 小数的初步认识 1课时 单元测试(七) 1课时 解决问题 2课时 第15周 5月31日—6月6日 解决问题 2课时(儿童节) 单元测试(八) 1课时 第16周 6月7日—6月13日 数学广角 2课时 总复习 2课时 第17周 6月14日—6月20日 总复习 2课时 综合复习 2课时 第18周 6月21日—6月27日 期末考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