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议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型课的实施 摘要:在当今信息技术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纷纷采用并体会着任务驱动教学法。文章主要介绍了如何在信息技术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任务驱动
在当今,信息素养的培养已颇受有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应该明确的是:信息技术更新之快,未等学会就可能已过时。因此,“灌”式教学被弃、教学模式变革已成必然。随着新课标的出台,能充分体现和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创新学习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被信息技术教师纷纷采用。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 一、充分认识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典型的任务之中,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主动探究、共同协作,在教师的引导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完成具有一定梯度的各个任务,达到建构知识的目标。同时,通过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真切体验与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使用信息的责任感,促使其积极地参与构建安全、健康的信息社会。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基于这种认识,教师结合教材,为学生创设一种真实的情境,一个自主探索、创造展现自我的平台,学生就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任务驱动教学法正是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一个良好平台。在这个平台,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通过同化与顺应逐步丰富和发展自身认知结构获得的。 二、分析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任务 任务的设计非常关键,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为此,我们要注意三方面的因素:1.把各知识点,分主次、重难点,科学有序地穿插在任务中,要环环相扣,不能简单罗列;2.任务要体现出层次性,尽量照顾所有学生;3.任务本身能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实施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1.明确任务,创设情境。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给出任务,即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具有代表性的精美电子作品让学生欣赏;学生欣赏完后,会跃跃欲试,其创作的激情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问题提出后,进行适当的分析,把大任务分解成几个单任务,这样才可以与所学过的知识点相对应,以增强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 2.自探共研,尝试发现。这一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应坚持自主与协作结合的原则。所谓“自主”即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只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谓“协作”即通过学生与学生协作的方式,让学生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阐述,以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由于教师没有给学生规定任何条条框框,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像力,学习的主动性可充分地发挥出来。其间提倡同学间相互讨论、交流、切磋,并且让那些操作能手充当教师的小助手,帮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此时,教师处于一个引领的位置,把握好任务的内容、进度和方向。可巡回指导,适时提醒学生操作的快捷、对象的插入位置、色彩的搭配、效果的选择等,力求使操作更简单,使作品更富于创新性和艺术性。教师也可适时出示一幅未完成的作品,鼓励学生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个个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对于学生的各种处理方法教师都予以表扬、鼓励,让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成就感,进一步使其乐学、能学、会学。 3.科学评价,培养情感。在此阶段,采用作品交流评价的模式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自己说出作品的创意,自己评价,然后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则注意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同时还要注意发现并抓住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启发,为以后的学习提供“营养”让他们以爱学、乐学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不断培养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 4.归纳总结,拓展能力。学生通过自主完成任务,有了成就感;通过自主探索,有了发掘的快乐感;进行了协作学习,增强了群体意识,去除了孤独感。但此时学生获得的却是零散的知识、具体的体验,还须在教师的引导与组织下,进行归纳总结,才能对知识进行归类整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 总之,通过正确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