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班科学活动《小动物过冬》的反思 青年教师刚刚踏入教儿之门,教学经验不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不强,所以在带班和组织活动中容易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而对每个活动的反思过程正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在这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在一次一上三研的活动中,我上了一节大班的科学活动课——《小动物过冬》,并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发现了许多暴露在我自己身上的问题。 以下几点是我这位青年教师对自身暴露出来问题的思考总结: 1、教师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在上这个课之前,我已经收集了一些资料,了解了一些常见动物的过冬方式。但是还有许多尚未了解。因此在知识的准备上做的不充分以至出现了一些科学性的错误。如:有一个小朋友说蝴蝶是迁徙过冬的。我只知道蝴蝶不是迁徙过冬的,那蝴蝶到底怎么过冬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无法解答。后来让幼儿讨论,许多幼儿说了他们的理由,但都不到点子上,我也知道如何引导。为了及时给予应答,我以蝴蝶翅膀小飞不了那么远让幼儿知道蝴蝶是不迁徙的。如果我知道冬天蝴蝶幼虫和蛹会进入休眠状态直到天气转暖这一知识,我就可以正确地引导幼儿去思考蝴蝶的生长历程,然后得出最准确最科学的结论,不至于误人子弟。 2、教师需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 在设计活动时,我预测到有可能会出现幼儿问一些老师不知道的问题的情况,我就想了一个应对办法:我们可以怎么去获得不知道的知识?可以查相关书籍、上网查等,那等会我们一起去查一下。而在实施时,由于思路的不清晰,忘记在蝴蝶问题上及时运用此方法,并导致传递给幼儿错误的知识的后果。 3、教师必须对幼儿认知水平有初步的了解。 如果老师对幼儿了解相关知识的程度有大概的了解,活动的设计也会更加合理。在我上这节课之前我不知道幼儿对动物过冬的知识了解多少,所以用《小动物过冬》这个科学故事引出,其实在我讲故事之前幼儿对这方面知识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很多小朋友都举手想讲,如果我先前对幼儿有所了解,就不用再用故事引出,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愿意大胆讲述的时机,直接让他们先讲,讲完再归类。 4、教师需要很强的活动设计能力。 一堂课成功与否于活动的设计的质量好坏有着重大的关系。在这个活动中,我是先以幼儿讨论人的过冬方式引出动物也要过冬的主题,然后讲述故事《小动物过冬》,接下来幼儿讨论其他动物的过冬方式并按过冬方式进行归类,最后按照过冬方式不同分三块进行情景表演。而科学活动重点在于幼儿的探索过程,可以提供一些故事录音、图片、书籍等丰富的相关知识材料,在开始时设置一个自由宽松的,能让幼儿自己探索获得知识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更自然更容易地习得知识,接下来的讨论过程会更激烈,相关经验会更加丰富,同时也增强了幼儿讲述时的自信心。 5、教师要有严谨的教育意识。 教学是严谨的,特别是科学教育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问了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蝴蝶是怎么过冬的?在这个问题的表述上不能用“觉得”,“觉得”表示个人的感性认识,而科学知识是具科学性的理性知识,可以用“知道”,但一定不能用“觉得”。 6、教师要边倾听边思考。 在“燕子为什么迁徙”的问题上,有个幼儿说的非常好,但她有一个词用错了,她说南方春暖花开所以燕子要去。她想要表达南方暖和的意思,但冬天的时候虽然燕子南迁,但南方也是冬季,只是相对暖和,因此不能用“春暖花开”这词。此时老师应多思考,给予及时纠正。 8、教师的引导语要简洁明了。 在整节课中,我的语言比较罗嗦,比如:你还知道其他一些动物是怎么过冬的?他们的活动方式是怎么样的?其实这两个问题是同一个意思。虽然对本堂课的教学影响不大,但是,罗嗦的语言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而且有可能会影响幼儿对问题的理解力,他们不知道到底回答怎么过冬还是过冬方式,会认为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而且老师罗嗦的语言可能导致幼儿语言的罗嗦,从而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所以老师应该注意说话时语言的简洁明了。 一堂优质的课需要关注到方方面面,甚至一些细小的问题也非常关键。做为青年教师更要做个有心人,善观察、多思考、勤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