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完水的浮力后的第一个内容,也是从物理知识向化学知识的过渡。并且要为以后的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等有关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内容,我并没有按照课本的安排流程(溶液的概念、组成----悬浊液、乳浊液---实验验证)进行课堂教学,而是按照(学生自主实验探究-----归纳总结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特点----溶液的组成---练习小结)进行。课堂设计比教材编排更加优化,整个教学过程更加流畅自然,更加能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教学理念,且全方位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各种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生活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以碘溶解在酒精中的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糖水(糖溶解在水中)、盐水(食盐溶解在水中)为切入点,引入这节课知识的学习,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清洗衣服上的油污环节让学生进行洗衣比赛,同时思考用什么去清洗才能洗净?使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从而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探究。学生一旦作出某种猜测就会主动参与,关心知识的进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立足于学生自学、探究、讨论、交流 在悬浊液、乳浊液的溶液的特点学习中,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通过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解决问题,从而学会相应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指导者 三、恰当运用多媒体,帮助学习学习 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适当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学习内容和一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素材,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彻底。选择了核心内容进行探究,突出了教学重点──分类方法,通过视频使学生对原本比较陌生的内容例如服装的干洗进行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与视频贴近生活实际,并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体会科学就在身边和领悟科学的魅力,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同时,多媒体的运用也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降低的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对学习的难点问题,比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特征区别,我设置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降低学习难度,使更多的学生参加与学习中来,本节课的学生活动较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 五、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方法 设计了不同物质分散在水中的对比实验探究,围绕着“以分散物在水中是否溶解,久置是否分层”进行探究,让学生初步掌握了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对比实验,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体现了“实验既是教学手段,又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的新课程理念。 我个人觉得不足的地方:整堂课生成性知识较少,例如,一般讲到溶液的均一的时候学生会提出“为什么糖水下面部分比较甜”,但这节学生并没有疑问。究其原因可能如下: 1.教师教学比较紧张,没放开,学生因此也在紧张的氛围内学习; 2. 经常打断学生的回答,没有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权:例如,在请学生找出溶液、浊液特性的时候,没有等学生回答,老师就自报“均一、稳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