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名称 |
Unit 3 Modern machines教学反思 |
课 题:牛津英语上海版,八年级上册,Unit 3 Modern machines 教学内容:Listenig A & B Filling in an order form, What can these robots do? 课 型: 听说课 教学时间:40分钟 课后反思 1. 教学内容与思路 在本次展示课中,我的教学内容是第三单元Modern Machines第二课时,课型为听说课。领受任务后,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了分析:该课时教学内容为Listening A ,B 两篇听力理解材料。其中Listening A是一篇电话定购办公用品的对话,作为教材编写中的主篇,听力材料没有在书中出现,侧重体现对听力技能的培养。Listening B 的体裁依然是对话,内容为谈论三个机器人的功能,价格等信息。基于单元教学设计的整体性与连贯性,在对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加入了本课时在单元中与上课时的衔接:经过上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到现代机器---电脑,在各行各业和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本课时进一步谈论电脑及其相关产品机器人。与第一课时的阅读训练不同,本课时侧重的是听的策略与技巧培养,兼顾说的训练。 接下来的学情分析中,考虑到该次展示课的教学对象是A类学校的学生,英语学习水平高,口头表达与听力能力强,我把课的定位设定在重点突出听力技巧的培养:尝试通过听力技巧的点拨,促使学生运用在A篇所学的听力技巧,自主运用到B篇进行分析和运用。 2. 亮点与不足 1) 教学中突出体现听力技能培养的目标,循序渐进,为学生的学习搭建脚手架,为拓展练习进行语言输出做铺垫。 本课中技能培养的的思路和实践是清晰的:通过使用A篇听力的材料进行信息的听前处理(主要体现为带领学生学会看图,预测即将听到的内容,关注有用的信息),引导学生把相同的方法运用到B篇材料的理解。在B篇的处理上,除了试图让学生以预测,看图等技巧在听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外,还加入了taking notes 记笔记的方法。在第二次听B篇的过程中,从听词组过渡到句子,要求学生在记录句子动词等关键词的基础上写出完整的句子。这些句子为学生参与后部分的输出练习提供了语言支撑。 2) 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心理 ①教学目标能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 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较高,我把课的定位设定在符合他们学习水平的层次。例如,根据语言材料的特点,A篇材料的信息点多,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且由于没有听力录音材料,不利于展开后续的语言活动,我将其处理成:听一遍完成练习。 B篇材料有关机器人的描述紧扣本单元Modern Machines 的主题,且对话中有许多可供挖掘的语言表述,所以把它处理成输出的依据。 ②关注语言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作为异地教学,上课前我考虑了与学生的沟通问题。在课前用简短的游戏使师生的距离拉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为后续的小组presentation 作铺垫。 本课的情景设置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机器人模型Mable为主角,是贯穿整节课的情节主线,既为教学的各个环节服务,又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在“淘宝网”上网购活动,将语言的学习拓展到课外,使课文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建立链接,使他们懂得在生活中运用语言,体现了“在用中学”,“学了便用”的新课程理念。 ③及时调整教学,应变能力经受考验。 在电教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稳定自己和学生的情绪,调整教学。将课件将要呈现的“Robert图片和表格预测”变为“走进文本,看书读表预测语言材料”,达到了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同样的教学目标,是一次有效的教学应急策略。 诚然,没有一节课是完美无缺的。反思这节课的实施过程,我认为还存在以下一些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1) 对于A篇材料的落实还不够,部分学生未能写出答案。 2) 评价(对答案)方式比较单一。忽略了学生评价在课堂的使用。如果能多种形式,多渠道地体现评价,输出部分的presentation有可能更精彩。 3) 教学过程中能反映学习策略的策略提示部分在投影中由于技术问题没能体现出来。教师也没有及时进行补充点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