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解读的是《北京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数学第1册》 我将从解读课标、研读教材、教学建议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解读课标: 2011版课程标准把课程目标分成总目标,总目标的四个具体方面以及学段目标三方面: 1.我们先来看总目标 数学学科总目标可以概括为:学生能获得“四基”、 体会联系、增强能力、培养科学态度. 获得“四基”: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体会联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增强能力: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科学态度: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 2.总目标的四个具体方面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态度情感. 3、下面我们从这四方面来看一看第一学段的目标: 知识技能:在知识技能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数学思考: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会独立思考,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数感和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掌握基本的方法,知道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 在指导下,可以提出简单问题并尝试解决以及回顾解决过程.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能倾听别人的意见. 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成功 的喜悦对数学产生好奇心. 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第二部分研读第一册教材 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新旧教材对比看编写特点.教学内容立体整合几方面来说明. (一).教学内容: 1,本册教材一共有十个单元,下面我们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方面来看一下内容结构. 数与代数的知识内容包括:一.数学就在我身边 数一数 , 比一比 . 二.比较,三.认识10以内的数, 五.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七.认识11—20各数 八.学看钟表.九.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空间与图形包括:一.数学就在我身边 看一看,四.位置与顺序,六.认识图形. 统计与概率包括:二.分类 综合与实践包括: 新年游艺会 2,重点单元的具体内容: 第三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1.认识1~5 (认识1~5 , 认识几和第几, 认识大于、小于和等于)2.认识0 ,3.认识6,7,8 ,4.认识9,10 ,5.数的分与合(5的分与合, 7的分与合, 9的分与合, 10的分与合) 五、加法和减法(一) 5以内的加、减法; 6和7的加、减法 ;8和9的加、减法 ;10的加、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整理与复习 七、认识11--20各数 例1认识数位;例2认识11—20 ;例3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例4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减法;复习 九、加法和减法(二) 9加几;8、7、6加几;整理与复习;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探索规律;整理与复习。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来明确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能用20以内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读、写20以内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关系,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用加、减法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会使用这些符号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和物体个数的多少。 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通过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数学思考: 在认识数和运用数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简单问题。 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上课、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通过实践与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第三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数的意义 数的含义;计数技能;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数学交流; 计数技能主要指能认读、写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认识数位,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识别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主要指认识 “<、=、>”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数学交流是指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难点:写数;在具体情境中正确区分一个 数表示的是几,还是第几。 写数:可分散在认数的每节课中(数的认识会用一段时间教学),每节课利用几分钟练习写数,这样就分散了教学难点。因其涉及了自然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而这两方面的意义会常常混淆,所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新旧教材对比看编写特点 不同点: 1、取材更丰富。 新教材不仅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生活情境对学生的行为品德做正面引导与影响。而且更关注通过科普知识的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 2、对直观模型的运用更充分 。 在教学中更重视借助点子图数群的表象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新教材中增加了带点子的小方块模型的应用,更便于学生学习计数单位。 在新教材里长、正方体模型运用更充分了,把比较数的大小和长、正方体 的总高度联系起来,促学生数感的形成。 在新教材里数轴模型运用更多。教材按照“直尺--数尺--数轴”的顺序,循序渐进地通过数轴表示数、说明数的大小以及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3、在新教材里可以看到问题的结构 。 本册教材通过画直观图的方式放慢分析问题的过程,将题目译成直观图,便于学生看清问题的结构。 4、更关注学生探索规律能力的培养 5、更关注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用给出的数、算式等讲故事,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与运用,促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面对新问题,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探究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相同点: 1、关注数学文化。 2、关注学生的反思和评价。 3、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四)、以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认识和数运算来看知识的立体整合。 第三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本单元的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与前后知识内容的联系如下图: 已有的知识经验 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数数经验,本册第一单元中“数学就在我身边”和第二单元“分类 比较”中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单元主要内容 10以内数的认识、读写和大小比较,数的分与合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 我们看小学整个阶段对于数的认识的学习分为:整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百分数的认识四方面的学习,12本教材除了3、5、9、12册没有涉及到,其他教材都有数的认识的学习,而我们第一册教材10以内数的认识是所有数认识的基础,可见它的重要性。 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已有的知识经验: 第一单元“数学就在我身边”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第三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本单元主要内容: 加、减法的含义 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认识11~20各数 ;加法和减法(二) 数的运算贯穿了我们小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包括:整数的运算,小数的运算,分数的运算.而10以内的加减法,是所有数教学的基础. 三.教学建议: (一).认识数的教学 皮亚杰研究发现: 数不是某个东西的名称,它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表明的是一个物体在一个序列中的位置以及在一组物体中包含了多少物体; 这种关系是不能直接用语言来教的; 数概念即人们头脑中对这种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数概念的获得不是通过语言教会的,而是儿童通过感知、操作、活动在动作中体验、发现、创造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