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说课《我设计的花边》(大班 美术) 设计意图: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内容是大班美术活动《我设计的花边》。先说说我的设计意图:对大班初期的孩子来说,学习装饰画有一定的难度,请幼儿设计花边是一个巧妙的突破口。并且《纲要》中指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分享创造的快乐。"因此,我精心设计了美术活动《我设计的花边》,让孩子在愉快的环境中大胆想象,自己设计美丽的花边,鼓励他们用点、线、面进行有创意地作画,体验独立创作的趣味,展示幼儿艺术活动的魅力。 一、活动目标 再说说我的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我确定了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标: 1. 知道花边是图形按规律重复排列延伸。(认知)2.能用点、线、面能大胆创作花边。 设计鞋底花纹。(技能) 3.感受花边图案的美感并且乐意参与花边设计活动。(情感)活动重点能用所学的花边知识,进行装饰,美化生活物品。 三、活动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我做了如下准备:1.物质准备:课件,待花边装饰的实物(硬纸板剪成的上衣或裙子;蛋糕盘子等)、绘画笔等2.经验准备:家长已经初步引导观察、欣赏生活中的花边。 四、教法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纲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观察法、欣赏评价法、操作法和讲解法等。 五、学法 再来说学法,本次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采用的学法主要有:讨论评议法、操作法和观察法等。 六、活动过程本次活动共有4个环节: 1.运用课件,激发兴趣,初步感知美进行导入活动(1)引导发现花边。师:有一天森林里举行一场盛大的舞会,鸟儿在唱歌,花儿在跳舞,好多小朋友也穿着漂亮的衣服来了。2.欣赏衣服上的花边。教师:这些漂亮的衣服都设计了花边,我们一起看看这些花边图案都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这个裙子上设计了蝴蝶结,一个在上面,一个在下面;这个裙子上有白色小花花边,白色小花一个挨着一个排成了整齐的一排;男孩身上的小熊花边一排灰色一排白色,女孩身上的小花一朵红色一朵黑色,有了这些花边衣服变得更漂亮了。)(2)引导幼儿自己观察生活中的花边。1.师:花边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它不仅可以设计在衣服上,还可以设计在其他的物品上,你在生活中什么地方什么东西上见到过漂亮的花边呐?然后运用课件欣赏生活中常见的花边,激发幼儿大胆表述并发现花边的排列规律。 2.学习花边设计。运用动态的课件,形象地展示花边的设计方法,就是把自己喜欢的图案反复重复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师:我们一起来为裙子设计花边,设计花边首先要选择你喜欢的图案。花草树木、水果、动物、人物等物品,只要是你喜欢的物品都可以用来做花边。我喜欢小鸭子,就选择画小鸭子,然后让这个图案反复重复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就成了花边图案。瞧这些小鸭子排成了整齐的一排。 三、组织孩子自己创作: 教师引导让幼儿按自己的爱好,构思选择材料为生活中的物品设计花边。教师在巡回观察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进行创作。师:老师准备了许多没有装饰的生活用品图案,这是什么?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把图案设计在什么地方呢?现在我们就来做设计师,用今天学到的本领设计花边。 四、展示评价孩子作品。 小朋友的花边设计都很好,相互欣赏,交流,介绍作品,请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美丽的花边,老师对作品给予肯定。我们又学到了一个新本领,请小朋友回去找一找,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花边设计,如果是你,你会设计什么图案呢? 五、活动的延伸 区域游戏中准备更多的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用品给孩子设计花边。 六、活动效果的反思 1.我选择了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用品,让孩子们设计美丽的花边,这样的活动一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他们就充满了欣喜和探索的兴趣。另一方面,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将点、线、面有机结合,构成美丽的图案。在评价作品时,让孩子和老师一起带着赏识的情绪观赏同伴的作品,幼儿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作画经验。 2.孩子的想象力是无尽的:孩子们想象的东西往往是我们成人所不能猜想到的,可能孩子想表达的东西他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在活动中可能孩子认为有些花边是不规则的,这个时候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应该支持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的想象力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老师的范画或者范例中,给孩子一个创作想象的空间。 3..美术活动对于孕育美感、启迪智慧、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都是十分有益的。作为老师应当培养孩子对生活的兴趣,对环境的兴趣,对人与物的兴趣,对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大小事件的兴趣,对文学故事的兴趣,孩子们才会有丰富的内容和情感可以去表现。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时刻捕捉孩子的闪光点,或许孩子就会更加自信,作为老师应该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心、多一份细心,给孩子创造一个属于他们的空间,让我们的孩子更自信、更大胆,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自己不同的闪光点,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捕捉每个孩子的闪光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