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心中的国歌》 教学理念: 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我心中的国歌》一课设计并不是简单的、空洞的政治说教,而是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汇在一起,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 《我心中的国歌》强调的是用心聆听、用心歌唱、用心演奏、用心感受国歌。而对于孩子们来说,国歌太熟悉了,这样容易找不到感觉,不能很好地把握国歌的含义和感受国歌声中催人奋进的力量。针对以上问题我调整和充实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唱响国歌,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把器乐引进课堂,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孩子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首先通过国歌知多少环节,让孩子们更好地把握国歌的历史和意义,为深入学习国歌做好铺垫。然后在探究震撼人心的歌词和激情澎湃的旋律时,重点学习“上行”、“三连音”等音乐要素的运用及其在歌曲中的作用,加上引入小钟琴练习,加深对歌曲的感受、理解和体验.最后拓展升华,感悟国歌中激发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演唱歌曲的热情,对国歌的内涵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目标: A.通过唱国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B.通过“上行”、“三连音”的学习,加深对国歌的认识。 C.通过唱和奏来体验国歌的内涵。 教学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20世纪30年代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当时我国正处于外敌入侵、民族危机深重之际,影片就是以抗日为主题的。这首歌曲的歌词是我国著名诗人、戏剧家田汉在被敌人逮捕前仓促地写在香烟纸上送出的。音乐家聂耳也因敌人迫害而即将离国,他主动提出:“作曲交给我,我干!”他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写成了歌曲。随着影片的放映,这首歌曲在人民群众中激起强烈的反响,很快传遍了全国。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深切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曾多次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并灌制唱片,使这首歌曲的影响遍及全世界。1949年9月此歌被定为我国的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歌曲的引子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音(do、mi、sol)和三连音节奏构成号角式音调,似在热情奔放地召唤人民奋起战斗。歌曲就在这一基础上环环相加,层层推进。歌曲由第二拍弱起,并作四度上行跳进,显得庄严雄伟又富有推动力。这一进行贯穿全曲,曲末并作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 歌曲的第三乐句“中华人民到了”用重音(“>”)唱出,强调了形式的严峻;突然乐句被一个八分休止符打断,接着唱出“最危险的时候”,告诉人们: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存死亡的抉择。第四乐句(“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之后,随着大三和弦不断作上行模进,在三次层层向上的“起来!”呼喊之后,号角式的音调再现了,像一声冲锋号,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结尾时再三强调“前进”二字,音乐上富有动力,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唱响国歌,感受国歌的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认识“上行”、“三连音”及其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用具:钢琴、小钟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A.加深对《国歌》的认识和理解 B.激发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国歌知多少。 1.课前导入,听赏国歌。 教师:同学们,有一首不朽的歌曲把全国人民的心都凝聚在一起,它让你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请看屏幕。 学生:我心中的国歌。 教师: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庄严的、神圣的。 教师:那么我们一齐聆听心中的国歌吧! 2. 国歌知多少。 教师:我们来了解国歌方面的知识。 屏幕显示 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观看片段。) 学生:回答 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是20世纪30年代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影片是以抗日救国为主题的.《义勇军进行曲》是在民族最危亡的时候诞生的,她最终成为引领一个时代的号角,开启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抵御外侮的序幕。歌曲随着影片的放映在人民群众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很快传遍了全国乃至全世界。1949年9月此歌被定为我国的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对于我们来说,国歌代表了整个国家的人民,国歌是我们身份的象征。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国歌》、了解国歌的历史和意义,让学生的情感世界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感染和熏陶,为下面《国歌》学习奠定基础和酝酿情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国歌的真挚感情。 二、体验国歌,探究学习活动。 教师:你会唱国歌吗? 学生:会 (展示歌谱) 1.学生唱国歌,评价。 教师:你们唱得不错,请你从情感方面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 学生:回答。 教师:老师也唱唱心中的国歌,你们评价一下好吗? 2.教师唱国歌,评价。 教师:谢谢大家!为什么老师比你们唱得更有感情一点呢?那是因为国歌一直都在老师的心中,我为国歌感动,为聂耳激情澎湃的旋律、为田汉震撼人心的歌词。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设计意图]在前面一系列活动的铺垫下,学生演唱自己熟悉的《国歌》旋律,充满着自豪感,同时学生和老师对比演唱中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演绎《国歌》。 3.探究学习 A.感受歌词。 教师: 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一遍歌词(a.学生朗读。) 教师:老师觉得你们读得激情还不够,听听老师朗读好吗? 学生:好 。(b.教师朗读。) 教师:我们聆听专家的点评吧!(c.聆听专家讲评。) 教师:写得多好的歌词!下面我们来聆听伟大的作曲家聂耳那激情澎湃的旋律,找出你内心最感动的乐句,唱一唱,并说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老师也被歌曲中的两个乐句深深打动…… B .对比演唱,讲解“上行”知识。(点击歌谱) a.学生唱唱“起来、起来、起来”这个乐句。 b.学生用手势表现这句旋律的走向。 c.教师穿插介绍音乐知识“上行”。 d.想:为什么聂耳在这里一定要运用上行手法? e.试:运用其他旋律走向唱唱“起来、起来、起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f.唱:加入渐强记号演唱,进一步体会这个乐句的情感表达。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上行”这个知识点,让学生在体验、感受、演唱中初步认识歌曲旋律的走向,从而获得音乐包涵的情感。 C.认识三连音,感受在歌曲中的作用。(点击歌谱) a.找:“冒着敌人的炮火”中有一个特别的节奏是什么? b.简介三连音:三连音:即一拍平均分成三等份。 c.想:你觉得三连音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声音? d.说:作品中三连音给你什么感觉?为什么聂耳不用其他的节奏呢? e.试:用其他节奏代替三连音,比较后回答问题。 f.唱:“冒着敌人的炮火”,进一步体会三连音的作用。 [设计意图]音乐是体验的艺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聆听音乐、演唱歌曲,一起分析、讨论,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D.小钟琴体验歌曲“上行”“三连音”乃至整首歌曲。 教师:我们可以大声唱出我们心中的国歌,也可以用手中的小钟琴轻轻地敲、细细地唱出你心中的国歌。小钟琴是依靠敲击铝片而发出声音的,简单易学。老师演奏刚才学习的“上行”、“三连音”和整首歌曲。 a.教师范奏。 教师:请同学们练习一下“上行”、“三连音”乐句,也可以演奏整首歌曲。 b.小钟琴练习。 c.检查与评价。 教师:请两名同学演奏一下“上行” ,听听哪个同学演奏得比较好?为什么? 学生:评价。 教师:请两名同学演奏一下“三连音” ,听听哪个同学演奏得比较好?为什么? 学生:评价。 教师:有同学敢挑战自己,演奏整首国歌的吗? 学生演奏 (师生跟着琴声轻轻唱歌。) 教师:下节课我还要请更多的同学上来演奏,你们有没有信心? 学生:有。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演奏小钟琴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表现作品奠定基础。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通过教师的肯定、鼓励性的语言,学生能体会到发现、体验的乐趣,产生自豪感,成就感。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 拓展升华,感悟国歌。 (观看片段。) 我们有一首这样的国歌多好啊!她培养我们一种忧患意识,让我们冷静、凝聚、奔放。她激励我们面对现在,走向未来,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坚定信心,永远奋进! [设计意图]教师深挖教材中蕴含的更深层的内容。教师把精心搜集到的素材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学生面前,声、画并茂,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激发着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 小结激励。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只要你心中有国歌,祖国就在你的心中。 在师生嘹亮、整齐的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教学反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公民都必须唱好。我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一点,整堂课自始至终都强调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即“听觉领先、动觉切入”,注重体现音乐审美情感的体验,在营造的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了音乐。回顾本课的内容,为了避免活动的单一,根据四年级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地将教材中的歌曲学习过程变成探究学习,根据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好奇心强、表现欲高等心理特点,将学生经常参与的考一考、说一说、听一听、唱一唱、等活动充分融会课堂中,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学习效果自然就事半功倍。 同时,音乐知识和技能既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工具,也是形成审美能力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我始终以歌曲国歌音乐为中心,充分运用音乐本体(如旋律、节奏、音乐记号、风格等)的特点,通过情景创设、对比歌唱、旋律哼唱和器乐进课堂等环节,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歌曲训练有机地融合在音乐的实践活动中,如在器乐进课堂,加深对歌曲感受、理解和体验的环节中,因为每个孩子对歌曲理解、感受有差异,所以让他们用非常简单易学的小钟琴来演奏自己内心最感动的乐句,然后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之后,就能感悟出唱国歌奏国歌时应该有的正确行为,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歌唱、用心去演奏,从而激发了学生尊重国旗国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播下爱我中华的种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