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课例 一、 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地了解,也知道相互作用和一对平衡力是不同的,即一对平衡力是指同一物体所受的两个力相互平衡,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但是学生的这一知识面只是定性地了解,而基本处在记忆的层次上,他们体会不到明确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一问题的重要价值。牛顿第三定律是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一章的重点内容,学好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能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关键之一。布鲁纳曾提出过:“知识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学生认知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必须通过释疑才能逐步加深。如实际现象与物理规律好像发生冲突时,例如:我打你时,往往认为我打你的作用力在先,而你打我的反作用力在后;大小推小孩时,往往认为大小对小孩的作用力大于小孩对大人的反作用力。教师应该诱导学生像科学空一样进行科学的探究,通过自己的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发现科学概念、科学规律,这样不仅消除前意识的错误概念,也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了创造能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②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③学会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②通过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解释物理现象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来培养可提高学生自信力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②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与热情,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与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2)区分一对平衡力跟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 (3)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讨论实际的问题。 4.教学用具: 滑板小车(2辆)、电动小车、木板、试管(4个)、条形磁铁(2个)、小车(2个)、弹簧测力计(若干个)、橡胶筋、探究力的传感器、鸡蛋、石块、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5.教学流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