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听了陈老师这节课,我受益匪浅。陈老师这节课,设计合理,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由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自主得到基本不等式,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充分贯彻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是一堂非常精彩的数学课。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不等式有着丰富的现实背景,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着不等关系。本节课由02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这个图形引入,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新课程强调数学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所以由实例引入,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2、本节课以问题链的形式出现,层层深入,有效的降低问题的难度,更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利用问题的形式,把各个知识点衔接起来,使之成为一堂非常完整有效的课。如:从会标中抽象出图形之后,问题1:它很美,但是它的构造却很简单,它是由哪些图形构成的?问题2: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指出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这些问题都能得到教师预设的结果。这都说明陈老师设置的问题是有效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数学思想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陈老师在这堂课上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十分到位,特别是数学代换、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通过一些简单不等式,运用数学代换的手段得到一串新的不等式,这充分体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基本不等式和均值不等式链的介绍过程中,陈老师都能从数的方面和形的方面加以论证,能做到一题多解,从形到数,也可从数到形,让学生关注不等式的几何意义,体会到处理代数问题的几何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4、人的认知应该由外界刺激与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教师在上课时不能忽视了“互动”的教育本质,陈老师这节课也做的非常好。比如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及学生的疑问,都有效地达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的目的。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相互启发与补充,经历基本不等式的形成过程,完全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强调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 5、陈老师的专业素质非常扎实,教学严谨,条理性强,板书整齐漂亮,教态自然,与学生交流和谐,课堂气氛轻松活跃。陈老师还非常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本节课开始陈老师用美国哈尔莫斯的一句话“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导入,教育学生学习数学要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拓展问题。在介绍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时,陈老师和学生一起欣赏了“无字证明”,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