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上,我认为这堂课教学思路清晰, 教学过程较流畅。基本体现了"简单课堂"中的"简"与"实"。课始教师巧妙的利用猴王分饼的故事引入,数形结合,让学生感知分子不同,分母不同而大小却相同这一现象。在找寻规律时,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分一分,找一找中去理解规律,手脑并用。课末的练习紧扣本课的重点、难点,有层次,较为精练。 1.猴子分饼的故事与导入的设计比较精彩, 执教者采用了边讲故事边出示分饼直观图的呈现方式。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一、设疑激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初步感知分子、分母变了,但分数大小没变这一数学现象。,然后提问,猴王这样分饼公平吗?贪心的小猴赚到便宜了吗?说明理由。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随即呈现直观图。 2.折纸这个环节的处理,学生对细分体会是深刻的。老师先让学生在纸上折出其中一部分,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在此基础上再放手让学生折,涂色部分还可以用哪些分数表示,再让学生说是怎样折的。例如:先对折涂色一份,用分数1/2表示,再对折,就是把每一份又平均分成2份,而把整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得到2/4,…… 因为1/2与2/4表示同一部分,所以1/2=2/4…… 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建构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这节课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调动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同时感悟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节课引进“商不变的性质”复习引入,通过一组填空题充分复习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引导学生把除法算式改写成分数的形式,从而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节课王老师突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训练,通过用三张同样大的长形纸折一张的、涂色等活动来探索分数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从而让学生发现规律,突出重难点的内容,整个教学做到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这样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