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汉语三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玲玲的画》教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 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会本课的18个词语,并能结合情景运用“催”、“收拾”、“来不及”、“满意”、“参加”等重点词语。 2.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会运用下列句型: (1) 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2) 玲玲想了想。 (3)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4)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二)能力训练点 1. 通过创设情境,运用边读边思考的方法读懂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利用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三)德育渗透点 帮助学生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学习重点】 1. 五个重点词语的掌握,四个句型的运用。 2. 对课文的理解及感悟。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检查词语学习 一、课堂启动(2分钟) 可以通过儿歌、字谜等活动引发学生注意力,从而导入课堂学习。 二、复习第十课(15分钟) 1. 每个人在小组中汇报所收集到的关于雨的知识。包括雨的形成,雨的作用与危害,哪些现象可以预报雨的到来等。 2. 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三、检查词语学习(20分钟) (一)小组中交流汇报 1. 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汇报词语预习情况(组长负责组织学习,当日记录员记录): (1) 通过朗读课文或词语,看是否掌握了每个词语的读音。 (2) 通过运用,检查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3) 交流学习方法,介绍自己学习掌握这些生词的方法。 (4) 提出自己仍感到疑惑的词语。 2. 在小组中对提出的难点进行讨论,互帮互学,小组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 (二)各小组向全班汇报 1. 小组当日代表汇报本组学习情况:组员词语预习情况;提出了哪些词语,哪些已经解决了;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还有哪些没解决,需要大家的帮助。 2. 将各组的疑难点集中写在黑板上,小组间交流合作解决。 3. 学生有困难,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 (三)疑难词语的强化练习 1. 设计游戏 “蜜蜂采蜜”帮助学生识记本课词语。 2. 回到小组对重点疑难词语进行运用。 四、小结(2分钟) 小结本课时学习内容,讲评各小组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1分钟) 1. 熟读、熟记词语。 2. 设计一个情景,用“催”、“收拾”、“来不及”、“满意”、“参加”写一段话。 第二学时 课文整体感知 一、导入(6分钟) 1. 从孩子们的兴趣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喜欢画什么? 2. 给学生先后展示两幅画,让学生描述一下第一幅画面的内容,并比较两幅画的不同,说一说哪幅画更好。 3.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两幅画是谁画的吗?你们想认识她吗? (幻灯显示小女孩的头像,小女孩作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玲玲。) 大家快来跟玲玲打个招呼吧。 玲玲为什么画了两幅画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玲玲的画) 二、学习课文(27分钟) (一)阅读课文并完成不同的任务 1. 学生在小组中互助读课文,读懂每一个句子,感受角色的语气和心情。 2. 两个小组分角色朗读,进行朗读比赛,由同学们进行评价。 3. 三个小组选取文中一段文字进行动作表演,由同学们根据动作表述课文内容。 (1) 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2)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3)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二)理解并运用课文 1. 同学们现在知道这两幅画的来历了吧,谁能说说为什么有两幅不同的画? 2. 玲玲喜欢自己开始画的那幅画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满意地端详) 想一想:“端详”可以换成什么词?(看、瞅、瞧、望) 你认为哪个词更好? 3. 感受一下玲玲当时的心情。(高兴、期待、得意、满意) 4. 可是这时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是什么事情? 玲玲哭了,她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静静地思考:如果是你,这时候会怎么办呢? 爸爸给她出了一个什么主意? 讨论:爸爸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她画什么呢?(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果) (三)感悟课文 说一说: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