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5课 汉武帝“大一统”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课标内容: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评价汉武帝
2、本课地位
本课介绍了汉武帝的“大一统”,这是我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又一次“大一统”,对以后各个朝代的统治者治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尤其是思想上,汉武帝“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治国,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统治者都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对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有重要借鉴意义。故本课内容对我国影响深远。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汉初刘邦的分封,七国之乱、推恩令、独尊儒术,西汉对匈奴的战争。
②能力目标
a.通过学生概括汉武帝“大一统”措施,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b. 通过学生思考“儒家思想对我们现代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怎样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
a. 汉武帝“大一统”,使西汉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之一,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祖国的责任感,激励学生学习汉武帝的开拓创新精神。
b. 从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合理的,值得弘扬。
c.讲述霍去病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来历。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难点是:董仲舒阐述的儒家思想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面的限制,理解、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不太强,所了解的历史知识有限,为此,我用了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以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
1、通过影视、图片等手段,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跨越时空,走进汉武帝时代。
2、通过探究,表演短剧、讲故事等方式,使学生开发智力,联系实际。
四、教学过程
A、教学设计:
①、播放影视,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电视局《汉武大帝》片头,电视剧主要刻画雄才大略的皇帝—汉武帝的一生。汉武帝,毛泽东称他为英雄,他有哪些雄才大略呢?这样,吸引学生注意,诱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②、探究问题,提高能力
讲述本课时,我对每个知识点都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解答,并设计了两个探究题,即:推恩令有何高明之处?怎样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学生讨论、探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自信力、创造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培养情感、提高能力。
③、展示图片,激发兴趣
利用初一学生喜欢图片的特点,将主要人物、史实制成直观的图片,向学生展示(汉武帝画像,七国之乱图,董仲舒图、古代太学图、卫青、霍去病画像,漠北之战图,昭君出塞图等图片),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④、表演短剧,增强效果
在教学中,将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史实设计为短剧,由学生表演,分别担任汉武帝及道家、儒家、法家代表,劝说汉武帝用自己的思想治国。最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⑤、知识竞赛,评价人物
选两个学生进行知识竞赛,讲述课本以外的汉武帝的故事,看谁讲得多,学生更多地了解汉武帝,以便评价汉武帝。强调评价历史人物要用辩证的观点。
B、教学提纲
汉武帝大一统:
一、王国问题的解决:
1、出现王国问题的原因:汉初实行分封制
2、汉景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削弱王国封地,平定“七国之乱”
3、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及结果:颁布“推恩令”,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二、独尊儒术
1、汉初的“无为”而治
2、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德主刑辅。
3、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大兴儒学教育;任用儒生做官。
三、与匈奴的战争
1、汉初匈奴对北方边郡的掳掠及“和亲”政策。
2、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漠北之战,大败匈奴
C、课件演示
五、知识巩固
1、要求学生根据表格概括本课内容,这也是对本课的小结。
原因 措施 结果
政治上:王国问题 推恩令 解决了王国问题
思想上:思想不统一 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军事上:匈奴威胁 反击匈奴 解除匈奴威胁
2、比比看:
选两组学生比赛,回答10个问题,共100分。每组5题,本组学生答不出的问题可由另一组学生回答并得分,分数高的小组胜出。
①向汉景帝提出削夺王国封地的人是谁?晁错
②汉景帝时,七个诸侯王国联合叛乱,史称什么?七国之乱
③汉初,大量分封刘姓诸侯王从谁开始的?汉高祖刘邦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谁提出的?董仲舒
⑤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七天七夜的事件叫什么?白登之围
⑥汉武帝把什么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儒家思想
⑦汉武帝时主要派哪两位大将大败匈奴?卫青、霍去病
⑧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是什么?漠北之战
⑨汉初,对匈奴采用什么政策?“和亲”政策
⑩汉元帝时,自愿出塞为汉匈友好做出贡献的宫女是谁?王昭君或王嫱。
六、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这堂课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了教学目标。
需要改进的地方:内容较多,探究的问题难度偏大。应深入浅出设计探究的问题。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