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舞曲》说课稿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要达到以下目标,首先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带领学生听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使他们感受乐曲热烈奔放的情绪;感受世界名曲的不朽魅力;引导学生高雅的音乐生活情绪。其次是“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律动参与、编配歌词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记忆乐曲的主题;通过分段聆听,辅以声势和肢体动作,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在“知识与技能”上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匈牙利这个国家的风情,认识舞曲概念以及匈牙利舞曲速度和力度上的特点。引导他们初步分辨三部曲式的音乐结构;体会音乐速度、力度、节奏、音区等要素对音乐情绪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记忆乐曲的主题。感受匈牙利舞曲速度、力度特点,感受热烈奔放的情绪。难点只要是学生对旋律的记忆以及学生对乐曲结果的聆听与分辨。
教学方法:
整 节课的听赏程序师:整体聆听——分段赏析——整体复听。在初次整体聆听时,让学生提出需要知道的问题,调动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高 雅的音乐生活情趣;分段赏析过程中,利用聆听、分析音乐要素、演唱音乐主题、分辨乐句、配声势、肢体参与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思维,发展音乐听觉能 力、记忆能力和感受能力;在最后的整体聆听环节中,分辨乐曲的三部曲式,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最后,找到课前预设问题的答案,加深对本曲的感受和 记忆,最终让学生在发展音乐听觉思维方面和感受理解音乐方面有所收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乐曲的演奏录像
2、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欣赏音乐)
师:关于这首乐曲,你们都想知道些什么呢?
出示问题并提出:最后老师还想听听你们能不能唱出一段乐曲的主题呢?
二、分段欣赏
(一)聆听第一部分
1、听第一部分主题A
(1)提问它是什么情绪?
(2)师生交流,旋律热烈、奔放。(速度快,力度强)
(3)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旋律上还有什么特点?
(4)出示主题A,并分析
①师范奏主题生看谱
②师范奏(放慢速度)生拍手打节拍,用“|a”哼唱
③生用唱名演唱
④出示没有附点的旋律,学生视唱并唱标准速度
3 6|I 6|5 67|6-|4 56|3-|2117 73|6-‖
⑤体会两种旋律的不同,师边打拍子边对比唱(指明加了附点,音乐有一种向前推动的感觉)
⑥再次视唱,表现热烈,奔放的情绪。
2、听第二主题(感受音乐速度和力度的变化)
(1)、聆听比较两段旋律情绪,为什么更加热烈奔放了?(音区高,重音记号、切分节奏)
(2)、再次聆听乐曲第一部分的两个主题,看老师手势
(教师随音乐拍手,速度慢时用点手心的方式随音乐拍点手)
(3)、交流,教师动作变化与音乐的关系
(二)欣赏第二部分
1、记忆主题 (通过听音乐排序的游戏引导学生记忆主题)
①教师弹奏四乐句,生排序
②生视唱曲谱
i5 55|54 34|5 5|i5 55|54 32|1 1|3 4 |3 2|33 44|5i 5|3 4 |3 2|54 32|1i 1‖
③听乐队演奏,分析音乐在速度、力度上最大的特点?(速度时快时慢、力度是强时弱,指明这就是匈牙利舞曲的特点)
④交流四句旋律是反复出现的,并出示歌谱视唱。
2、师为第二部分主题填词演唱,并随音乐舞蹈
①教师范唱、填词
(啦啦啦啦,我们一起唱歌,啦啦啦啦,我们一起跳舞。啦啦啦啦,我想请你跳个舞,啦啦啦啦,我们一起跳个舞)
②学生演唱
③师示范舞蹈,提问:舞蹈的动作和音乐有密切关系,谁能发现?(舞蹈动作的节奏和音乐的节奏相吻合)
④师生共舞
三、整体欣赏
1、完整欣赏乐曲
要求:打着节奏欣赏音乐的第一部分,跳着舞感受音乐的第二部分,思考音乐有几部分?
2、再次完整聆曲
出示4张卡片(两张红,两张黄),师告知音乐有三部分,第一部分举红色卡片、第二部分举黄色卡片,选择第三部分卡片颜色并排出每个部分顺序。
3、交流(三部分卡片顺序及哪两部分相似)
四、作曲家介绍
五、检测
提问:曲名?作者国籍?乐曲分几部分?匈牙利舞曲的速度、力度特点?乐曲的情绪?哼唱一个主题?
设计特点、理念:
1、音乐教学信息量大
本 节课尽管只用了一个音乐材料(匈牙利舞曲),但深入挖掘了作品内涵,从速度、力度再到旋律,从演唱、表演到学谱,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并切实有效。如体会匈牙 利舞曲的特点,速度时快时慢,力度时强时弱;体会带附点的旋律对音乐有一种向前推动的感觉;还有关于作曲家勃拉姆斯及乐曲的创作背景了解等。
2、教学中渗透音乐文化
“你 们听过音乐会吗,同学们?谁能告诉大家听音乐会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回答不能随意讲话……待学生交流完后,老师又补充,听音乐时你可以随音乐轻轻摇摆, 每个节目演出结束的时候要以热烈的掌声表示对演员的尊敬。当音乐会的录像欣赏完后,老师又带领大家热烈鼓掌。如此几句短短的话语导入,一次热烈的鼓掌,让 学生感受到了一种音乐文化的气息,真诚而友善,提高了学生的欣赏品位。除此之外,教师在介绍曲家勃拉姆斯时也是这样说的,“我要隆重地向你们介绍一个人, 他就是这首乐曲的作者一勃拉姆斯。”随后介绍了作曲家的创作经历,让学生对乐曲的创作背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一切艺术实践体验为旋律进行特点做隐性埋伏
在 乐曲分段赏析过程中,通过配声势,肢体参与等多种形式,有效地进行了对音乐要素、主题旋律的分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感受能力。《匈牙 利舞曲》尽管只有二部分,但第一部分中却包含二个主题音乐,而第二部分旋律也有时快时慢,时强时弱的音乐变化,因此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充分完整的欣赏不 是那么容易,更别说是记忆旋律。但储老师设计的第一环节从开始的听辨情绪,主题哼唱,过渡到附点节奏的对比视唱(要求视唱时身体坐直,眉毛竖起来,喉咙打 开,把声音放出来),让学生充分体验匈牙利舞曲音乐热烈、开放的情绪。第二环节欣赏第一部分主题B,引导学生听辨 主题并在乐曲热烈时拍手,速度变化时点手心,简单的动作立刻有效地让学生关注了音乐的发展变化。第三环节聆听第二部分主题时,采用了听音排序的游戏,既让 学生克服了听觉疲劳,又了解了旋律的每个乐句。第二部分欣赏中,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歌曲旋律,又通过自编歌词演唱、舞蹈等教学活动,既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又 简单化了主题读谱的难度。第四环节整体欣赏时,用卡片红、黄颜色表示乐段也是非常有效。最后借助曹理评委的一句点评,本节课真是“层层包着,节节推新”。
相关阅读推荐:
› 匈牙利舞曲评课
› 匈牙利舞曲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