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历史说课稿八年级历史说课稿> 正文

礼乐文明的确立说课稿

本站微信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辛苦了,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礼乐文明的确立》,此框题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与社会》八年级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一框题。大学里的教学法以及我个人的实习经验告诉我,要上好一节课,就必须有备无患,钻研教材、分析学生、巧妙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对于这堂课我将分四步来进行说明:第一步是说教材,第二步是说学情学法,第三步是说教法,第四步是说
教学过程。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我认为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是备好课的基础,先来谈谈我对这课教材的理解:
1、教材的内容及地位:
首先就教材的内容及地位而言:
《礼乐文明的确立》阐述了分封制、宗法制及礼乐制度的内涵和影响,
该筐题希望通过讲述西周礼乐文明制度的确立,从而使学生了解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渊源。礼乐文明制度的确立,为中华文明的长期延续打下了根基,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为下一课的“变革与争霸”做了知识铺垫,因此,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人的教学实习经验,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为: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内容以及作用、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的探究精神与分析能力,提高概括历史知识的
能力、评价史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同时提高其对初中社会开卷考的适应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为:通过能力归纳法,识图法,直观地表现历史基础知识以及分
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合作、综合探究的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释历史现象,加
强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的认同感,加强爱国主义情感,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
3、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
(提高其思想觉悟)
根据本课在教
材中的位置和学生的知识结构,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内涵。确立的依据是什么呢?:
首先是依据该点在本框题中的地位:首先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是礼乐文明的组成部分,解决该问题有利于更好的理解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制度概念(其它知识点)
其次,是依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此框题探讨的

现实问题,为了培养学生历史的眼观,能够发现、分析生活的受礼乐文明制度的
是…………现实问题
影响的现象和问题,就必须以这个问题为依据,因此我将它确立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为: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影响和作用。确立这个教学难点,我是基于初中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征考虑的解决这个难点有利于突破。。。
。。的思维障碍(有利于突破初中生理性思维不足的弱点或者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难以培养的现状)
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学法分析:
(过渡)
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过程,这也体现新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现新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所以第二步我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第一,从认知水平来看,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训练,对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学习方法的把握具有一定的经验,
第二,从身心特点来看,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好奇心强,思维比较活跃,
第三,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且不够持久,教学方式宜采用多样化
第四,
因此,学生需要教师的引领及学习方法的指导。
我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在体验文化,感受文化中,升华情感。
三:教法分析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在这一节课中,我所采用的教法有:调查归纳法、情景教学法、提问讨论法、自学点拨法、讲授法、比较法、例举法,总的来说,都是启发式教学。具体地说本框的教学方法是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课堂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每一个学习者都经历了一个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
四:教学过程分析:
(过渡)所有的教法和学法都必须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最后,我来谈谈这一框题的教学过程:
1、我把第一步设为课前调查,强调参与课前我将布置一个预习任务(给学生一个调查题目,如:。。。。。。。。。。,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前调查研究上)、(动员学生参加*******馆,了解下******情况,并记下当时的参观感受)
上网查阅“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古今的表现”?
为什么要课前调查呢?我是这样考虑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能够以历史的眼光看待社会生活中的现象问题,以史为鉴。所以,在这点上,我想,要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就得让学生先到生活中去,让他们自己先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欢乐,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因此,我采用了调查法,让学生在课前就能够积极参与到本框的学习内容中来。
如果说课堂教学前的这些环节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那么这“东风”就是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我们前期的所有准备都是为这一重要环节服务的。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交流,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完善心理,都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所以,我在课堂上采取了调查结果展示—创设问题情境—围绕问题探究—拓展问题深度—延深课堂内容五环节课堂活动模式,以发展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主体学习能力。
我的第二步是展示结果,情境导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正课之前,我先在PPT上打出:谁来展示你的调查结果(或谁来谈谈你的参观感受)”的文字?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展示自己调查结果的兴趣。
学贵有疑”在学生纷纷踊跃发言,激活学生情感的基础上,我因势导入新课,抛出问题:
。。。。。,那么,。。。。
。。。。。可见中国最为礼仪之邦的表现的是多方面
(具体话语)可见。。。。。。
的,那么你们知道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渊源是什么呢?这样,在提问中,顺其自然导入新课。我在教学实习的时候曾多次运用该种方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我的第三步是:提出问题,落实重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通过情景导入,学生已产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这时我将以创设问题情境为线索,
贯穿整堂课。本课需要解决……个方面的问题:……。
……。
关于西周的建立我采用了问题引领自习的学习方法。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把学习的
我采用了问题引领自习的学习方法。
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不在简单明了的知识目标上多花费时间,便于留下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讨论,营造更大的空间供学生交流。这正是新课程的学习理念的要求。
引导学生解决西周的建立后,我会把重点放在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内涵知识点上。在这个问题上我会采用提问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分别设置问题假设,一起过渡作用,二可明确探讨方向。同时为了适应初中生的心智特点,我尽可能的运用具体事例,配以图片,活动,让学生自己感受、思考礼乐文明制度的深刻内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讲解过程中我适当地穿插有趣的例子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4、我的第四步是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我的第四步是合作探究,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教学难点的突破上,我的设计思想是:以情景动情感,以情感激情趣,以情趣诱发求知欲,用情景创设法动之以情。所以紧接着我展
示了一段录像,在录像中(设计一个小组活动“梦回西周”四人一小组,一个人充当记者来到西周采访农民、贵族和君主对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看法)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可能会非常激烈,而学生的回答可能也是准确而到位。这便引入本
课的难点: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影响和作用。此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同时这是一个开放的题目,我们教师不应给定一个机械的答案,但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各抒己见的同时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目的,升华其价值感情。
第五步是延深内容,实践应用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教师可以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所以,本课结尾我又布置了课堂作业: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还感觉礼乐文明制度的影响?。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

和交流机会,使其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特点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
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其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正如皮亚
杰的告诉我们的:孩子学会一种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远比灌输来得好,也更有效。
为了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我采用了一定的板书和教具:
四、板书教具分析
(一)板书设计
遵循板书设计的实用性、直观性、灵活性、艺术性的原则,在体系中表现知识点,帮助
学生系统把握和理解知识点。我采用线索型板书:在黑板中间画一个圆圈,中央写上“礼乐
文明制度”
以它为中心再以太阳光线辐射状向外分别打出箭头,如“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等。
这种板书的作用在于一目了然地揭示了本框所需要讲解的知识点,包括重难点,以清晰直观的图示法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工具
“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在教学过程中,正式的教学任务不是枯燥的一笔直述,所以我还要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投影、多媒体、录像、黑板等,以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上课亦如艺术家雕刻,用心而精致,辛勤而不悔,如蝴蝶脱茧而出,如《蒙娜丽莎的微笑》。
以上就是我对《礼乐文明制度确立》的说课,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加批评指正,谢谢。
 

相关阅读推荐: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说课稿 礼乐文明的确立

礼乐文明的确立说课稿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