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特殊教育说课稿> 正文

中度智障儿童短时记忆广度的实验研究

本站微信

中度智障儿童短时记忆广度的实验研究
中度智障儿童的短时记忆广度低于普通儿童;按顺序回忆时的短时记忆明显小于忽略顺序时的记忆广度。
不同刺激呈现方式对中度智障儿童的短时记忆广度存在显著影响,视听结合的双感觉通道方式下的短时记忆广度显著大于单一视觉或听觉通道,视觉呈现方式下的短时记忆广度要大于听觉方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具、模拟情境、媒体课件、尽可能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比如老师加大上课的音量,声音抑扬顿村,加上色彩丰富的教学课件,以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除了视觉与听觉结合,甚至可利用触觉、动觉、味觉等感官进行刺激,从而帮助学生加强记忆。
不同材料类型对中度智障儿童的短时记忆广度存在显著影响,数字的短时记忆广度显著大于汉字和图片,图片的短时记忆广度大于汉字。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直观性和功能性原则,尽量采用比较直观生动的实物、图片等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接触、观察和模仿,丰富其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要善于利用情境教学等方法帮助智障儿童有意义地学习、记忆,提高意义识记的能力,增强记忆效果。
中度智障儿童的短时记忆广度不存在显著的年级组差异与性别差异。

2015自闭症研究国际会议摘要
第十四届自闭症研究国际会议(IMFAR)于2015年5月13-16日在美国犹他州的盐湖城举行,来自全世界40多个国家的1800多名科学家、医生、专业人士以及自闭症人士在会议上共同探讨和分享了一系列有关自闭症诊疗方面的最新研究,会议部分研究成果摘要如下:
  自闭症对女孩造成影响比男孩更甚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心智研究所(MIND Institute)在对学龄前自闭症儿童的研究中发现,相对于自闭症男孩跟普通男孩之间的差异而言,自闭症女孩与其他女孩之间的差别更大。“大多数关于性别差异的研究都是在自闭症男性和自闭症女性之间相互做比较,”首席研究员Christine Nordahl说,“但是,只有通过把自闭症女孩跟其他女孩做比较,我们才能真正发现她们的社会障碍的严重程度” 。虽然女孩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保护自己免遭自闭症影响的机制,一旦当她们受到影响,其症状却往往较为严重。将自闭症女孩与她们未受影响的同龄人相比较对进一步理解女性面对自闭症相关的挑战是至关重要的。“自闭症女孩比男孩受到的影响更大...他们之间在行为和生理上的不同要求我们更加深入地去研究这些差别。”
  自理能力是自闭症成年期成功的关键因素
  对于就业和生活满意度而言,日常生活能力要比自闭症症状的严重程度、语言或智商水平更为重要。北卡罗莱纳大学的TEACCH自闭症计划的研究人员在调查81名在1970-1999年之间受诊为自闭症的成年人(21-64岁)的研究中发现,能够预测自闭症成年期是否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是诸如洗澡、穿衣、清洁和煮饭这一类的自理能力。“成年后能否维持就业的一个最重要的预测指标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能力。而就业则与成年期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首席研究员Laura Klinger说,“虽然我们不一定能改变自闭症者的智商或症状的严重程度,但我们可以教他们掌握日常生活技能。”
  基于课堂教学的干预改善自闭症核心缺陷
对基于课堂教学的SCERTS干预项目(CSI)的分层随机试验发现,在为期9个月的学年内,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干预显著改善了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两个核心功能:社会沟通和情绪调节。共有64所学校的235位自闭症学生在140教室中参加了这项研究。执行教学干预的老师集中接受三天的培训,并在整个学年中持续获得相关的具体指导。“学生们更加了解他们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倾听老师和同学的讲话,”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自闭症研究所执行副主任Lindee Morgan博士说,“这些发现告诉我们,学生们的课堂体验更加丰富了- 他们参与得更多,也更多地跟他人互动。”


  自动分析系统可预测自闭症的语言发展
一种自动分析3岁自闭症儿童类似语音的发音的系统设备可预测四个月后孩子语言的发展情况。这一发现能帮助科学家更好地认识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早前的研究发现,那些能发出更多类似语音的声音的自闭症幼儿后来将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新的研究中所使用的自动分析系统可迅速而有效地追踪声音并做出预测。主要研究者、范德比尔特大学听力和语言科学研究助理教授Tiffany Woynaroski称,“这种更符合成本效益和时间效益的手段将使临床医生评估语言的发展成为可能”。

“神工二号”进入临床试用 为脑瘫患者带来福音
“神工二号”的前身是一年前发布的全球首台纯意念控制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系统“神工一号”。“神工一号”历时十年研制成功,曾被评为2014年中国改变未来的十大科技成果之一,这项研究成果让不少中风、瘫痪人士燃起重新独立生活的希望。目前,“神工一号”已在多家三甲医院完成了100余例临床试验,最小患者11岁,最大83岁,疗效显著。一位因中风导致偏瘫11年的患者经过三个月“神工一号”康复治疗,甚至可以用原来无法运动的右手一笔一画地写出自己的名字。
  研发人员告诉记者,“神工二号”通过人工神经机器人计算并分析脑区的激活程度和可塑性模式,辅助皮层肌肉活动的同步耦合,构建了“脑—机—肌”紧密型的人工神经信息环路,反复强化这一从大脑至肌群的正常兴奋传导通路,利用神经可塑性有效地促进原有障碍的运动反射弧的逐渐恢复。
  相比“神工一号”,“神工二号”再次成功突破一系列临床关键技术。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负责人明东教授介绍,与“神工一号”相比,“神工二号”在技术内核、传感模式、软件设计、应用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最为关键的脑状态信息建模解码部分,针对患者个体差异性大和普适性的差难题,“神工二号”创新设计了一种高稳定度的模型更新策略,使机器人系统模型参数能够在人机交互训练过程中随患者个体数据积累不断进行优化更新,并在建模过程中将干扰模式数据混入基础任务静息态,有效抑制了因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人心理因素等所造成的系统误触发率,大大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此外,“神工二号”采用“互联网+”技术,应用方式变成了全新的线上线下结合,它实时采集患者的多导联脑电信息,由山东省烟台山医院南院联网传送至天津大学神经工程与康复实验室的数据中心,实现远程数据解码与处理,然后将指令参数返回医院的机器人终端进行康复治疗,开创了大数据远程医疗新模式。而系统“无线水性电极”的传感方式则简化了临床操作,软硬件整合,形成了一套集信息存档、评定诊断、训练治疗、数据传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临床康复智能服务系统,并扩展了中风后抑郁症等关联疾病的辅助诊断,可进行在线病理检测与筛查。
  “神工”系列,目前已拥有包括59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在内的自主知识产权集群。而在明东的计划中,“将来我们还会尝试把更先进的虚拟现实、经颅电磁刺激和机械外骨骼技术融入进来,让瘫痪患者的康复训练变得更加高效、有趣、生动”。
 

相关阅读推荐:

中度智障儿童短时记忆广度的实验研究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