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历史说课稿七年级历史说课稿> 正文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评课

Tags: 贞观之治
字号:T|T
本站微信

今天上午,听初一年黄老师一节公开教学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后教研组评课。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唐王朝的建立、唐太宗的用人与纳谏、贞观新政。这个课教学依据教材文本的顺序,流程比较顺序。在评课会上,我主要从材料的视角来研究这节课:材料的来源、实施与评价。以下发言的部分内容。
1.有的材料补充是必须的。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表面在三个方面,其中之一是沿袭和完善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度。但是文本只是抽象地说明什么是三省六部制及其之间的关系,建议教师补充适当的事例或故事,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再从中得到结论,这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历史教材一个弱点是,光给结论,不给史实,让学生的脑子里堆满了抽象的终结性定论,不用思考,不用审视。蔡圆圆老师说,教师的任务,应当给结论披上一张材料的外衣,这个意见是十分正确的。
2.有的材料补充是多余的。在谈到贞观新政,几乎都要提到唐太宗即位。教材文本则是简略提及。这样,教师似乎觉得缺了什么,于是由学生补充了“玄武门之变”。问题是,这个材料的补充对于贞观新政的解读和理解有什么意义或作用?显然,“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夺得了最高权力,但在他心里,也留下了阴影,成了一块永远抹不去的心病。课堂上如果只讲述这一史实,让学生只是简单地了解这一事件的过程,而不作分析,不去评价,那么,这个材料的引入则是多余的,有点画蛇添足。
3.有的材料应当适当整合。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是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或是撑起贞观新政大厦的两根支柱。由于文本的篇幅有限,未能充分展开。但教材文本中,有一个附录的吴兢《贞观政要》阅读选段:“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这个选文,充分展现了唐太宗重于修身、严于律己的难能可贵的品质。这是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境界,才有可能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开辟贞观盛世的崭新局面。
如何用好材料,是课堂教学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需要研究,也需要实践,让好材料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相关阅读推荐: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说课稿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评课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