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鹿有情
一、教材分析
《马鹿有情》是沪教版语文四年级上的教材中第八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静心默读课文,学会抓住课文的重点,分清内容的主次。在本课的设计中,在初读课文环节,让学生一读来读清大马鹿所具有的特点;找到“勇敢”和“母爱”后,再通过默读来理清脉络,弄清文章的重点,分清内容的主次。
《马鹿有情》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讲述了一只大马鹿为了拯救掉进陷阱里的孩子,不顾恶狼的追捕,机智地请求人类的帮助,最终救出了自己孩子的故事,赞扬了马鹿无私的母爱。《马鹿有情》题目中的“情”,是特指马鹿妈妈对孩子深深的舔犊之情,是马鹿母子之间割不断的骨肉深情,这种感情不是人类独有的,而是存在于世间所有物种的母子之间。
课文紧紧围绕“情”字展开,我也以“情”为主线,围绕关键问题——课题中的“情”是什么情来展开教学:通过朗读,体会关键字词的含义;通过对马鹿四次动情鸣叫的想象说话,体会大马鹿的“母爱”;通过情境教学,来增强体验,感悟文本。
二、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字词学习能力,对于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和积累能够通过预习来解决。同时,通过本册教材的训练,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概括主要内容、分清文章主次的方法,但是学生自己概括有些困难,需要老师进行点拨。
结合马鹿的叫声进行说话训练,体会母子情深。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设置情境,来让学生反复说、分层说。
考虑到班级学生差异较大,因此课中几处难点,我采用分层练习,让各个层面上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体验成功的愉悦。
考虑到四年级学生渴望自己选择学习内容的欲望比较强烈,结合课文特点,前后两部分内容,情感上并不一定要有第一部分的铺垫,才有后一部分,因此,我让学生来选择先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三、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形容马鹿叫声的词语。
2、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学会分清内容的主次。
3、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内容,有感情地朗读。
4、体会马鹿母爱精神的伟大,懂得感恩。
四、教学重点
1、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马鹿借助眼神、动作、声音向人们求助,并能有感情地读好有关句子。
2、结合马鹿的叫声进行说话训练,体会母子情深。
五、教学难点:
体会马鹿母爱精神的伟大,懂得感恩。
六、教学过程:
一、照片导入,激情质疑:
1、(出示2张照片)配乐讲解。
2、从这两张照片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情)
3、是呀,世界上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情”了,可是,你们知道吗?不仅人有情,就连大自然中的动物也有着深深的情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马鹿有情。(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4、质疑课题
预设:1、马鹿是一种怎样的动物?2、课题中的“情”是什么情?
5、(出示马鹿的图片)介绍马鹿
设计意图:
1、“文道合一”是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生活中,我发现现在的孩子不太会把老师讲的内容与生活相联系,情感上缺少从课文到生活的迁移。在这篇课文中学生仅仅学会理解马鹿身上的母爱是不够的,还要适当将课文的主题推向生活,感受自己家长对自己的关爱,因此在这篇课文的导入中,我选取了两张照片,一张来自具有震撼力的新闻素材,一张来自自己班级学生的生活。从自己家长的照片导入,孩子们肯定意想不到,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照片内容与课文的情感主线一脉相承,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人与动物情感的对比,又使学生自然地质疑,为后面围绕问题,抓住主线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2、马鹿这种动物学生不是很熟悉,因此课前预习时让学生查查资料,课上由学生简单介绍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通过查找资料,我们了解了马鹿是怎样的动物,但课文中的马鹿却不仅如此。
2、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马鹿,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3.出示生词(分三组:难读词、形容鹿鸣的词、容易读错的词)书空“瘸”。
3、学生交流:文中的马鹿是一只怎样的马鹿,你从哪件事中看出来的?板书:勇敢 母爱。
4、默读课文,按照发生的事情把文章分为两个部分。
设计意图
1、这篇课文很长,共13小节,初读课文有些散,因此整体感知中,我分两步走,初读课文,找出马鹿身上两大特点——勇敢和母爱,再浏览课文,理清脉络。有了“勇敢和母爱”这两个关键词,课文的脉络一下子清晰了:前半写马鹿遇险,“我”扣动扳机救鹿。后半写马鹿引我们救落入陷阱的小鹿。
2、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学会抓住课文的重点是本单元的重点,分清脉络后,学生很容易把握课文的重点内容。
三、 深入品读,感悟真情
围绕“勇敢”,学习第一部分
1、轻声读1-5小节,你从哪里读出了母鹿的勇敢?
2、随机学习句子:马鹿知道自己跑错了地方,于是就跳得高高地在空中打了个旋儿,想重新跑回林子里,而狼却抢险一步横在了马鹿的前面。马鹿使足气力,准备腾空越过狼的拦截,可狼却倏地俯下前身,前爪按地,眼睛瞄准了马鹿的喉咙。
3、根据学生回答,找到三个动词,指导朗读。
4、当马鹿得救后,它的表现是怎样的?
出示:马鹿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傻了似的眼睛直直地注视着我们。我的伙伴捡起一块石子扔了过去,马鹿机警地一闪身,敏捷地躲开了。然后迈着方步,不情愿地朝林中走去了。
齐读句子,根据重点语句理解:
①“傻了似的”真的傻了吗?结合“我的伙伴捡起一块石子扔了过去,马鹿机警地一闪身,敏捷地躲开了。”再读一读,你有什么感悟?(按照动物的常性,听到枪声,狼吓跑了,马鹿也应该吓跑才对,可它却一动不动,傻了似的……直直地注视着我们,其实马鹿是想用异样的眼神引起我们的注意啊!)
②“一动不动”,马鹿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你是马鹿,你会想什么呢?
③“不情愿”想象一下,不情愿离开的马鹿会有怎样的动作?(脚步很慢,眼睛看着我们)马鹿如此异常,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想?
④在理解的前提下再读句子。
设计意图:
1、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的学生都能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来读懂文本,因此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估计学生能找到这三处关键词,那么我要做的是“点拨”。如“傻了似的”学生可能会一位马鹿是受了枪声的惊吓,所以我引导学生结合“我的伙伴捡起一块石子扔了过去,马鹿机警地一闪身,敏捷地躲开了。”再读一读,有什么感悟?不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让他们在读中体会,从而自己得出结论。
2、换位思考,想象马鹿的想法,有助于理解马鹿在危急过后,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自己的孩子,从而体会伟大的母爱。
3、结合“迈着方步”,想象马鹿“不情愿”的样子,学生自然体会这是马鹿向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
围绕“母爱”,学习第二部分
1. 默读6—9小节,用曲线划出马鹿是如何指引我们去救小鹿的。
交流:
句子一:马鹿向前走了几步,忽然停下来,回头用期盼的目光望着我们,而后又死死地盯着林中的一个地方,一步一回头地朝那里走去。
①“死死盯着林中的一个地方”,林中的那个地方有什么?对于掉入陷阱绝望无助的小马鹿,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出示)
你体会到了什么?(小鹿的无助)
这一切,让马鹿妈妈多么痛心啊,那份无奈,那份牵挂使它不愿离开。千言万语尽在心头,不会说话的马鹿只能用眼神、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求救,从这段话中还能哪里感受到马鹿的求救信号呢?
② “期盼的目光望着我们”透露出马鹿的爱和期望,救子的急切心情;也对我们充满着暗示。
③“一步一回头”带着它无尽的期待,此时此刻,救出孩子是它最大心愿,此时大马鹿一定想了很多。你是大马鹿,如果,你会说话,你会对我们说些什么?
④ 引读:不会说话的马鹿千方百计用眼神、动作向我们求助——
马鹿没有救出自己的孩子,它不肯离开——
小马鹿已经几天几夜没有东西吃,没有水喝,救不出孩子,马鹿妈妈心急如焚,它怎么能离开?——
句子二:马鹿将我们带到密林深处,在一棵老柞树下,发出低沉的叫声。它围着一个坑子转了一圈之后就跑出去很远,站在一个较高的地方,大声地鸣叫起来。
想象说话:
①就这样,马鹿想尽办法把我们带到密林深处,在一棵老柞树下,发出低沉的叫声,(听声音)这声音多像母亲在低声安慰自己的孩子啊!马鹿仿佛在对小马鹿说:“ ”。
②它围着一个坑子转了一圈之后就跑出去很远,站在一个较高的地方,大声地鸣叫起来,(听声音)好像在向人类大声求助:“ ”。
设计意图:
重点内容部分,文字较长,跨了8个小节,比较散,学生不容易把握主次,紧扣母爱,分成“求救和团聚”两个部分学习,就使教学条理强了许多,同时也分出了主次。求救部分抓住两句话来体会马鹿妈妈求救时的动作、神态,体会对小马鹿浓浓的爱。抓住两次鸣叫,让学生设身处地,想象说话,能使学生很好地体会母爱,同时也训练了联系上下文来想象说话的语言表达能力。
2、感受母子团聚的激动场面。
过渡:人类被大马鹿感动了,他们把小马鹿救了上来。母子终于相聚了,你瞧,(视频或图片)
出示:忽然,大马鹿一个箭步冲过来,在离我们十多米的地方折过身,声音柔和地叫着它的孩子。
小马鹿欢快地叫着,一跛一瘸地跑向母亲。大马鹿用舌头舔着小马鹿。小马鹿紧紧地靠在母亲身边,大眼睛一眨不眨地朝我们张望。
(1) 配乐朗读。
(2)分角色读
(3)想象说话:
小马鹿得救了,大马鹿用舌头舔着小马鹿,____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小马鹿紧紧靠在母亲身边,_______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围绕“母爱”的主线,后半部分的重点应在感受母子情深上,而不在于作者怎样救,四年级的课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尤其是这样的长课文,老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把握主线,抓住重点,同时抓住重点也是本单元对学生的训练,因此,在本环节的学习中,我让学生同学看,来体会母子经历了大难后相聚的那种欢欣;通过读来再现欢欣的场面;通过情境表演想象说话,来丰富无声的画面。层层深入,让学生体会母爱。
回读第一部分
1、思考:课文的主线是“母爱”,写“情”可为什么还要写大马鹿的勇敢?默读1-4小节,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2、“凄惨的鹿鸣声”:正是大马鹿这声声凄惨的求救声,引来两只狼。
3、“想重新跑回林子里”:一个“回”字写出了在危难中,大马鹿对小马鹿的牵挂。母爱的力量也给了大马鹿与恶狼抗争的勇气。所以母爱使柔弱的大母鹿变得勇敢。(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
如果学生选择了先学第一部分,那么在学完第二部分后对第一部分进行回读十分重要,有了第二部分的情感铺垫,学生很容易找到初学时被我们忽略的关键点。如果学生选择了先学第二部分,那么回读与第一部分的教学,结合起来,学生能学得更深,对文本的挖掘就更透了。
四、小结疑问,总结全文:
1、(看板书)把两部分内容结合起来,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而课题中的“情”就是——母爱
3、母爱无处不在,她有时轰轰烈烈,有时微不足道;有时缠缠绵绵,有时狂暴粗野;母爱,需要懂得感恩的孩子细细体会;母爱,也需要我们代代相传……
4、当我们再次回眸这两帧照片的时候,相信,我们会有更深的感受……
设计意图: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四年级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在理清脉络,学习课文后再进行概括,难度降低了很多,相信学生能顺理成章地得出答案。
2、回到学生的质疑,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再次点出中心,深化了学生的理解,也是对学生提问的尊重。
3、再次回眸两张照片,深化的不仅仅是对课文本身的理解,更是学生感恩教育的迁移。
设计意图: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四年级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在理清脉络,学习课文后再进行概括,难度降低了很多,相信学生能顺理成章地得出答案。
2、回到学生的质疑,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再次点出中心,深化了学生的理解,也是对学生提问的尊重。
3、再次回眸两张照片,深化的不仅仅是对课文本身的理解,更是学生感恩教育的迁移。
3、 板书设计
勇敢
40 马鹿有情 柔弱↑使
母爱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