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一下分析: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民版教材必修I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的一课内容,抗日战争的胜利正是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因此,对抗战胜利意义的解读也就是本节课教学内容在本专题学习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抗战的背景和基本史实,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节教学内容就是要在此基础上更关注如何指导学生对抗战史实的运用或者说是对知识的整理归纳,从而对抗战胜利的意义作出合理解读。
二、说学情
本节课授课的对象是高一年级13班学生。高一学生的思维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而这个班级又是一个文科实验班,所以在设计学生活动的时候,可以更多的偏重思维活动。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对抗战史实进行有依据性的分类整理,从而更合理地解读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意义,更有助于掌握史论结合的学史方法,养成史证意识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比较阅读和拓展材料,层层铺垫设疑,提高学生以史导论的习史能力,启发学生客观、多元地认识历史,勇于拓宽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历史教学理应强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心,但不应该是捆绑民族主义的爱国主义,而是超越民族性、阶级性或政治性的普世价值观。因此,本节课最后的情感升华定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可以不再当亡国奴。
四、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对“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进行有依据性的分类,形成史证的意识。因为只有掌握了基本史实,才能理解和掌握抗战胜利的意义。
教学难点:在史实梳理中探求抗战胜利的意义。因为抗战胜利的意义比较抽象,教给学生理解抽象内容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说教法
为了讲清本节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也就是说,选择教学方法不要局限于某种方法,要灵活多样,对症下药,一把钥匙一把锁。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法、问题探究法、集体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说,本节课主要是围绕三段不同角度的材料分别提出三个问题,环环相扣。其中,第一段材料中的三个问题分小组讨论分析,第二段材料中的三个问题请个别同学发表看法,第三段材料中的三个问题则是让全体学生作答在试卷上。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形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或团结协作来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 “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分析归纳法、思辩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等,通过让同学之间展开充分讨论,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说,本节课主要是围绕三段不同角度的材料分别设疑,其中第一段材料出自教材对抗战胜利意义,第二段材料选自我国20世纪60年代对抗战意义的表述(存在阶级偏见的),第三段材料是关于抗战对我国民主政治和现代化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目的是引导学生用讨论、辨析等活动自主探究,培养发散性思维、逻辑思维等,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学习方法,既培养了能力又发展了智力。
接下来我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七、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3分钟):
视频播放“现在中国人对日本的态度”,有哈日的,有反日的,主张抵制日货的很多,还有提到钓鱼岛问题的,等等。那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日本的过去和现在呢?
一是视频可以很直观地引生入境,一是联系现在中日关系以史为鉴呼应课堂最后的升华,一是设疑可以更深刻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力。
讲授新课(30分钟左右):
(一)朗读教科书上“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一段话。
问题设计
|
方法和能力指向
|
1、“意义”有几个要点?你能分别概括出每个要点的分析角度吗?
|
能够熟练划分并概括历史材料的段落、层次大意。
|
2、请结合课本知识和你所知道的相关历史,列举能说明每个意义要点的史实。
|
能够运用两个及以上的史实说明一个历史结论、意义或规律。
|
3、你认为哪些意义要点的史实说明,教科书提供的还不充分?请你推测应该有怎样的史实可以说明?
|
能够运用两个及以上的史实说明一个历史结论、意义、或规律。
|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对重要史实进行有依据性的分类整理,可以加深理解,更有助于养成史证意识和能力,掌握史论结合的学史方法。
(二)出示20世纪60年代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对“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文字表述。
材料一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全国人民坚持正确的抗战路线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英勇战斗、流血牺牲的结果,是全国各民主阶级团结一致,共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共同反抗国民党反动政策的结果,是全世界反法西斯各国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里共同奋斗,特别是苏联给日本侵略者以致命的打击,迫使日本迅速投降的结果。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史》(1963年10月第3版)
问题设计
|
方法、能力和思维指向
|
1、对比阅读材料一和教科书的“意义”表述,指出其意思的异同点?
|
能够比较两种历史材料意思的异同点。
|
2、结合所学,简析导致“意义”表述意思差异的若干因素。
|
比较说明历史现象、历史事实、历史概念等的异同点。
|
3、你认为“意义”表述的演变说明了什么?
|
能够提出独立的观点,并能运用并运用基本的演绎或归纳、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方法或历史理论、组织史实清晰地、有条理地进行合理说明。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揣摩对“胜利意义”的历史认识的变化,思考导致变化的若干因素,在对历史认识的演变中领悟抗战胜利的意义,旨在提高学生以史导论的习史能力。(历史在于解释,不在于定论)
(三)出示学者对抗战时期民主政治、现代经济发展的研究材料,推测学者的研究视角。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七七事变不久即在著名的《抗日救亡十大纲领》中提出了“改革政治机构”的要求,与此同时,其他政治派别也先后发出了开放民主的声音。而在民族生存受到日本侵略严重威胁的时候,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只能顺应潮流,在全国开放了民主。尽管这种民主是十分有限的,但却是前所未有的。不仅包括共产党在内的国民党以外的一切党派都取得了合法的地位,并且有了参与国是的机会。
材料三 被称作是工业化传动的沿海工业的内迁,尽管它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举措,但其结果却是,随着新的生产力的输入,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西部工业落后的状况。而在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由于它是建立在中国经济最为落后的地区,在那里并不具备实现现代化经济的条件。但是共产党制订与实施的包括减租减息、鼓励垦荒、发放农贷、发展商业等一系列经济政策,不仅使抗日力量在贫困的地区得以生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阶级构成的比例也由此发生变化。
(以上材料均选自荣维木(《抗日战争研究》执行主编,抗日战争史专家)《怎样以现代化的视角解读抗日战争》)
问题设计
|
方法、能力和思维指向
|
1、阅读材料一、二,概括大意。
|
能够熟练划分并概括历史材料的段落、层次大意。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推测学者的研究视角,并加以简要说明。
|
能够提出独立的观点,并能运用并运用基本的演绎或归纳、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方法或历史理论、组织史实清晰地、有条理地进行合理说明。
|
3、从上述阅读和推测中,你对“如何认识历史意义”这个问题有何想法?
|
能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能纠正不合理的思维方法。
|
【设计意图】一方面,是对前两段材料学习方法的检验和巩固;一方面,旨在挖掘知识的新意义过程中,启发学生客观、多元地认识历史,创新和拓宽思维。
(四)抗日战争的启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在那样苦难的时刻,依然有那样多的人为了这个国家义无反顾,捍卫这片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尊严。
似乎,这个话题已经在远去,今天,中国已经不是“到了最危急的时刻”。然而,在我看来,今天疲惫归家的工程师也一样,满身汗水吃着盒饭的民工也一样,七十年前的人们和我们今天所作的,本质上并没有区别,那都是一件事情。
那就是——增强中国人的信心!
——萨苏《国破山河在》(后记)
【设计意图】不仅仅是一种英勇精神,更多的应该是对今天的反思:如何不再被欺负,也不欺人!
课堂小结(2-3分钟):
我通过板书设计这种直观、系统的形式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做了课堂小结。
八、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思辨教学和史论结合等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引导学生从掌握教材中的“意义”到辨析教材讲述的科学性,再到拓展“新意义”, 不盲目地依赖教材而循规蹈矩,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精心设疑,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对知识的分类、串联、积累和加工,进而挖掘知识的多元意义,从而达到提升能力、突破思维定势的目标。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掌握了学习方法,还拓宽了思维,一举三得。
努力方向:让课堂能实在一些,让学生学有所得;让课堂能理性一些,让学生学有所思。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诸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相关阅读推荐:
› 抗日战争说课稿
› 抗日战争—不能忘却的历史说课稿
› 伟大的抗日战争说课稿
›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