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说课稿
一、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经过半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缺乏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唐朝统治瓦解后,分裂割据局面又一次出现。宋、辽时期政权并立,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政权并立和民族关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上册已经学习北朝时期,对民族关系已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本课地位:
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
1、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2、辽、宋、夏的和战
3、金和南宋的对峙
本课内容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
可分两个阶段去把握,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2、本课的新课标要求是: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 并立,正确认识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
3.教材的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政治特点。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有和有战的关系,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生尝试设计知识结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首先,通过提前下发预习案,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小组合作,完成基础知识部分;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正确认识宋、辽、金、西夏的关系,特别是它们之间战争的性质,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互相促进的能力。了解岳飞抗金的故事,逐步形成运用辨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民族战争,使学生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4.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
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认识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设计
1.教法和学法
①教法:学案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加强历史事件之间、历史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②学法:学生自主学习、搜集资料、小组合作讨论、动手设计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当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学习,提高兴趣,
2.设计思路
我在设计本课问题时本着层层推进深化的原则,教学过程适当穿插师生的互动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求知精神。
3.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预习案,多媒体课件制作、材料收集等。
学生:收集相关材料,阅读课本,小组合作并完成预习案
三.教学过程
导入:联系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局面,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导入本课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习新课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本课内容作了一些调整,重新进行组合和拓展。以民族关系为主线,首先明确三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确立,再探讨它们与宋朝的关系,从而正确认识这一时期的政权并立与民族关系。
问题探究一:宋、契丹与西夏、金的建立
这一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预习案,对各个政权的建立已基本明确。
1、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民族融合)
2、通过多媒体展示《辽、北宋、西夏形势图》、《金、南宋对峙形势图》,使学生明确三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所处的位置,说明当时多个政权同时存在,宋朝没有完成国家统一,使学生对这一时期的政权并存局面一目了然,从而为学习下面的民族关系奠定基础。
3、深入设问:契丹族兴起和逐渐强大的原因?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明白,接受汉族文化、重视农耕对于契丹族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意义。
4、关于几个政权的并立局面,我不仅仅是通过老师的多媒体演示,而是要求几个同学到黑板上大概绘制,然后展示评比,可以弥补初一学生历史地理概念模糊不足,同时增强动手能力。
问题探究二:辽、宋、西夏的和战
此目内容既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宋朝采取了什么办法实现与少数政权和平共处的?
引导学生通过归纳分析认识到,两宋与当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用兵后,进行议和,签订了不同的和约,但共同点都是宋向对方交纳岁币
2、你认为应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安排学生分组讨论。我可以适时的进行引导,从盟约订立的背景、内容作用方面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应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把历史现象和历史作用结合起来,进行辨证分析。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双方结束了战争,出现相对和平稳定的局面,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通过这个问题,举一反三,分析宋夏、宋金和议同样可用这种方法,得出类似的结论。
3、宋金对峙
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宋金战争的性质以及对岳飞抗金的评价:
“岳家军打胜仗的原因是什么?
“岳飞的事迹能够流传至今,这是为什么?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使其正确认识宋金之间的战争性质,强调同宋与辽、西夏的战争一样,都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而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只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同时强调岳飞是抗金名将,而不是“民族英雄”
4、拓展延伸:两宋时期政治格局和民族关系的特点是什么?(可适当联系上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分析和判断,初步形成在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老师归纳概括:辽、宋、夏、金时期各政权并立,国家不统一。各民族有战有和,但和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只有和平才能稳定,只有稳定才能发展经济,社会才能进步。这是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小结:让学生通过表格的形式进行小结,教师多媒体总结展示。
巩固练习:
1、毛泽东在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其中的“宋祖”是指( )
A、赵构B、赵匡胤C、元昊D、阿保机
2、与北宋并立的西夏政权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 )
A、党项族B、契丹族C、蒙古族D、女真族
3、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北宋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签订的协议( )
A、辽B、西夏C、金D、蒙古
4宋辽、宋夏、宋金和议的共同之处是( )
A、少数民族的军队撤走B、划定边界
C、宋对少数民族政权称臣D、宋向少数民族政权送岁币
5、辽、宋、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A、地方军阀割据B、南北政权对峙C、民族政权对立D、战乱长期不息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