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历史说课稿七年级历史说课稿> 正文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说课稿

本站微信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围绕本课内容,《课程标准》规定了两条:“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一、教材分析
《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是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14课。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宋、辽、夏、金、元时期的历史,主要包括北宋与辽和西夏并立、南宋与金对峙、元朝大一统局面三个阶段的历史。可以说,民族政权对峙是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内容:两宋王朝与若干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并立,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在和战交错的复杂局面中曲折发展。但是民族之间交往却是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主流,中华民族在密切交往中进一步融合。元帝国结束了五代以来长达数百年的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继秦汉、隋唐以后我国封建历史上又一次大统一的时期,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业进一步拓展。由此可见,本课在第二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辽宋夏金并立,下启明清多民族国家的强盛,是本单元的重要一课。这节课计划安排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知识、对社会充满好奇与渴望,而又不愿被动接受,因此课堂上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肯定,但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毕竟能力有限,对很多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还不到位,这就需要老师对他们作出肯定的同时还要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知学好学,寓学于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蒙古政权的建立、忽必烈改制、行省制度的创立、元朝的疆域等重要史实,学会叙述基本历史知识的能力,提高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了解文天祥抗元、人分四等等史实,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能力。
(2)理解文化趋同的含义和表现,学会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改制等内容的学习,认识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强大政权,元朝对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2) 体会文天祥在抗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出来的高尚的气节和人格魅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及忽必烈改制
难点为对行省制度以及民族融合的认识。
五、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辅之阅读指导法、讨论法、观察法等。启发式教学法便于教师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讨论法和观察法,可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分析归纳法、合作探究法、总结反思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勤学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出示蒙古族生活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播放《蒙古的兴起》视频。用激昂的旋律和舞动的字符把学生带入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并请学生们注意扑捉在视频中得到的信息。
新课讲解:
一、“一代天骄”的崛起
按照史实的发展脉络,我将此部分内容整合成循序渐进的两个内容:“蒙古族的兴起”以及“统一的蒙古政权”。
1、蒙古族的兴起
对比蒙古族的古今:今天的蒙古族民族生活安定祥和,没有纷争。但是七八百年以前的蒙古族人生活在战争的水深火热之中。蒙古各部之间相互混战,蒙古高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多年的部落战争使蒙古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由此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当时的人们渴望统一。这样联系古今的设问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感知性。同时引出下一框体——完成他们愿望的人是成吉思汗。
2、统一的蒙古政权
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己思考、总结、归纳成吉思汗是怎样从险恶的环境中由弱而强最终建立强大的军队,统一蒙古横扫亚欧的。
为了达成本课的情感教育目标,在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体会成吉思汗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进行情感态度教育的渗透,同时对成吉思汗在蒙古各部统一前后的征战,要引导启发学生分析出这两者之间性质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史实的能力和一分为二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蒙古政权建立后,四处征讨,蒙古铁骑最远打到欧洲多瑙河流域,建立起地跨亚欧的蒙古帝国。但是是他的孙子忽必烈完成了统一大业。这一环节通过提问学生,造成认知冲突,使学生加强记忆,同时过渡到下一环节。
二、忽必烈改制
1、元朝统一: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因此,在讲解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不断进行扩张战争的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演示统一的过程,最后用颜色的同一来显示政权的统一,出示《元朝疆域》图,认识元帝国辽阔的地域。突出知识点——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的时间及都城大都的位置。
为了突出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带领学生共同回顾历史,联系我国封建时代有哪几次分裂后的大统一。进而得出结论:元朝的统一是我国封建时代继秦、西晋、隋之后又一次的大统一,它结束了自五代以来长达三个世纪的分裂局面。
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这一框体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说明。然后指导学生看教材总结。并指出元朝实行大一统,接受中原先进文化,并形成以中原传统文化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突出单元主题: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
2、忽必烈改制: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忽必烈改制的方针政策,布置学生讨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元朝拥有了辽阔的疆域,统治者必然要想尽一切办法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如果你是当时元世祖忽必烈的一个谋士,你会向他提出怎样的建议呢?为什么?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想法。通过阅读总结教材,让学生对比真实的历史与自己内心想法的差异,更加深刻地理解元世祖忽必烈的统治政策,他采取的汉法维持了长治久安的局面。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7页,回答忽必烈改制的主要内容。忽必烈在政治、经济方面都采取了一些不同于蒙古族在漠北的统治方法。
政治方面:行省制度。出示《元朝疆域图》,让学生看图并找出岭北、辽阳、云南等行省及其管辖范围,以突出元朝疆域辽阔。元中央政府对台湾、西藏的管辖,与现实相联系,说明台湾、西藏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元朝的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后代政治制度有深远的影响,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一直保留到今天。
经济方面:实行重农政策,设“司农司”,编发农书。引用忽必烈诏书中的话来回答这一政策的必要性。这一措施使饱受战乱的中原地区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3、忽必烈改制的意义:
这一部分由于抽象性较强,主要由老师给学生讲解。蒙古族在征服中原后,接受了发展程度较高的中原汉族为主体农业的封建文明。正如恩格斯论述的那样,“在长时间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由于忽必烈大行汉法,元朝的经济实力大大加强,并翦灭南宋残余势力,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大一统,为多民族的融合创造了巨大的空间。

三、人分四等与文化趋同
1、民族融合:
由学生们用实例来说明民族融合的表现。其一,进入中原地区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逐渐融合为一体;其二,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进入中国,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2、人分四等:
出示幻灯片展示在元朝民族融合的大潮流下的不和谐音符是什么?具体内容怎样规定的?元朝建立之后,蒙古族人口远远少于汉族人口,蒙古族统治者想通过分而治之来实现长治久安。统治者推行人分四等的民族分化政策,但历史证明这种人为的阻隔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的历史趋势的做法是荒唐可笑的。最终元朝统治者在文化方面的措施也证明了这一点。

四、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国家政权,它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它实施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蒙古族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同样作出了重大贡献。

谢谢各位老师,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板书设计: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政治:铁木真统一蒙古1206年 经济:重农政策
忽必烈建立元朝1271年 民族:人分四等
统一全国1279年 文化:提倡儒学
行省制度

相关阅读推荐: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说课稿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