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电大开放教育

生药学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6-08-31 22:38: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生药学
  •   公告:

    

 《生药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药学
Pharmacognosy
课程性质:专业课
学分:9学分
学时:126学时(上篇总学时为58学时,由理论课讲授与实验课两部分组成。下篇总学时为68学时,由理论课讲授与实验课两部分组成)。
前期课程:医用拉丁语、分析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
授课对象:药学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一部分通过作业进行评定,占总成绩的10%),考试(占总成绩的70%)。本课程的实验课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平时成绩主要通过实验报告进行评定,占总成绩的20%)。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该课程由“药用植物学”,“生药学”两门课组成,由于教改需要,现合并为一门课。
“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内容主要涉及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理论知识,常见药用植物种类的原植物来源、形态学特征、产地、药用部位及功效的介绍,以及相关的实验方法与操作。通过“药用植物学”的学习,可为进一步学好“生药学”等相关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药材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的科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生药学”的理论知识,药材鉴定和品质评价的一般方法,以及相关的实验技能,为培养合格的中医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The course is composed of such two parts as Pharmaceutical Botany and Pharmacognosy.
Pharmaceutical Botany is a science of studying medicinal plants. According to morphology, anatomy, taxonomy and the TCM theory, they are researched that the origi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distribution and clinical uses of the medicinal plants. In lab, students should learn to recognize plant cells, tissues and organs i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The skills should be developed in use of keys to identify origin of herbs. Also, the science will provide the fundamental background required for learning Pharmacognosy.
Pharmacognosy is a science of studying Chinese crude drugs. According to Bencaology, Botany, Zoology, Chemistry, Pharmacology and the TCM theory, they are researched that the names, origin, production, identification,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clinical uses of Chinese crude drugs.
Course Code: 03.031.3.3 Total Hours: 126 Credits: 9

大纲内容:
上篇:“药用植物学”
一、前言
【课程目的】
系统掌握药学专业所需的药用植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好其他相关专业课、培养高素质中医药学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要求】
“药用植物学”内容是《生药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活动,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理论知识,掌握常见药用植物种类的系统位置,药用部位与药用价值以及中药原植物鉴定的思路与方法。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含义,性质和特点及其在中药专业的地位和作用。
2.熟悉《药用植物学》的内容和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1.《药用植物学》的含义、任务,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3.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

第二章 植物的细胞
【目的要求】
1.掌握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
2.熟悉可供显微鉴别的主要内含物和细胞壁特化的显微化学反应。
3.了解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和细胞的增殖。
【教学内容】
1.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
2.细胞内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
3.细胞壁的结构和特化。
4.植物细胞的分裂及染色体、单倍体等与药用植物育种的关系,以及与植物分类的关系(自学)。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实验。
【实验内容】
1.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使用与维护方法。
2.临时制片方法。
3.植物细胞显微结构的观察及淀粉粒、草酸钙结晶的观察。

第三章 植物的组织
【目的要求】
1.掌握组织类型、结构特征和分布。
2.熟悉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的结构类型。
3.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及其在药学上的应用。
【教学内容】
1.植物组织的含义和分类: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及分泌组织的特征、类型和功能。
2.维管束及其类型。
3.组织培养的含义和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自学)。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实验。
【实验内容】
1.植物根尖生长锥的观察。
2.基本薄壁组织的观察。
3.保护组织的观察:表皮细胞及毛茸;气孔及其轴式;木栓组织。
4.观察机械组织:厚角组织;厚壁组织(纤维,石细胞)。
5.观察输导组织:导管的各种类型;筛管与伴胞。
6.观察分泌组织:分泌细胞;油室;腺毛。

第四章 植物的器官
第一节 根
【目的要求】
1.掌握根的形态特征和根的类型。
2.熟悉根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
3.了解根的异常构造。
【教学内容】
1.根的形态和类型(定根、不定根),根系的类型(直根系,须根系)。
2.根的变态(贮藏根,支持根,气生根,攀援根,水生根和寄生根)。
3.根的生理功能。
4.根尖的构造,根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和异常构造。侧根的形成。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实验。
【实验内容】
1.观察根的形态与类型。
2.变态根的观察。
3.观察根的内部结构:根尖,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单子叶植物根的构造。
4.观察根的异常构造(示教)。
第二节 茎
【目的要求】
1.掌握茎的形态特征;根和茎,特别是地下茎和根的区别。地上茎中的缠绕茎和攀援茎,匍匐茎和平卧茎的区别。小块茎和块茎以及小鳞茎和鳞茎的区别。
2.熟悉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及各种类型的次生构造。
3.了解芽及其类型。裸子植物茎和单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构造特点。茎的异常构造。
【教学内容】
1.茎的形态特征。
2.芽及其类型。
3.茎的类型。
4.茎的变态:地上茎的变态以及地下茎的变态。
5.茎的生理功能。
6.茎尖及其发展。双于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双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异常构造。单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构造特点。裸子植物茎的构造特点。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
【实验内容】
1.观察茎的形态、类型及变态茎。
2.茎内部结构的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
3.观察根状茎的构造(示教)。
第三节 叶
【目的要求】
1.掌握确定叶形的原则及常见叶形、叶序。单叶和复叶的区别。
2.熟悉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叶的构造特点。
3.了解气孔指数、栅表比和脉岛数含义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1.叶的组成。
2.叶片的形状。
3.单叶和复叶,叶序。
4.叶的变态。
5.叶的生理功能。
6.双子叶植物叶片的一般构造,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叶片的构造特点。
7.气孔指数,栅表比,脉岛数(自学)。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
【实验内容】
1.观察叶形、脉序及叶序。
2.观察单叶与复叶及变态叶。
3.双子叶植物叶结构的观察。
4.单子叶植物叶结构的观察(示教)。
第四节 花
【目的要求】
1.掌握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的形态构造特征和类型。
2.熟悉花和花序的类型,花程式。
3.了解花图式,花的生殖功能以及花的形态特征在中药原植物鉴定中的意义。
【教学内容】
1.花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形态构造。
2.花的类型。
3.花序的类型。
4.花的形态特征在中药原植物鉴定中的意义。
5.花程式,花图式。
6.花的生殖功能:传粉与受精。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
【实验内容】
1.观察花的组成;解剖花;观察雄蕊、雌蕊、胎座的类型;子房的位置。
2.观察各种类型的花序。
3.用花程式、花图式记录花的特征。
第五节 果实
【目的要求】
1.掌握果实的形态特征和类型。
2.熟悉常见药用果实。
3.了解果实的组织构造。
【教学内容】
1.果实的形成。
2.果实的类型。
3.果实的组织构造(自学)。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
【实验内容】
观察各种类型的果实。
第六节 种子
【目的要求】
1.掌握种子的形态特征和类型。
2.熟悉常见药用种子。
3.了解种子的组织构造。
【教学内容】
1.种子的形态特征。
2.种子的类型: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
3.种子的组织构造(自学)。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
【实验内容】
1.观察种子的形态特征。
2.解剖有胚乳种子与无胚乳种子。

第五章 植物分类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植物分类学的含义、任务和与研究中药的关系。
2.熟悉植物命名法,植物分类等级和分类检索表的应用。
3.了解植物分类的方法和植物分类学的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
1.植物分类学的目的和任务。
2.植物命名,植物的分类等级,植物分类方法。
3.植物分类学发展概述。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

第六章 藻类植物
【目的要求】
1.掌握藻类植物主要特征和分门。
2.熟悉常见药用藻类。
3.了解药用藻类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藻类植物概述,分类。
2.常见药用藻类。
3.药用藻类研究的进展。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实验。
【实验内容】
水绵接合生殖的观察。

第七章 菌类植物
【目的要求】
1.掌握菌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分门。
2.熟悉常见药用真菌。
3.了解细菌门的概况和药用真菌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1.细菌门概述。
2.真菌门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3.药用真菌研究进展。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实验。
【实验内容】
1.冬虫夏草子囊壳及青霉菌的观察。
2.药用真菌茯苓、灵芝、马勃等的观察。

第八章 地衣门
【目的要求】
1.掌握地衣植物的构造特征。
2.了解常见药用地衣。
【教学内容】
1.地衣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植物体。
2.常见药用地衣。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实验。
【实验内容】
地衣构造的观察(示教)。

第九章 苔藓植物门
【目的要求】
1.掌握苔藓植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分纲。
2.了解常见药用苔类和藓类。
【教学内容】
1.苔藓植物是构造最简单的高等植物,苔纲和藓纲的主要区别,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2.常见药用苔类和藓类。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实验。
【实验内容】
观察藓纲植物的形态特征。

第十章 蕨类植物门
【目的要求】
1.掌握蕨类植物门的主要特征。
2.熟悉常见药用蕨类。
3.了解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和分类。
【教学内容】
1.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生活史。
2.蕨类植物的分纲和代表科。
3.常见药用蕨类植物。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实验。
【实验内容】
1.蕨原叶体、孢子囊及环带的观察。
2.真蕨亚门植物孢子体的观察。

第十一章 裸子植物门
【目的要求】
1.掌握裸子植物门的特征及分类。
2.熟悉常见科(“*”为重点科)的特征和主要药用植物。
3.了解裸子植物的生活史。
【教学内容】
1.裸子植物门的主要特征。
2.裸子植物的分类和代表科及其主要药用植物:
(1)苏铁纲:苏铁科。
(2)银杏纲:银杏科。
(3)松柏纲:松科*,柏科。
(4)红豆杉纲:粗榧科,红豆杉科。
(5)买麻藤纲:麻黄科*。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实验。
【实验内容】
观察银杏纲、松柏纲植物的形态特征。

第十二章 被子植物门
【目的要求】
1.掌握被子植物门的特征及分类。
2.熟悉20-24个重点科、15-20个主要属的特征和拉丁名,50-80种常见药用植物及其学名。能熟练运用植物科属检索表鉴定植物。
3.了解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

【教学内容】
1.被子植物门的特征。
2.被子植物的分类和代表科及其主要药用植物。
重点科24个:桑科,蓼科,毛茛科,芍药科,木兰科,罂粟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芸香科,大戟科,锦葵科,五加科,伞形科,木犀科,龙胆科,唇形科,茄科,玄参科,桔梗科,菊科,天南星科,百合科,姜科。
3.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介绍。
4.分属检索表的编制与使用。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实验。
【实验内容】
1.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植物的观察:木兰科,十字花科,豆科,毛茛科,蓼科,
石竹科,蔷薇科,芸香科,大戟科,锦葵科。
2.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植物的观察:木犀科,唇形科,茄科,玄参科,菊科。
3.单子叶植物纲植物的观察:天南星科,百合科,鸢尾科,姜科,兰科。
4.将所观察的植物检索到科。

三、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内容 实验时数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植物的细胞
第三章 植物的组织
第四章 植物的器官
第五章 植物分类概述
第六章 藻类植物
第七章 菌类植物
第八章 地衣门
第九章 苔藓植物门
第十章 蕨类植物门
第十一章 裸子植物门
第十二章 被子植物门 2
1
3
7
2
1
0.5
0.5
1
1
1
10 实验一 植物细胞
实验二 植物组织(一)
实验三 植物组织(二)
实验四 植物的器官(一)
实验五 植物的器官(二)
实验六 植物的器官(三)
实验七 植物的器官(四)
实验八 植物的器官(五)
实验九 孢子植物
实验十 种子植物(一)
实验十一 种子植物(二)
实验十二 种子植物(三)
实验十三 种子植物(四) 2
2
2
2
2
2
2
2
4
2
2
2
2
合 计 30 28


下篇:“生药学”
一、前言
【课程目的】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研究与生药(药材)质量相关的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的科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生药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生药质量评价和中药新药研制的初步工作能力。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活动,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生药的基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四大基本鉴别方法。了解生药学的发展史,熟悉中药的采收、加工炮制与贮藏的基本知识。掌握约40种常用中药的基源、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熟悉约30种生药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了解约30种生药的基源、性状特征和功效。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生药学的范围、研究对象及任务。
2.了解生药学的起源、本草沿革和现代生药学的发展,以及生药学在我国药学事业中的重要性。
3.了解新方法、新技术在生药学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药学的性质和任务
第二节 生药学发展简史
1.古代药物学与生药学的萌芽
2.生药学的诞生和近代生药学
3.生药学的发展和现代生药学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

第一部分 生药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
【目的要求】
熟悉生药的分类方法和生药的记载大纲与拉丁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药的分类法
第二节 生药的记载大纲与拉丁名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

第二章 生药的真实性鉴定
【目的要求】
1.熟悉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掌握生药的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
3.了解DNA分子遗传标记鉴定方法。
【教学内容】
1.性状鉴定。
2.显微鉴定。
3.理化鉴定。
4.DNA分子遗传标记鉴定。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实验内容】
1.生药的显微鉴定。
2.显微标本片的制备。
3.用于组织切片及粉末药材的封藏剂使用。
4.细胞壁和细胞内含物性质检查。
5.显微观察与描述。
6.显微测量方法和显微测微尺的使用。

第三章 生药的有效性评价
【目的要求】
1.熟悉生药各种有效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和方法学验证。
2.了解黄酮类、蒽醌类、皂苷类、生物碱类、强心苷类、香豆素类、环烯醚萜类、挥发油、木脂素类、有机酸类、鞣质类、多(聚)糖等各类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为生药的有效性评价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药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
第二节 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
第三节 生药中各类成分及定量分析
第四节 生药的生物效应评价法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

第四章 生药的安全性评价
【目的要求】
熟悉生药中常见有害物质及其检测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药中内源性有害物质的检测
第二节 生药中重金属和有害元素的检测
第三节 生药中农药残留的检测
第四节 生药中其他有害物质的检测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主学习。

第五章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
【目的要求】
了解新药的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制订。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药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生药质量标准和起草说明示例
第三节 质量标准用对照品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主学习。

第六章 生药质量的检验
【目的要求】
了解药品检验的一般程序,掌握生药质量检验的依据、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药质量检验的依据
第二节 药品检验的一般程序
第三节 生药检验的内容与方法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主学习。
【实验内容】
1.中药水分含量。
2.中药灰分含量。
3.中药水溶性和乙醇浸出物含量测定。
4.挥发油含量测定。

第七章 生药质量影响因素及调控
【目的要求】
1.熟悉影响生药质量的各种因素。
2.了解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生药质量的调控。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物种对生药质量的影响
第二节 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特性对生药质量的影响
第三节 环境因素对生药质量的影响
第四节 采制或炮制对生药质量的影响
第五节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生药质量的调控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主学习。

第二部分 各类生药分述
第八章 藻菌地衣类Algae Fungi Lichenes
【目的要求】
1.了解藻菌类生药鉴定的一般规律。
2.掌握以下生药的基源(包括植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特征,主要化学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药理作用和功效。
冬虫夏草、茯苓、灵芝。
3.熟悉以下生药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及功效。
海藻、猪苓。
4.了解以下生药的基源、性状特征和功效。
昆布、松萝。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藻类Algae:昆布、海藻
第二节 菌类Fungi:冬虫夏草 、灵芝 、茯苓 、猪苓
第三节 地衣类Lichenes:松萝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自主学习。
【实验内容】
1.观察藻、菌、地衣类生药的性状特征。
2.茯苓、冬虫夏草的显微鉴别。
3.茯苓、猪苓、理化鉴别。

第九章 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目的要求】
1.了解蕨类植物生药鉴定的一般规律。
2.掌握绵马贯众的基源(包括植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特征,主要化学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药理作用和功效
3.了解石杉、骨碎补的基源、性状特征及功效。
【教学内容】
1.石杉科Huperziaceae:石杉(附:长柄石杉、中华石杉)
2.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绵马贯众( 附:欧绵马等)
3.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1:骨碎补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自主学习。
【实验内容】
观察蕨类植物类生药的性状特征。

第十章 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
【目的要求】
1.了解裸子植物类生药鉴定的一般规律。
2.掌握麻黄的基源(包括植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特征,主要化学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药理作用和功效。
3.熟悉银杏叶、红豆杉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功效。
【教学内容】
1.银杏科Ginkgoaceae:银杏叶(附:白果)
2.红豆杉科Taxaceae:红豆杉(附:云南红豆杉等)
3.麻黄科Ephedraceae:麻黄(附:单子麻黄等)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自主学习。
【实验内容】
1.观察裸子植物类生药的性状特征。
2.麻黄的显微鉴别。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目的要求】
1.了解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生药鉴定的一般规律。
2.掌握以下生药的基源(包括植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特征,主要化学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药理作用和功效。
细辛、大黄、川乌(附子)、黄连、甘草、黄芪、人参、当归、丹参、黄芩、川贝母、天麻、木香、柴胡、龙胆、沉香、石斛、肉桂、厚朴、黄柏、杜仲、牡丹皮、秦皮、大青叶、番泻叶、金银花、红花、洋金花、五味子、苦杏仁、枳壳、小茴香、马钱子、槟榔、砂仁、麻黄、薄荷
3.熟悉以下生药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及功效。
何首乌、党参、白芍、三七、粉防己、苦参、牛膝、延胡索、川芎、防风、白芷、地黄、桔梗、鸡血藤、钩藤、木通、五加皮、香加皮、桑白皮、银杏叶、番红花、菊花、枸杞子、陈皮、酸枣仁、白芥子、山楂、益母草、淫羊霍、广藿香、血竭、颠茄草、茵陈
4.了解以下生药的基源、性状特征和功效。
百部、麦冬、浙贝母、半夏、天南星、姜、远志、黄精、洋地黄叶、知母、山药、泽泻、太子参、天冬、白头翁、明党参、南沙参、前胡、湖北贝母、平贝母、伊贝母、玉竹、白及、姜黄、降香、桂枝、楝皮、合欢皮、 白鲜皮、松花粉、辛夷、丁香、栀子、连翘、决明子、蒲公英、肉苁蓉、桑寄生
【教学内容】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1.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 :细辛(附:杜衡等) 关木通(附:川木通、木通)
2.蓼科Polygonaceae:何首乌(附:首乌藤、白首乌)、大黄(附:藏边大黄等)、虎杖
3.苋科Amaranthaceae:牛膝、川牛膝
4.毛茛科Ranunculaceae:黄连(附:峨眉野连等)、牡丹皮、白头翁(附:委陵菜、翻白草)
5.小檗科Berberidaceae:淫羊藿(附:宝兴淫羊藿等)
6.防己科Menispermaceae:防己
7.木兰科Magnoliaceae:厚朴(附:厚朴花)、辛夷、五味子(附:华中五味子)
8.樟科Lauraceae:肉桂(附:大叶清化桂等)、桂枝
9.罂粟科Papaveraceae:延胡索(附:东北延胡索)
10.十字花科Cruciferae(Brassicaceae):大青叶(附:蓼大青等)、板蓝根 (附:南板蓝根)、芥子
11.杜仲科Eucommiaceae:杜仲(附:杜仲叶)
12.蔷薇科Rosaceae:山楂 (附:野山楂)、苦杏仁(附:桃仁)、木瓜、枇杷叶、覆盆子
13.豆科Leguminosae(Fabaceae):黄芪 (附:红芪等)、 甘草(附:黄甘草等)、葛根(附:甘葛藤等)、苦参、鸡血藤、合欢皮、番泻叶、补骨脂、决明子
14.芸香科Rutaceae:陈皮(附:甜橙等)、黄柏、白鲜皮、吴茱萸、枳实
15.橄榄科Burseraceae:乳香、没药
16.楝科Meliaceae:苦楝皮、川楝子
17.远志科Polygalaceae:远志
18.大戟科Euphorbiaceae:巴豆
19.鼠李科Rhamnaceae:酸枣仁
20.藤黄科Guttiferae(Hypercaceae):贯叶金丝桃
21.瑞香科Thymelaeaceae:沉香
22.桃金娘科Myrtaceae:丁香(附:丁香油)
23.五加科Araliaceae:人参(附:高丽参等)、三七(附:菊三七等)、刺五加、五加皮(附:无梗五加、糙叶藤五加)
24.伞形科Umbelliferae(Apiaceae):当归、柴胡(附:竹叶柴胡等)、小茴香、川芎、白芷、蛇床子、北沙参、防风、前胡
25.山茱萸科Cornaceae:山茱萸
26.木犀科Oleaceae:秦皮(附:胡桃楸等)、连翘、女贞子
27.马钱科Loganiaceae:马钱子(附:云南马钱子等)
28.龙胆科Gentianaceae:龙胆(附:头花龙胆等)、秦艽
29.夹竹桃科Apocynaceae:萝芙木、长春花
30.萝藦科Asclepiadaceae:香加皮、白薇、白前
31.旋花科Convolvulaceae:菟丝子
32.紫草科Boraginaceae:紫草
33.唇形科Labiatae(Lamiaceae):薄荷、丹参(附:甘西鼠尾等)、黄芩(附:粘毛黄芩等)、益母草(附:茺蔚子)、夏枯草、广藿香、藿香
34.茄科Solanaceae:颠茄草、洋金花(附:重瓣曼陀罗等)、枸杞子(附:枸杞 、地骨皮)
35.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地黄、玄参、洋地黄叶
36.列当科Orobanchaceae:肉苁蓉
37.爵床科Acanthaceae:穿心莲
38.茜草科Rubiaceae:栀子(附:小果栀子等)、钩藤、 茜草、巴戟天
39.忍冬科Caprifoliaceae:金银花(附:忍冬藤等)
40.桔梗科Campanulaceae:党参、桔梗、南沙参
41.菊科Compositae(Asteraceae):茵陈、青蒿、艾叶、苍术、木香(附:川木香等)
红花(附:白平子)、小蓟、野菊花、菊花、大蓟、蒲公英
42.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43.泽泻科Alismataceae:泽泻
44.禾本科Gramineae(Poaceae):薏苡仁
45.莎草科Cyperaceae:香附
46.棕榈科Palmae(Arecaceae):槟榔 附:大腹皮、血竭
47.天南星科Araceae:半夏 附:掌叶半夏等、天南星
48.百部科Stemonaceae:百部
49.百合科Liliaceae:川贝母(附:太白贝母等)、浙贝母(附:东贝母)、麦冬(附:湖北麦冬等)、知母、天门冬、黄精、玉竹、土茯苓
50.薯蓣科Dioscoreaceae:山药
51.鸢尾科Iridaceae:西红花、射干
52.姜科Zingiberaceae:砂仁(附:缩砂)、豆蔻、草果、莪术、干姜、草豆蔻、高良姜、益智、姜黄
53.兰科Orchidaceae:天麻、石斛、白及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自主学习。
【实验内容】
1. 被子植物生药的性状鉴定特征观察。
2.大黄、何首乌、商陆、川牛膝、怀牛膝等异型维管束的组织结构及特征观察。
3.大黄、人参、甘草、黄连、天麻、厚朴、肉桂、番泻叶、金银花、丁香、五味子、马钱子、薄荷、穿心莲、广藿香显微鉴别。
4.大黄、黄连、天麻、秦皮、大青叶、马钱子、槟榔等部分药材的理化鉴别。

第十二章 动物类生药
【目的要求】
1.熟悉动物的分类方法、主要成分和动物物类生药鉴定一般规律。
2.掌握麝香、鹿茸、全蝎、水蛭、等的基源(包括植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特征,主要化学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药理作用和功效。
3.熟悉阿胶、斑蝥、蛤蚧、蟾酥、熊胆、金钱白花蛇等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功效。
4.了解蝉蜕、鳖甲、龟甲、牛黄、土鳖虫、僵蚕、蜈蚣等的基源、性状特征、功效。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动物的分类
1.动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及等级。
2.动物的学名。
第三节 动物药的活性成分。
1.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类。
2.生物碱类毒素。
3.甾体类和萜类。
4.多不饱和脂肪酸类。
5.多糖类。
第四节 动物类生药分述
水蛭、全蝎、蜈蚣、土鳖虫、蝉蜕、斑蝥、僵蚕、蟾酥(附:干蟾、花背蟾蜍)、龟甲、鳖甲、蛤蚧、金钱白花蛇、熊胆(附:熊胆粉)、鹿茸(附:鹿角等)、麝香(附:人工麝香 灵猫香)、牛黄、阿胶。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自主学习。
【实验内容】
1.观察动物类生药的性状鉴别特征。
2.蛇鳞片的表面制片及观察方法。
3.珍珠、蟾酥的理化鉴别。

第十三章 矿物类生药
【目的要求】
1.了解矿物类生药鉴定的一般规律。
2.掌握朱砂、石膏的基源(包括植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主要化学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药理作用和功效。
3.熟悉龙骨、信石、雄黄、赭石等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功效。
4.了解滑石、硫磺、芒硝等矿物药的基源、性状特征、功效。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矿物药的历史和发展。
2.矿物的性质。
3.矿物药的鉴定。
4.矿物药的分类。
第二节 矿物类生药分述。

朱砂、石膏(附:煅石膏)、雄黄(附:雌黄)、信石、滑石、赭石、龙骨(附:龙齿)、硫磺、芒硝。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自主学习。
【实验内容】
观察矿物类生药的性状鉴别特征。

第十四章 海洋类生药
【目的要求】
1.了解海洋生药的概况、种类、活性成分。
2.了解螺旋藻 (附:极大螺旋藻等) 鲨鱼肝油、海狗肾、石决明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功效。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海洋生药的概况。
第二节 海洋生物的种类。
第三节 海洋生物的活性成分。
第四节 海洋类生药分述。
【实验内容】
观察海洋类生药的性状鉴别特征。

三、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内容 实验时数
绪论
第一章 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
第二章 生药的真实性鉴定
第三章 生药的有效性评价
第四章 生药的安全性评价
第五章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
第六章 生药质量的检验
第七章 生药质量影响因素及调控
第八章 藻菌地衣类
第九章 蕨类植物门
第十章 裸子植物门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
第十二章 动物类生药
第十三章 矿物类生药
第十四章 海洋类生药
总结 0.2
0.3
1
1
0.3
0.2
0.5
0.5
3
0.5
2
23
4.5
1
1
1 实验一 中药显微鉴定技术
实验二 中药品质常规检测技术 (示教)
实验三 藻菌地衣蕨类和裸子植物类生药的鉴定
实验四 被子植物根与根茎类生药的鉴定一
实验五 被子植物根与根茎类生药的鉴定二
实验六 被子植物茎木类、皮类生药的鉴定
实验七 被子植物叶、花类生药的鉴定
实验八 被子植物果实、种子类生药的鉴定
实验九 被子植物全草和其他类生药的鉴定
实验十 动物与矿物类生药鉴定 2
1

2


4

4

4

4

4

2

1
合计 40 28

四、大纲使用说明
1.本课程为必修课;大纲使用对象为药学专业(四年制)。
2.教学方式:理论课为课堂讲授,指定自学的内容需课后自学;实验课为教师示教、指导以及学生的实验观察与操作。
3.每次实验结束后,学生必须交实验报告,由老师批阅后给出成绩。
4.课程结束后,进行闭卷考试。总成绩计算为:平时作业、实验报告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5.野外实习另开设。

五、主要参考书目
《药用植物学》,杨春澍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药用植物学》,丁景和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植物学》(系统、分类部分),中山大学生物系、南京大学生物系合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高信曾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生药学》(第二版),徐国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现代生药学》,李萍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文章:药用植物学

下一篇文章:中药鉴定学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