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历史初中历史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 改革开放教案

发布者微信

    

第十八课 改革开放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重大决策。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方针。“一国两制”的构想。中英、中葡联合声明。
2、 情感、道德、价值观: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2)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3)“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扩大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必将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
3、能力培养;
(1)在教师帮助下,使学生理解改革开放十年来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联系历史事实观察和评价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能力。
(2)通过区分香港、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的性质,培养辨别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构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地图册
【教学过程】
〖第二十六课时〗
〖板书设计〗
一、 历史的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1、 时间
2、 召开地点
3、 内容
4、 意义
二、 改革(对内)
1、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三、 开放
沿海 内陆
(复习导入)
“文化大革命”是哪一年开始的?哪一年结束的?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由毛泽东错误发动的,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的一场内乱.使我们党和国家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1976年10月,中共中央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使我们国家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新课教授)
一、历史性的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重大决策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广大干部和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和它以前的“左”倾错误,开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迅速发展的新局面。1977年,党中央恢复了邓小平原任的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国内开始出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国民经济得到初步恢复。在这种历史条件下,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问)这次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在大政方针上有什么重大决策?
全会的重大决策有以下几点:
(1)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的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四个字。为什么说“重新确立”呢?因为我们党从遵义会议经延安整风到中共“七大”已经逐渐形成和确立了这样一条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但是从 1957年以后,特别是“文革”期间,逐渐偏离了这一思想路线,甚至一切从本本出发,个人崇拜盛行,产生了“大跃进”和“文革”等重大错误。全会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奠定了思想基础。
(2)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由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和完全正确的。全会还认真讨论和制定了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指出当前必须集中力量把农业尽快地搞上去,这就找到了实现战略决策转变的突破口。
(3)全会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2.拨乱反正和平反冤假错案
——为刘少奇平反
二、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1、对内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
对内改革的重点,是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体制包括所有制结构和国民经济管理体制两个方面。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在所有制结构方面片面强调“一大二公”,追求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在管理上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政企职责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分配上吃“大锅饭”。这些不利于调动生产者和企业的积极性。为了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1979年1月,安徽省凤阳县犁园公社山岗队18个农民搞起了大包干,率先敲响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鼓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发展起来。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绝大多数地区实行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农业生产责任制。这就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的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集中于城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增强企业的活力,逐步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在国营企业中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实行厂长(或经理)负责制和各种岗位责任制,把责、权、利结合起来,调动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2、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的方针,开始由自我封闭向对外开放转变。
目的——是为了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设备,引进和吸收外资,学习外国社会化大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经验,加快发展对外贸易;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加快发展我国民族经济。
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揭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序幕。
1980年,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对外商投资实行优惠政策。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特区本身也起了引人注目的。发展变化。
1984年,又决定开放上海、天津、大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8年成立海南省,全省作为经济特区,以更优惠的政策对外开放。


〖第二十七课时〗
〖板书设计〗
一、 又是一个春天
1、 二次“南巡”
2、 中共“十四大”
二、 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
三、 祖国统一大业
1、 一国两制 社会主义制度(大陆)
资本主义制度(港、澳、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
2、 香港回归 1997、7、1
3、 澳门回归 1999、12、20
(复习导入)略。
(新课教授)
(歌曲欣赏)《春天的故事》
《走进新时代》
(问)歌词中的老人是谁?
一个圈指的是什么?
又一个春天是何时到来的?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1、 第二次南巡
(看图片)做出了哪些重要的举措?
2、 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过渡)案例描述
——说明现在人们的法制观念越来越强。
(回顾)中国法制发展的历史进程:
人治 法治(制)
(看图)举例说明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
(过渡)为了实现统一祖国的宏伟目标,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在这前后,邓小平对台湾问题多次发表谈话,指出尊重台湾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问)何谓“一国两制”?
——它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它的涵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也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中国和英国、中国和葡萄牙先后签订《联合声明》,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地区行使主权。
(关于中英、中葡《联合声明》的具体内容,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用设疑的方式让学生答出。例如:根据中英《联合声明》的规定,中国将于何时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小结〗略。
〖布置作业〗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