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历史初中历史

八年级历史微课教案 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6-01-23 19:45: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中学历史教学微课(优课)评选参评作品
作品名称 “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 片长(分钟) 10分钟
作品关键词 尼克松访华,破冰之旅,乒乓外交,中美关系
作品设计意图

开头设置的情境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兴趣,作品从“坚冰”、“融冰”、“破冰”三部分讲述尼克松访华背景、过程、成果、意义等,包含了“乒乓外交”、“历史性握手”以及签署《中美联合公报》这三大重要环节,中美关系如何破冰,认识到尼克松访华是定格于时代主题基础上进行的一场实实在在的破冰之旅,最后让学生从全球化史观来看待中美关系,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和扩散思维能力。


作品内容简介(200字以内)

本作品运用情景导入法和讲授法,通过“坚冰”、“融冰”、“破冰”三部分讲述尼克松访华背景、过程、成果、意义等,包含了“乒乓外交”、“历史性握手”以及签署《中美联合公报》这三大重要环节,尼克松访华缓和了中美关系,促进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形成,


创新与特色
情景教学、史料细节教学

附件3:

课题名称 “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
知识点来源 □学科:历史 □年级:八年级下 □教材版本:北师大
□所属章节:第二单元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录制工具和方法 屏幕录像专家
设计思路 开头设置的情境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兴趣,作品从“坚冰”、“融冰”、“破冰”三部分讲述尼克松访华背景、过程、成果、意义等,包含了“乒乓外交”、“历史性握手”以及签署《中美联合公报》这三大重要环节,中美关系如何破冰,认识到尼克松访华是定格于时代主题基础上进行的一场实实在在的破冰之旅,最后让学生从全球化史观来看待中美关系,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和扩散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


内 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尼克松访华和《联合公报》的发表
二、能力目标:1.通过中美关系从“坚冰”到“破冰”的演变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史料细节教学,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学习能力。3. 从全球化史观来看待中美关系,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和扩散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国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应以全球化史观来看待国际问题,倡导友好和平、交流发展。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渴望求知的发展期,通过情景导入、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尼克松访华的具体情况,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从中获得不同的体验,顺应了中学生当前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和中美建交
难点:理解尼克松访华的意义以及该事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
1971年12月24日晚上,圣诞前夜的欢乐气氛笼罩着整个美国,在首都华盛顿的白宫里,尼克松总统和家人也在享受节日的快乐。突然间,安保室的警报响了,白宫着火了!特勤人员迅速追查原因,竟发现火源在总统家人聚会的房间,当特勤人员顾不得三七二十一冲进去房间时,却什么事都没有,不过,仔细一闻,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股从来没有过的浓浓的酒香。是什么呢?原来是茅台!这不,总统是想测试一下酒精的浓度,把茅台给点了。他一边道歉一边得意地说,这酒太好喝了!
在尼克松的女儿看来,爸爸那时的很多举动都有点奇怪,比如经常喝这种一点就着的酒,经常拿着两根小棍夹塑料球……他究竟是在练什么功夫呢?其实,尼克松正在为一次重要的旅行准备着呢,因为他决定要访华!
【新课讲授】
欢迎进入东莞市中学历史微课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这惊世的“破冰之旅”。我们将从“坚冰”、“融冰”、“破冰”三部分来讲述。
【第一部分 坚冰】要是在前几个月,要前往中国和中国领导人会面,这是他想也不敢想的。从当时的国际形势来看,“冷战”时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中美两国的意识形态截然不同,要造访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领导人面对面地磋商,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无疑是天方夜谭。而且,1950年的朝鲜战争又把中美关系带到了兵戎相见的冰期。另一方面,对于访华一事,国会会有什么反应?反对党的态度怎样?国内公众舆论的声音如何?这些,都是横在面前的一层层的坚冰。到底是冲破坚冰抵达彼岸,还是被冰所困跋前疐后?面对冰山,尼克松暗下决心,志在必得,因为此时,从中国传回来一个好消息——这也许是中美关系迄今为止最脍炙人口的故事!
【第二部分 融冰】这个故事跟它(乒乓球)有关!1971年3月,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没想到这次比赛却意外促成了中美两国运动员之间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期间,美国运动员科恩上错了中国队的车,中国队员庄则栋主动向他问好,并送了一幅杭州织锦给科恩,科恩则回赠了他一件印有和平标志的T恤衫。事后,毛泽东对庄则栋大加赞赏,并审时度势,正确地作出了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决定。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开始访华,这是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应邀访华的美国团体。他们在北京进行了比赛和参观游览,4月14日,周恩来总理会见了代表团,对全体队员说:“你们这次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相信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会得到两国人民大多数的赞成和支持!”这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此事被世界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成为了佳话!
在大洋彼岸的尼克松感叹道:“我们从未料到对华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式实现。”中国表示:中国的大门对美国人是敞开的。美方也很快有了反映,尼克松当天宣布,结束已经实行了20年之久的对华贸易禁令。通过这次精彩的乒乓外交,打开了隔绝22年之久的中美交往的大门,真可为是小球转动了大球。
【第三部分 破冰】中美关系有了改善的契机,尼克松决定访华。此前,他派遣总统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进行了预备性会谈,7月15日,尼克松发表访华公告。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由白宫启程,正式访华。
(看视频)
这就是那经典的“历史性的握手”,它被永远地定格住了。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我们双手一接触,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结束的是中美敌对的时代,开始的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时代!
尼克松访华的当天下午,毛泽东在书房里与他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会谈,两国最高领导人风趣地谈起了哲学。晚上,周恩来设宴招待美国客人,还安排了尼克松最喜爱的乐曲《美丽的阿美利加》,并送给美国两只大熊猫玲玲兴兴以示友好。尼克松的答谢词则引用了毛泽东的诗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表达了他对中美关系的祈望:“今天,我们不争一万年,我们只争朝夕。”
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1972年7月27日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28日向全世界发表。双方都认为,要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的威胁。尤其是双方在台湾问题上取得的共识,更为处理两国关系上确立基本的指导原则,美国承认,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上海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结束了中美两国彼此间长达22年的相互隔绝和对立僵局,打破了中美关系的层层坚冰,开启了中美双边关系正常化的大门,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思维延伸】尼克松的“破冰之旅”,不仅使得中美关系缓和,逐渐走向正常化,还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掀起了西方国家与新中国建交的热潮。在尼克松访华7个月后,在周恩来的引领下,遵循尼克松访华和中美《上海公报》的模式,中日两国签署了《建交公报》,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紧接着,英国、荷兰、希腊、澳大利亚等先后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中美关系也一路破冰,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建交公报》,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随后,邓小平副总理出访美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在美国刮起了一股邓小平旋风,在中美关系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提炼升华 公民教育】放眼今天,新时期里的中国和美国,更应互相理解和尊重,积极发展友好关系,扩大共同利益,加强经济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谐发展。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