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历史初中历史

北师大版历史九下 第20课 举办“时事溯源”专栏教案

发布者微信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学习与探究教案

第20课举办“时事溯源”专栏
——学习与探究之四
学情分析
1.从心理发展特征来看,初三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明显提高,其思维发展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前者仍起重要作用,而后者则逐步占主要地位。这时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初三学生已经能够进行符合逻辑要求的判断推理和论证,并且有思维的逻辑性和批判性,他们喜欢怀疑和争论,不轻信别人的结论,开始从自己的角度独立地看世界。
2.从知识积累来看,通过这半年的学习,学生对近现代国际关系已经有了基本了解;对各大国关系,国际格局,国家战略与恐怖主义的滋生,种族、民族冲突,宗教等问题有了深入探究的强烈愿望。青年学生关心国际、国内时事政治动向,渴望了解当前局势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3.从已有经验水平来看,经过三年的学习与探究,学生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学习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分工合作、搜集整理等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查询相关资料,了解“9•11事件”的根源、在本世纪的重要地位及其对未来世界发展的影响,探究恐怖主义的根源和危害。
2.在收集、分析相关历史材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并用书面的、历史的语言表述成文。并通过此过程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用历史的眼光透视现实问题,理解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道理。
3.通过充分准备,以“时事调查”的形式,师生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恐怖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培养现代意识和国际意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养成关注国际、国内时事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确定活动的主题和形式。
2.设计本次活动说明,详细阐述活动的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3.为学生提供适合的网站和书籍,指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查阅自己需要的材料。
4.设计《班级成员个人活动评价表》《课堂小组活动评价表》,并提前一周下发,作为活动的参考依据。
5.设计《学生活动过程心理体验问卷》,对学生整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进行跟踪调查,并适当进行指导。
6.参考书籍:
王逸舟:《恐怖主义溯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郝雨凡:《瞬间的力量——“9•11”后的美国与世界》,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伊恩•莱塞:《反新恐怖主义》,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魏宗雷:《真替美国操心——美国模式的危机》,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
学生活动准备
1.选出时事主持人1名,评委8名。
2.学生根据自己爱好自然分为4个小组。
3.抽签决定本组活动课题。
4.小组分工,确定本组材料搜集人、汇总整理人、时事专家、板报设计制作员。
5.搜寻有关“9•11事件”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及由此引发的国际格局的新变化、各主要恐怖组织及活动、各恐怖组织的主要成员及其形成的原因。
6.各组进行活动预演,本组其他成员作为现场观众确定问题,考虑如何通过自己的提问充分展示本组的成果并检测其他组的材料搜集情况。
7.探究人类如何摆脱恐怖主义的困扰,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
活动过程
教室布置:黑板上写美术字《时事调查——恐怖主义面面观》,配上图案;前面放五张桌子,呈半圆形。桌子上分别摆放主持人、各组专家的姓名。
主持人介绍:2004年10月9日,巴基斯坦时间上午约8点左右,中国水电十三局巴基斯坦高摩赞项目工程师王恩德和王鹏乘坐的汽车被一伙歹徒劫持至巴基斯坦南瓦济里斯坦部落地区。两名中国工程师在巴基斯坦境内遭恐怖分子绑架,引起了中、巴及其他各国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巴政府共同展开了援救行动。经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14日确认,中国工程师王鹏在巴基斯坦方面当天发动的解救人质的军事行动中不幸遇难,获救的是另一名中国工程师王恩德,他已于当天下午乘巴军方专机平安抵达伊斯兰堡。
这是今年以来发生的至少第三起针对中国人的恐怖事件。上个月在巴基斯坦同一地区,3名中国工程师曾遭到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枪击,导致1名工程师受轻伤;而在今年5月,在西南部的瓜达尔港建设工地,中国工程师遭到遥控汽车炸弹袭击,3名工程师遇害,9人受伤。
(大屏幕播放有关解救人质的资料)
2001年“9•11事件”后,“恐怖主义”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那么,恐怖主义到底由何而来又该如何界定?何以如此猖獗却屡禁不止?它与宗教摩擦、民族矛盾有哪些联系?它与大国关系和地缘政治有什么瓜葛?本期“时事调查”就从“9•11事件”开始,详细解析恐怖主义。
今天我们请来了三年级六班恐怖主义问题研究专家(依次介绍各组代表),他们将分别就“9•11事件”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巨大的心理影响、“9•11事件”后国际格局的新变化、现在活跃的各主要恐怖组织及其主要活动、各恐怖组织的主要成员及其形成的原因向大家进行详细的阐述。各位观众朋友们,你们如有什么问题想向各位专家请教,请准备好你们的问题,不要错过与专家交流的机会。
第一环节 专家采访(屏幕投影)
(各组专家按抽签的顺序介绍本组调查内容)
第1小组:“9•11事件”全景回放,探讨其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巨大的心理影响。
第2小组:“9•11事件”后,国际格局的新变化。
第3小组:现在活跃的各主要恐怖组织及其主要活动。
第4小组:各恐怖组织的主要成分及其形成的原因。
(各组在汇报时,要充分利用投影,要声情并茂、生动直观地体现本组的成果;汇报时间局限在3~5分钟,否则酌情扣分)
主持人:感谢各位专家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下面将进入节目的第二个环节:七嘴八舌。(屏幕投影)
第二环节 七嘴八舌
(每组限提问题两个,时间共计10分钟。这是评委给分的重要环节,要注意各组发言专家是否灵活多变、思维敏锐、材料准备得是否充分)
请各位观众朋友向专家提出你的问题。
(各组观众提问的过程中,既可向本组专家提问,以补充本组专家介绍时不够详尽之处;也可向其他组专家提问,以判断其他组的材料准备得是否齐全、准确、科学)
主持人:鉴于恐怖主义的严重危害性及其国际化趋势,如何切实有效地打击与防范恐怖主义犯罪,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自1994—2000年的历次联合国大会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了一系列旨在消除国际恐怖主义的措施、宣言和公约,如《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等。这些国际性文件充分发挥了打击恐怖主义罪行的效能。然而,从目前恐怖主义活动看,国际性禁止法律规范或宣言只是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先导基础,并不足以建立完整的适用体系。那么,该如何更加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彻底根除恐怖主义罪恶呢?请大家献计献策。(屏幕投影)
第三环节 献计献策
(语言要求尽量简短,可以互相补充。之后,各组的方法要形成文字材料上交)
(各组派代表,谈彻底根除恐怖主义的办法)
主持人: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的观念,逐渐完善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国内法律文件和国家之间的充分合作,及时消除导致恐怖主义犯罪产生与蔓延的不公正现象,从根本上杜绝恐怖主义行为的发生与发展,防止或者减少愤怒的情绪和报复的心理,从而减少对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宁造成的威胁。我们期望着世界到处充满爱,期望着鲜花盛开在每一个角落,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美好的愿望一定会实现。本期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各位的参与和支持,我们下期再见。
活动评价
评价方法:观察法、自我评价法、小组评价法。
评价过程:
1.评委当场为各组打分。
2.下发《班级成员自我评价表》,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打分。
3.下发《学生活动过程心理体验调查表》,回家后填写。
4.评选优胜小组、优秀个人。
一 活动说明:
2001年的“9•11事件”震撼美国,惊动世界。恐怖主义到底由何而来又怎样界定?何以如此猖獗却屡禁不止?它与宗教摩擦、民族矛盾有哪些联系?它与大国关系和地缘政治有什么瓜葛?今天,我们将以“时事调查”的形式对恐怖主义进行详细解析。
注意事项:
1.要注意所查询的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不能断章取义。
2.在分析时要注意全面、客观,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3.在阐述时尽量使用历史语言、书面语言。
4.注意有理有据,史论结合,注重溯源。
活动评价标准:
1.各组的协调能力;
2.本组专家的表现力;
3.本组观众的表现力;
4.材料的准确性、观点的创造性和科学性。
二 课堂小组互评统计表

       项目
组别
材料准备
是否充分
小组合作
是否协调
行文条理
是否清晰
表达是否
生动直观
总计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班级成员自我评价表

1、查找资料的态度
积极
一般
不积极
2、收集资料的价值
有价值
一般
没价值
3、有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交流
积极
一般
不积极
4、参与编排活动的情况
积极
一般
不积极
课堂
表现
1、参加表演的情况
积极
一般
不积极
2、帮助发言同学整理材料
积极
一般
不积极
课后
感悟
1、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明白
3、你喜欢这节课吗?为什么?

四 学生活动过程心理体验调查表
1.在本次活动中你的分工是什么?如果满分是10分,请给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打个分数。
2.说一说你是如何完成自己的任务的?
3.你对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满意吗?如果不满意,请说一下,如果再有一次这样的机会,你会如何去做?
4.在本次活动中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你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5.在本次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6.如果让你对这节课重新进行设计,你将用何种方式进行?
教案点评
此教学设计具备以下特点:选取的课题是现在的热点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和国际意识。本课题的资料及其繁杂,学生的筛选有一定的难度,有利于锻炼学生慧眼识珠,进一步加强对材料的筛选能力。《学生活动过程心理活动体验调查表》和《班级成员自我评价表》体现了教师注重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好方法、好经验的总结,值得加以推广。整个过程注重个人能力锻炼、个人积累的总结,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体现出一定的人文关怀。在这节课中,教师退到幕后,前台交给学生自导自演,这使得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程度地得到了锻炼,很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