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1-09-15 09:02: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叛逆女孩的转型
- 公告:
叛逆女孩的转型
案主资料收集:
一、个案基本资料
姓 名:戴淑(化名)
性 别:女
年 龄:17岁
缘 起:一天下午,第二节课刚开始上了没多久,就听到一声怒斥,然后一名女生愤然冲出教室,摔门而去。我连忙上前拉住学生,可是她还是挣脱而走。第二天,等到个案心情平息后,去了解情况,原来是她在老师讲课提问的时候,大声说了一句“放屁”。据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反映,个案经常在课堂上顶撞老师,年轻老师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把她赶出教室的。
二、背景资料
1、 个案性格、情况:
活泼、开朗,为人豪爽,做事大大咧咧,不拘小节,随自己的喜好行动,较少考虑别人的感受,不注意过激言行对周围人的影响。在课堂上时不时地插科打诨,还经常发出一些奇谈怪论,习惯与老师唱反调。可是,成绩却是班上最好的。
2、 家庭背景:
父母对女儿的期望教高,平时管教很严格,有比较多的条框来束缚女儿。又因为家里还有一个很内向的儿子,因此父母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外向些,大方些,有时对女儿的管教又偏向男孩化。因此,在对女儿的教育上有些矛盾。
3、 班级背景:
是高一年级当中比较活跃的一个班级,学生都很喜欢个案的性格,也乐于和她做朋友。平时,不反感个案的那些出格的言行,反而还都接受甚至喜欢她的“坦率”(学生认为是坦率,不做作,更不认定是叛逆);期末评优,个案是以40多票的绝对数被同学们评为三好生。
三、主要问题
通过观察和多方了解,发现她的问题主要是青春期的叛逆性。
具体表现:
1、好发表个人的观点,有强烈的表现欲。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平时经常发表独到的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即使在内心里认可了某一观点,表面上也要发表几句不同看法,持有强烈的反叛心理。
2、故意在课堂上与老师抬杆,顶牛。在老师讲课时,经常发出一些刺耳的声音,和老师唱反调,甚至不顾后果与老师或同学发生冲突,对老师的批评报以“仇恨”的目光。一般情况下,这些表现男生比较多,可是却不可思议的表现在这个成绩优异的女生身上。
3、穿着打扮崇尚个性,追求标新立异。随着自我意识和好奇心的增强,不遗余力地追求个性,让自己变得很另类,因此她的穿着比较中性,走路比较男性化,并且发型是时下最流行的冲顶头,根根直立显示她张扬的个性。
原因分析:
1、叛逆心理是高中生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她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比较强烈,个性意识表现尤为突出,为了显示自己的“非凡”,就经常表现自己(这一点在课堂上尤为明显),说一些令人吃惊的话,让人另眼相看,并且爱打扮得与别人不一样,爱做一些引人注目、与众不同的事,让同学都羡慕她,用诧异的眼光看着她,这都是她想要的效果。并且,现在社会越来越讲究个性化,自我化,也导致她的叛逆心理更加厉害。
2、父母教育的矛盾性。父母工作比较忙,与女儿的沟通比较少,但是他们一直希望女儿能出人投地,至少是一个知书达理、贤淑的女孩。因此各方面都比较专制,处处限定她的言行,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她身上。却不想反而激发了她的叛逆性,处处与父母对着干,说一些本不该女孩说的话,穿一些中性的、酷酷的衣服,宣告自己的独立与成长。又因为家里的儿子沉默寡言,少与人交流,父母又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在他们严厉的管教下变得象儿子一样,有时对女儿的任性、反叛又有些放纵,听之任之。在这种矛盾的教育中,就加剧了个案的叛逆性。
3、班级的氛围比较宽松,对她的叛逆更多的是欣赏,少有指责。她的班级是一个由一群活泼的姑娘组成的充满活力和朝气的旅游班,只有少数几个男生。班里大事都由女孩们说了算,因为是旅游专业,女孩们更大方、张扬、现代,她们的表现欲和叛逆性都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强。由于个案为人直率,和同学相处友好,她们对个案的反叛从不反感,更没有指责,对她在课堂上的表现都理解,甚至支持她的叛逆。这样的班级氛围纵容了她的言行,叛逆的她就无所顾忌了。
心理干预方案及实施
一、 需要心理干预的人群包括:案主戴淑、父母、老师、同学等。
二、 心理干预的基本方式为:个别交谈,辅导性干预。
三、 心理干预的基本过程:
根据对个案情况、原因的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心理干预。首先对其本人通过面谈交流直接辅导,然后通过行为指导,减少案主的叛逆性行为。其次对影响案主的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主要是加强与其父母、老师、同学的沟通,特别是对她的同学要采取团体辅导,取得他们的配合,争取有利因素。
(一) 对父母的干预:
心态:焦急、愤怒、矛盾、失望
建议父母与子女有充分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尊重孩子的思想和体验,消除家庭专制给她带来的不利的心理体验。让父母明白高中时代的孩子尤其需要沟通,一个民主的家庭可以尽量避免孩子的叛逆,让孩子健康成长。其次,建议明确子女的教育目标,矛盾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不知所从,放任的教育会加剧专制教育下形成的反叛心理。最后,让家长明白叛逆心理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的过程。不要失望女儿的出格,要理解她,帮助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她追求优雅的言谈举止。
原则:尊重、民主,交换彼此想法,正确引导,明确教育
(二) 对学校老师、同学的干预:
心态:厌恶、漠视、愤怒;起哄、看热闹、支持叛逆
老师应充分理解高中生这个特殊时期的特殊表现,要随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努力与他们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与她交朋友,以诚相待,以身作则,爱护和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当学生出现抵触情绪,甚至有反叛行为时,老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以平和、客观、公正的心态去正视、理解、宽容、接纳学生的每一次“叛逆”。因为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认识还不深刻、知识还不完善、阅历还不丰富、判断还不全面。当然宽容不等于纵容,要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场所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坚决避免以简单、压制和粗暴的形式对待学生的叛逆性。否则,会使矛盾激化,刺激学生的反抗情绪,强化她的叛逆心理和行为。
对同学进行团体辅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青少年时期的叛逆心理。引导如何追求正确的个性表现,树立正确的时尚意识、人才观。强化环境的育人功能,改变支持个案叛逆的班级心理氛围,提高干预的有效性。
原则:尊重、理解,正确引导;正确定位、学会思考、认清个性,共同进步
(三) 对案主的个别辅导:
对个案的辅导主要以自我教育、助人自助为原则,以宽容、鼓励、引导为主线,帮助个案减少叛逆心理的负面影响,发挥其正面效应。
1、引导自省,认识“叛逆”负面性。
引导个案认识自我,让她充分了解高中生的叛逆心理是这个阶段的一个心理弱点。探讨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反省自己的叛逆行为,承认自己的缺点——容易情绪冲动,看问题还很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不要什么时候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或者对待问题情绪化,甚至总是与他人唱反调。并且给她读一些相关的研究中学生叛逆思想的文章,然后老师和她一起进行交流讨论,从而有意识的让个案对叛逆思想有较深入的了解。肯定她个性的独立,但同时指出它的盲目性,还要让个案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盲目叛逆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特别引导她认识到以前自己的盲目叛逆行为造成的课堂影响以及对老师造成的伤害。当然在引导过程中,心理辅导老师要真诚的理解她的这些行为,尊重她的说法,在同感的基础上引导她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把自己的意识强压在她的身上),为下阶段的辅导做铺垫。
2、肯定优点,发挥“叛逆”正面效应。
认真地分析,积极地引导,让“叛逆”的正面效应得到充分的发挥。帮助她
从她的叛逆言行中挖掘优点,进行汇总并强化肯定。让她明白叛逆的面具下实际
蕴藏的是自己的自强、独立以及勇于抗争的品质;是勇于展示个性、主动探求真理的标志;是走向成熟、追求成长的印记;是求索人生、完善生命的足迹……肯定这些闪光点,发挥叛逆心理中包涵的那些自我意识强、勇敢、好胜心强、有闯劲、能求异、能创新等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创造性作用。在内省的基础上,激发她的成功欲望,鼓励采用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展现自己、提高自己。特别肯定她的学习成绩,让她在这些积极的心理体验中找准发展的方向。这个阶段要注意强化技巧的运用。
3、 构建发展模式,明确发展方向。
在前一阶段,个案对叛逆行为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现阶段就要从行为上对她进行指导。首先,采用行为疗法,帮助个案制定计划方案,逐渐减少叛逆性的各种表现。给她一个表格,从课堂表现,校园日常行为到家庭中的表现这三方面,每天记载她认为出格的言行。并要求个案每天的叛逆行为呈递减趋势,最后达到理想的状态。为了保证方案实施的效果,辅导老师还要寻求师生和父母的帮助,通过多方督促,提高辅导的有效性。(附表格)
日常行为登记表
课堂表现 校园日常行为 家里表现
叛逆行为
旁人反映
自我评价
然后,努力塑造一个聪明、恬静、人见人爱的女孩形象。引导她要不断地丰富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明白一个优雅的女孩应该具备的条件;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认清哪些行为是美好的、正确的;学会宽容,不偏激,胸怀要宽广,提倡从欣赏的角度看别人;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分析自己,不要钻牛角尖,走死胡同。
最后,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构建一个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根据目前的学习情况确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结合自身性格特点,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并付诸行动。
初步效果:开始努力控制自己的一些出格言行,课堂上安静了很多,能紧跟老师的思路适时表现自己,虽然开始她很难受,但是任课老师都及时表扬她的进步,这也极大的鼓励了她转变的信心。同学也反映她的言谈举止淑女多了。
反省与思考:
(1)、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心,要转变一个学生首先应尊重他,然后再引导他,从而帮助他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心理辅导员要加强与案主班主任、学科教师的联系、合作,提高个别辅导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家长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应时刻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发现问题可以主动追击成因,与教师交流,把握孩子的心理流向,将家庭力量与学校力量实现融合,以期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3)、教师应该宽容对待学生的叛逆,面对学生的“叛逆”,教师应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反思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要摒弃那种高高在上的权威姿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采取对话的方式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这样,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才能彼此敞开、彼此接纳,学生的叛逆心理才会往正面的方向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