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地理高中地理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教学设计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1-10-20 10:21: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一、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在上一节课学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学习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四大圈层是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厄尔尼诺现象为世人瞩目。 又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搜集等方式集思广益、查漏补缺,已形成一个较好的知识铺垫。
(二) 课标与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和喀斯特作用形成的地貌——喀斯特地貌。第二部分剖析了桂林“山水”的成因,以使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和更深入地理解喀斯特地貌是各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
(三)、目标与要点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以桂林“山水”的成因为案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间互相作用的结果,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并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2、过程和方法
以视频录象播放桂林“山水”的资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探究欲望,然后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加以点拨指导,让每个学生从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四)、策略设计:
1、先学后教、预习交流、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使学生学习到对生活、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2、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投影图片及互动演示平台等教学资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图释文,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过程设计:见下表
二、 教学实施
(一)、精彩片段:
多媒体展示桂林风景图,引导小组讨论,合作交探究: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对当地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教师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为学生营造探究氛围,启发思考,引导学生探究交流,归纳总结。
学生迅速展开小组热烈讨论,每个学生各抒己见,畅说欲言,探究氛围浓厚,然后派代表上台发表见解。
一组代表王宏扬:桂林山水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可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
二组代表王松: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喀斯特地貌增加了铁路、公路、水库建设成本,并存在安全隐患。三组代表唐茂正:喀斯特地貌区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二)、存在问题:
课堂气氛过于活跃,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反馈代表性欠缺。
三、教师反思
1、课堂气氛过于活跃,教学中突出强调学生的积极性,但对活动时间安排应再下功夫。
2、整个教学设计中对图的应用十分到位,增强了互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体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今后教学应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并尽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四、专家点评
(一)、优点:
本节课以轻松的方式导入,教师能积极调动学生的探知欲望,整节课学生情绪十分高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过渡自然,每个模块环环相扣;教学中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教为学服务和师生和谐相处的理念。
(二)、不足:
对活动时间安排上,还有待于提高,教师要有更强的应变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合格教师。
 

上一篇文章:初三数学教学反思

下一篇文章:作文教学的教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