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地理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课后作业答案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6-01-03 06:01: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新高二地理第一阶段作业答案 :

作业一答案:
1. 解析: ① 地区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其人口增长类型属于 “ 三低 ” 型,与美国的人口增长类型相同。
答案:一个
2。 解析: ④ 地区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其人口增长类型属于原始型。
答案:D
3。
4. 解析:2012 年劳动人口比例将达到最大值,即我国人口红利最大。
答案:C
5. 解析: 我国在 1967 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 1967 年以后出生率逐渐降低,使得少儿扶养比逐渐降低。
答案:C
6. 解析: 据六大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六大洲人口的增长状况可知: a 为非洲, b 为南美洲, c 为亚洲, d 为北美洲, e 为欧洲, f 为大洋洲。人口增长最快的是非洲。
答案:一个
7. 解析: 欧洲的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为零增长或负增长,所以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
答案:C
8. 解析: 读图可知, A 、 B 两项错误。 ③ 时期,主要由于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答案:D
9. 解析: 剩余劳动力增长较快,说明我国新增就业岗位有限,满足不了青壮年就业的需求。
答案:C
10。 解析: 据图可知, ① 时期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且到 ② 时期不断增加, ② 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③ 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零,所以 ② 至 ③ 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 ③ 和 ⑤ 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人口总数稳定,但 ③ 时期人口总数最多, ⑤ 时期人口总数最少,两时期不相等。
答案:乙
11. 解析: 选项所列国家中尼日利亚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较快,与 ② 时期相符。
答案:一个
12. 解析: 读甲图可知,该市人口年龄构成中少年儿童比重小,老年人口比重大,从而可推断该市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 低 — 低 — 低 ” 模式。
答案:D
13。
14 ~ 15. 解析: 图中 ③ 国家儿童和老年人口比重大,工作人口比重小,所以经济压力最大。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一般儿童比重大。
答案:14.C   15.一种
16. 解析: 第 (1) 题,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经济、人口、文化及消费水平,而资源是首要因素。第 (2) 题,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人口容量在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减少;环境人口容量是不断变化的,人口数量有可能超越当前的环境人口容量。第 (3)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在比较短的一段时期内,经济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在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的条件下,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但是从长期来看,资源总数不确定,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答案:(1) 资源   经济   消费   资源   (2)公元前   (3) 不确定性   相对确定性   因为资源总数不确定 , 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是不断变化的 , 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 但是在比较短的一段时期内 , 经济水平 、 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 , 在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的条件下 , 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 , 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
17. 解析: 第 (1) 题,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经济、人口、文化及消费水平,而资源是首要因素。第 (2) 题,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人口容量在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减少;环境人口容量是不断变化的,人口数量有可能超越当前的环境人口容量。第 (3)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在比较短的一段时期内,经济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在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的条件下,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但是从长期来看,资源总数不确定,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答案:(1) 资源   经济   消费   资源   (2)公元前   (3) 不确定性   相对确定性   因为资源总数不确定 , 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是不断变化的 , 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 但是在比较短的一段时期内 , 经济水平 、 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 , 在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的条件下 , 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 , 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
18. 解析: 第 (1) 题,我国人口问题比较特殊,发展中国家人口增快和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我国同时存在。第 (2) 题,由于我国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第 (3) 题,人口增长过快,一方面消耗大量物质资料,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另一方面排放大量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
答案:(1) 人口老龄化   人口基数大 , 每年净增人口多
(2)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 弘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 , 构建和谐的家庭养老模式 ; 国家财政加大养老投入 , 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机制 。
(3) 一方面消耗资源增多 , 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 ; 另一方面排放大量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 。




作业 2 答案

1. 解析: 读图分析可知,人口主要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答案:乙

2. 解析: 人口迁移解决了迁入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增加了迁 入地的就业压力,减轻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有较大帮助。

答案:C

3. 解析: 乙、丁两城人口出生数小于人口死亡数,人口为负增长,由此判断 A 项正 确。

答案:一个

4. 解析: 由图示信息可知城市丁的人口迁入数最大,说明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就业 水

平最高,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

答案:D

5. 解析: 甲河为尼罗河,其下游国家为埃及,其国际劳务输出多到西亚。

答案:C

6. 解析: 埃及劳动力资源丰富,中东地区劳动力短缺,石油资源丰富,石油的开发

要大量的劳动力;埃及距离中东较近;地区文化相似,为人口迁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答案:乙

7. 解析: 丙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0 ‰ ,迁移差额率为- 10 ‰ ,所以人口变动状况为 基

本不变。

答案:D

8. 解析: 西亚地区多为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由于该地区石油资源丰富,

吸引大量人口迁入,迁移差额率为正值,所以乙点能反映西亚地区人口变动情况。

答案:乙

9. 解析: 伦敦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由于环境、地价等原因使该市人口大量外迁,

迁移差额率也为负值,读图可知丁点符合该题的要求。

答案:D

10〜11。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近年来该市的人口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但自然增长率基本

呈下降趋势,其人口数量的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导致人口大量迁入的因素是以经济因素为主。近年来该市的人口机械增长率有所下降,和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工待遇相对较差,农民工对物质文化要求提高有关。

答案:10.A   11.C

12. 解析: 推力表示当地不利于人口迁入的因素,拉力指吸引人口迁入的因素。

答案:C

13. 解析: 大庆、攀枝花、金昌是因矿产开发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改革开放后,珠海被划为经济特区,人口大量迁入,属于国家宏观经济布局改变而引起的人口迁移。

答案:D

14. 解析: ③④ 阶段是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时期,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

答案:C

15. 解析 : 审题时应特别注意关键词“根源”,即根本原因。而各个选项的关系是: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 劳动力的 增殖成为增加家庭财富的手段 → 劳动力的增殖 成为增加家庭财富的手段 → 形成 “ 多子多福 ”“ 不孝有三 , 无后为大 ” 的生育观念 。

答案:C 解析:

16.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早,在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曾有大量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发展中国家目前城市化发展迅速,同样导致了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而言,减轻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对迁入地而言,为城市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会带来一些诸如就业、交通等问题,对迁移者而言,则会遇到工资、安全、子女入学等问题。

答案:(1) 发达   发展中   (2) 人多地少 ( 人地 )   土地   自然环境   (3) 社会经济   环

17.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等知识。第 (1) 题,由表中中、美两国人口总数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分析。第 (2)(3) 题,由材料及图示信息,可知美国人口向东北部地区集聚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退休的老年人向南部、西部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第 (4) 题,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主要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第 (5) 题,注意从迁入地区和迁出地区分析。第 (6) 题,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新疆吸引人口迁入主要是开发资源和边境贸易的发展。

答案: (1) 中国人口数量庞大 , 老龄化严重 , 社会负担较重 。 美国经济发达 , 人口增长较快 , 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劳动力资源 , 增强了经济活力 。

(2) 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 尽管这里面积只占全美的 1/4 , 但工业发达 , 大城市集中 , 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的工作条件 , 吸引了大量人口向此聚集 。

(3) 主要受自然环境影响 。 东北部由于纬度较高 , 又易受来自北美大陆内部的冷空气的影响 , 冬季气候比较寒冷 。 所以美国的很多退休老年人 , 沿着图上箭头方向 , 迁移到佛罗里达 、 得克萨斯或加利福尼亚这些南方的 “ 阳光地带 ” 去安度晚年 。

(4) 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5) 主要原因 : 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 ; 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 ; 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

直接结果 : 有利 : 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 ; 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 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 ; 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 、 社会交流 。 不利 : 造成交通压力及带来一些城市化问题 。

(6)广东   上海   北京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 就业机会多 , 工资较高   开发资源 , 边境贸易发展


作业三答案

1. 解析: 工厂聚集地环境污染较严重,环境条件较差,所以房价不可能偏高。

答案:D

2, 解析: 读图可知,市中心 中号 地的房价超过 4 500 元 / 平方米 ; 而郊区房价偏高的 P 地房价不超过 4 500 元 / 平方米 。

答案:乙

3. 解析: 图乙显示,该区地铁早上乘客以流入为主,傍晚乘客以流出为主,说明该区白天人口多,夜间人口少,这是中心商务区人口流动的典型特征。

答案:一个

4. 解析: 由图可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是从简单到复杂;该城市的空间形态首先沿交通线扩展;从 ② 到 ③ ,该城市的空间形态由放射状变成块状。

答案:乙

5. 解析: 城市用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即地租,其次还有社会、历史、环境等因素。

答案:D

6. 解析: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在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发达国家城市各功能区出现沿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高级住宅区沿高速交通运输线向外延伸尤为突出。

答案:一个

7. 解析: 图中数字 1 位于市中心,应为中心商务区;数字 3 占地面积最广,应为低级住宅区;数字 2 与 3 紧紧相连,且呈楔形延伸,应为工业区; 4 、 5 为中、高级住宅区, 5 占地少,且沿交通线呈楔形延伸,应为高级住宅区, 4 应为中级住宅区。读图可知,与 2( 工业区 ) 不相邻的即在分布上相排斥的只有 4 和 5 。

答案:C

8. 解析: 从题干可知,夫子庙对当地的旅游、娱乐、文化消费等活动一直存在影响,并形成以夫子庙为中心的文化娱乐消费区,所以排除 A 、 B 、 D 三项。

答案:C

9.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共有四级城市等级体系,甲城市等级最高,服务范围最大,乙城市等级比丙城市高,服务功能比丙城市多;图中二级城市数目是 3 个,三级城市只有 2 个。

答案:乙

10. 解析: 结合等值线判读规律及图中甲城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可知,图中地租值大小的关系是: a>b>c , d>b ,因此选项 ③ 、 ④ 正确。

答案:C

11 . 解析: 由图可知,同等概率的等值线距离 Ⅰ 商业中心的距离比距 Ⅱ 商业中心的距离远,故 Ⅰ 商业中心吸引力大。丁地顾客距 Ⅲ 商业中心较近,但也可能到 Ⅰ 、 Ⅱ 商业中心购物。同等级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是相互排斥的。

答案:C

12. 解析: 图中某城镇用地规划方案合理科学,优点有:居住区地势较高,位于主导风上风向;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下风向,靠近水源。

答案:D

13. 解析: 防护带位于工业区和居住区的中间地带,可以布局人员活动时间较短的停车场、仓库、消防车库等市政工程建筑物。防护带内有污染,不可以布局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建筑。

答案:一个

14. 解析: 从题目文字信息看,该城市未来发展的着眼点应在发挥世界级自然风景名胜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为配套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增强旅游交通、食宿、通信、购物、娱乐等方面的服务,该市铁路、航空、公路、水运的现有条件已比较完善,而商业用地比例极小,因此城市规划中应优先扩大商业用地。

答案:D

15. 解析: 城市新建住宅区在规划时要考虑地形、环境、交通、占用良田等众多因素,并不对其他功能区造成影响。甲区域距离飞机场过近,其建筑物及产生的烟雾等对飞机的起飞与降落不利;乙区域地形起伏较大,开发成本大;丙区域距离老城区过近,未来可能使市中心人口、工业过分集中带来一系列矛盾与问题,且占用良田较多;丁区域地形平坦、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占用良田少,距老城区约 4 公里 ,为城市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答案:D

16. 解析:第 (1) 题,结合图示分析即可作答。第 (2) 题,结合城镇 C 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综合分析。第 (3) 题,首先进行空间定位,确定出城镇 A 是陕西省的省会西安,然后从地形、水源、交通、政治等方面分析其区位优势。第 (4) 题,城镇 B 是甘肃省的省会兰州,其城市形态为条带状,与地形因素有关。

答案: (1) 沿铁路 ( 交通 ) 线分布 (2) 水资源,因为城镇 C 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是城镇形成的主导因素。 (3) 城镇 A 是西安,地处渭河平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农业条件好;交通方便;是陕西省的政治、经济中心。 (4)( 河谷 ) 地形

17. 解析:注意结合图示提供的信息综合分析。第 (1) 题,河流流向应分成两段来描述。第 (2) 题,城镇地域形态受地形和河流的影响。第 (3) 题,考虑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化工厂最可能布局在 B 地。第 (4) 题,卫生防护绿化带应建在 D 地,因为卫生防护绿化带一般建在居民区与有污染的工厂之间。

答案:(1) 东段:自东北流向西南;西段:自东流向西

(2) 河流、地形 (3)B 化工厂是对水有污染的工厂,应该布局在居民区河流的下游地区;化工厂是对大气有污染的工厂,应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4)D 卫生防护绿化带一般建在居民区与有污染的工厂之间, D 地 位于居民区与化工厂之间,适宜建卫生防护绿化 带。

作业四答案

1. 解析 : E → F 阶段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 , 即逆城市化阶段 。 逆城市化是乡村基础设施完善 , 城乡差距缩小 , 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体现 。

答案:C

2. 解析: 图乙中 b 阶段农业就业比重约为 58% ,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分别约为 12% 和 30% ,应为城市化初期阶段。

答案:乙

3 ~ 4. 解析: 随着城市化的进行,郊区人口密度逐渐增大,进入城市化后期,城市中心区出现衰落,市中心区人口密度降低,人口向郊区甚至农村移动。城市的商业中心多位于市中心及交通干线两侧,城区边缘很少分布。

答案:3.A   4.C

5. 解析: 读图可知,该国 1990 年乡村人口约为 8.5 亿,城市化水平约为 25% ,根据 \f( 总人口-乡村人口 , 总人口 ) = 25% 可计算出城市人口约为 2.8 亿。

答案:乙

6. 解析: 1961 到 1976 年间,乡村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虽然城市化水平下降了,但城市人口仍然在增加, A 错误; 1976 年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大于乡村人口增长速度, C 错误; 1990 年后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D 错误。

答案:乙

7. 解析: 根据不同交通方式的能耗值,结合四城市不同出行方式的比重,可知轨道交通占较大比例的东京交通能耗最低,更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

答案:C

8. 解析: 相比较而言,轨道交通和公共汽车的交通能耗较低,应重点发展。

答案:乙

9. 解析: 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所以促使其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是改革开放的政策。

答案:乙

10. 解析: 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应借助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先进的技术条件,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D

11. 解析: 我国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破解城乡统筹难题,并探索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体制。

答案:一个

12 ~ 13. 解析: ① 图中甲地出现地价次高峰,说明甲地位于城市环路与主干道路交会处,因交通通达度提高,地价升高。 ② 图中城市用地规模在城乡过渡带快速增长,是郊区城市化的表现,属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

答案:12.A   13.C

14 ~ 15. 解析: 市中心为商业区,居民数较少,且昼夜人口密度差异较大。 Ⅱ 阶段城市实现了合理的功能分区,工业区充分考虑了主导风向对居民区的影响,不会使工业污染日益严重。

答案:14.A   15.C

16. 解析: 第 (1) 题,由材料一中提到的城市的 “ 空心 ” 现象出现于 20 世纪 70 年代及促使这种现象出现的条件,可以判断这是逆城市化现象,主要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导致其出现的原因可充分挖掘材料一得出。第 (2) 题,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因其经济发展水平高,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是其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化继续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城市化的质在提高,第 (3)(4) 题,材料二中的图甲充分反映出城市化和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同一国家不同年份比较,人均 GDP 上升,则城市化水平提高;不同国家相同年份比较则显示人均 GDP 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图乙则反映出不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其城市化水平都随时间推移逐步提高,但同一时间,不同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不同,同一时间段内变化幅度也不同。

答案:(1) 英国   美国   日本   逆城市化现象   ① 交通和通信的现代化 , 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 ; ② 市中心用地紧张 , 地价上涨 ; ③ 城区人口密集 、 就业困难 、 环境恶化 , 生活质量下降 ; ④ 新商业区在郊区的发展 , 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 。 (2)BC   (3) 社会经济发展   相互促进   (4) 起步早 , 水平高 , 城市人口比重在 70% 以上   起步晚 , 水平低 , 速度快 , 成为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流 , 城市区人口急剧膨胀 ,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极不相适应

17.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第 (1) 题,图甲反映的是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发展变化和东、中、西部城市化速度的差异,图乙反映的是我国城市等级的变化,据图总结出城市化的特点即可。

答案: (1) 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 , 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 ; 东 、 中 、 西三大地带区域差异明显 ; 城市数量增多 , 其中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较快 ; 从城市 构成上看 , 仍以中小城市为主 。

(2) 答案一 : 合理 。 理由 : 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 、 功能强 ; 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 。

答案二 : 不合理 。 理由 : 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 , 生态环境脆弱 ; 人口分散 ,

交通不便 ,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

上一篇文章:蚂蚁搬豆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