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听了一节音乐课,题目是《瑶族舞曲》,感受颇深。 周老师用谈话的形式进行导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提问,具体的了解一下学生对瑶族的了解有多少,从学生的回答中抓住了本节课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把这部作品看做是一场文艺演出,请学生参与进来。 首先简绍《瑶族舞曲》是一部管弦乐曲,他所用的乐器都有哪几种?用图片展示出来,然后按照歌曲的乐段,逐一的进行分析。先从引子开始,让学生反复的聆听音乐,总结出它的基本的节奏型,以及所用的乐器。再请学生欣赏A乐段的时候,她是请学生用肢体语言去体会的,音乐的节奏非常的优美,带领学生用简单的舞蹈动作去表现作品,随着音乐的节奏频率的加强,舞蹈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她是用舞蹈的人数的不同,来表现音乐的强弱。A乐段里又分成两部分,他请男生和女生分别来表现ab两个部分。B乐段和A乐段的情绪大有不同,周老师用了一句话,巧妙地进行了转换,说:“我们跳完了舞蹈,下一步该唱歌了。”接下来出示B乐段的谱例,请学生欣赏乐曲。欣赏完之后,说:“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演唱B乐段的乐曲,即作品的主题。接下来请学生欣赏C乐段的乐曲,学生自己发现这段和A乐段的旋律相同,老师说既然和A乐段相同我们也个他起名叫A段,但是又要和A段有区别,这样我们叫它A;这就是乐曲的第三部分。在欣赏尾声的时候,周老师又对学生提问,以你们的经验,晚会开到这里,也唱歌了,也跳舞了,那么我们该什么节目了,学生回答,该压轴的节目了,“对,这就是尾声”。 周老师巧妙地把这节课用学生熟悉的环节,对作品进行了分析,使学生很直观的对作品有了深入的了解。在这节课的设计中她的思路非常的清晰,学生在接受起来兴趣很高,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用用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使学生不再感到欣赏课枯燥无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