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听《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有感 今天,听了一节市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感触颇深,他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生物能力,有许多值得学习之处。 1、 培养学生“结构与功能统一”的生物学思想。对于生态系统,教师最容易忽视的就是抓小放大。仅着眼于对食物链、食物网的介绍,也仅着眼于对能量流动的挖掘。而教者本人在开篇即提出了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什么?功能是什么?结构如何与功能相适应?这一命题,虽然这一问题没有明确答复,实际上在引导学生思考:统领全章的核心即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思考能力”。生物学科很注重实验,而我们仅在做实验时或讲实验时加以强调,而忽略对书中一些实验手段的挖掘和引申。教者在分析“能量金字塔”时,明确指出它使用了取样、调查、称干重等生物实验中最基本的方法;又介绍了林德曼用定量分析法、同位素示踪法、数学统计法等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法。如果我们在讲某一内容时都能指出前人是通过什么实验手段得出的,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思考能力。 3、 培养了学生“不唯书、敢于质疑”。正如有位名人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教者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大胆质疑,例如:对林德曼的生平介绍以及能量流动讲完后,引导学生思考:林德曼的成功之处在哪?局限性在哪?这无疑是一开放性问题,但这却培养了学生不唯书、敢于质疑的学习品质。通过对答案的揭示(把数学引进生物,由定性分析变为定量分析;仅对水生生物分析,对陆生生物不一定符合十分之一定律),也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将来献身生物研究的愿望(态度)。 4、 培养了学生“数学建模思想”,树立理科思维。学生在学习生物过程中,往往把生物与其它学科割裂开来,其实一些基础学科之间是互相关联的,而且是互相起作用的。正如教者在本课中,提到了林德曼如何用数学方法为能量流动建立动态模型。关于建模,是指应用现代物理学、数学的原理对生物的细胞、器官和整体各层次的行为、参数及其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的工作。就是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提炼,抽象为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验正模型的合理性,并用该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解答来解释现实问题。构建数学模型,能够让学生的知识发生正迁移,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教学中进行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并非是一门理解型的自然科学,而且能很好地解决一些生物学实际问题,进而激发对生物学更大的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