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说课稿 年级:四年级;版本:苏教版; 一、说教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在第一课里学生对力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课是对常见的力——弹力的研究。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弹力。 2、了解弹簧拉伸长度与所受拉力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 2、通过实验合作探究体验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间的关系。 3、通过实验能正确判断不同物体弹性的大小。 4、正确填写实验报告记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去观察研究生活中的有关弹性现象,热爱科学; 2、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弹性及弹力的认识。 教学难点:弹簧拉伸长度与所受拉力之间的关系。 四、说教学与学法 教法:直观法,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学法:个人操作法,问题研讨法,分组实验法。 五、说教学程序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尽管力是无处不在的,但平时并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属于学生生活中“熟悉而陌生的知识”。因此,我对这堂课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首先,引导学生亲自对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小物体进行捏、拉、压、折等操作,感受、观察、发现物体的共同点,从而认识物体的弹性与弹力;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从而更进一步了解物体的弹性与弹力。 其次,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小组内合作研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总结出: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 第三,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物体的弹性与弹力,通过举例让学生知道人们是如何利用的。课后再仔细进行观察研究,并设计发明一个自己喜欢的与弹性及弹力有关的玩具。 总而言之,本堂课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身体会,学以致用,既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乐趣,又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课前,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我准备好一切实验器材,把学生分组入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