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班综合课:美丽的孔雀》教学反思 学前教育家张家麟先生说过:“要教养一个孩子会动手做事,就是要从小培养幼儿动手的能力”。《行动研究学》认为:“幼儿的认知产生于活动的动手操作。”折纸活动能使幼儿从小了解、接触民间的文化艺术,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艺术审美的浸润,既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爱探索、爱模仿的心理特点,又能促使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力的较好发展。 我园课题《在纸趣艺术中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研究》的实施,旨在整合园本资源,拓宽育人途径,探索适合我园特色的园本课程。通过撕纸、折纸、剪纸等活动形式,促进幼儿手腕和手指等小肌肉群的运动,培养幼儿手部动作灵活性、精确性,以满足孩子的动手、动脑的需要,培养幼儿爱动脑勤思考的良好习惯,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折纸”是一种简便易行、变化多样、“寓教于乐”的益智游戏,在折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次活动课评比,我选择的是《美丽的孔雀》。孔雀是孩子们较为熟悉、喜欢的动物,在执教《美丽的孔雀》中,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孔雀外形,辅以工具,指导他们折叠出令自己心仪的作品,学生很有成就感;活动中,运用孔雀图片,在剪纸过程中适时添加,让学生感受孔雀的美;在展评环节,着重强调每幅作品的独到之处,以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活动中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在活动最后“收尾”部分,课堂评价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教师操作引导的过程缺乏直观视觉感受等。 通过《美丽的孔雀》实践活动,幼儿初步学会看折纸步骤图,尝试学习单菱形的折法和自主、互助探索孔雀的折法,形成细心、耐心、合作等意志品质,基本达成预期目标。 如何在幼儿园开展折纸活动,以达到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之目的?从活动课的实施情况看,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预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从“要我折”变成“我要折”呢?首先,注重导入。我运用“猜谜语”、“念儿歌”、“讲故事”、“变魔术”等形式,以激发幼儿的折纸兴趣。如折“小兔”时,我先让孩子猜谜语:“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短尾巴,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幼儿在猜谜的同时,加深了对“兔子”形体特征的理解,对折纸内容的学习大有裨益;其次,创设环境。环境的熏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在班级的一角布置一个“纸”的世界,在墙上画了一间小房子,房顶用瓦楞纸粘贴,房身上粘贴孩子们自己搜集来纸源。通过看、听、问、摸了解了纸的不同种类和用途,获得直观感受!贴上折纸的步骤,孩子们通过看图示或老师折好的样品,生发创作的欲望。我们还把孩子们搜集来的纸盘、硬纸板、快餐盒等废旧物品折成物化形状,涂上色彩,悬挂在窗户上,激发他们学折纸的兴趣,可谓一举数得!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感官进行感知、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美的享受。汽车、轮船,小猫、兔子,钢琴、灯笼,既熟悉又有造型的布设催生学生创作欲望,为课堂活动的效果做好了铺垫。 二、丰富语言,意会妙传 在折叠过程中,幼儿往往急于求成,适时的课堂组织和语言提示很重要。如折钢琴时,孩子们对“两边向中间折”不理解,尽管要求两边要与中心线对齐,但总有部分幼儿不是折歪了,就是中间有缝。几经纠正,可效果不佳。我风趣地说:“天太冷了,快关好窗户,不然老师要冻感冒了。”孩子们带着保护我的感情,认真细心的把两扇窗户关好,跟中心线也对齐了。在把正方形变三角形时我说:“魔术师们,把你们折纸的两个尖尖嘴闭上。”孩子们就会很认真地照做。生动形象的语言会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更容易掌握和接受要领,而且能牢牢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折“小船”时,孩子们对两边向中心折这句话不易理解,尽管有细化的要求,但效果不佳。“大灰狼来了,请你帮小白兔把门关紧,两扇大门要和中间的线对齐关下去,可别歪了,中间也不能留有缝,要不然大灰狼就会进来把小白兔吃掉。”一言发,孩子们显得就非常小心,中心线也对齐了。小细节也为以后理解相关的折叠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图形展示,举一反三 在实践中,我们始终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刚开始幼儿先学习对边折、对角折,然后学习四角中心折,以及双三角、双正方形折等。在幼儿学习某个基本折法时,我们常提供一些与这一折法相关的多种图例。如:学习折三角时,我们为幼儿提供了青蛙、轮船等图例;学习折双三角时,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宝塔、皮球、兔子等图例,使幼儿得以巩固。平时把图示挂在手工区,让幼儿看图示学习,能力强的幼儿接受能力强,很快就能学会,然后再教别的幼儿学,通过这样自主、互相学习,孩子们又感兴趣,又能培养一定的竞争意识,效果远远胜于从老师那模仿,达举一反三之效。 四、创新游戏,妙趣横生 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折纸活动,让幼儿在做做、玩玩的快乐氛围中主动学习,效果甚佳。开放的空间、开放的环境、开放的课程将开放的学习模式融入到折纸活动中去。如:孩子们听完《龟兔赛跑》的故事后,纷纷翻阅折纸图书或询问老师:“小兔和乌龟怎样折?”我就提供了一些材料,供孩子们自由选择,孩子们拿着五颜六色的纸,看图示认真地琢磨着折法,还给它们添画上了眼睛,鼻子和花纹,然后小兔和乌龟就变成了故事表演的主角,孩子们一边说故事,一边拿着自己折的作品进行表演,声情并茂,促进了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主动性的发展。 五、师生互动,民主和谐 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受到较多关注的一种互动方式,正如《纲要》要求的那样,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恰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学折“东南西北”时,由于折纸步骤具有重复性,有的幼儿很快就掌握了翻转后向中心点折的技能,这时教师就可以进行师幼互动,请能力强的幼儿上来进行演示。而同伴之间的互动也很重要,幼儿间互动更具有平等性,当幼儿在操作过程出现困难寻求老师的帮助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幼儿去寻求同伴的帮助,同伴间的交流是幼儿自然、主动的学习过程,在“小老师”的影响下,更多的幼儿掌握了新的学习内容,得到许多新信息、新经验,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掌握技能的同时,又能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语:“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折纸活动取材方便,既蕴涵丰富的知识与技巧,也能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既能使幼儿“心灵手巧”,更能派生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