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名称 |
《抵抗弯曲》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
《抵抗弯曲》教学反思 《抵抗弯曲》是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厚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厚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第二部分: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增加纸条厚度可以大大增加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并用推理的方法认识横梁立着安放的道理。学生在实验中逐步学会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和记录数据,制作曲线图,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我认为上好这堂课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把握好控制变量。因此,在学生做不同厚度的纸上放垫圈的实验之前,我就让学生讨论这个实验怎样做才能减少误差。经过讨论,有学生说:“纸放在两个盒子上面做成桥的样子,两个盒子之间的架空距离应保持不变。”有学生补充说:“垫圈要放在不同厚度纸的相同位置(纸的中间),最好把垫圈叠起来。”学生的回答正是解决了控制变量的好办法(两个盒子之间的架空距离应保持不变;垫圈放在同一位置)于是,我让学生分组实验。学生用四张不同厚度的纸进行实验,边实验边观察记录。实验结束后,学生对记录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并交流。然后学生汇报交流:有些组的预测数据和实测数据比较接近,有些组相差悬殊。于是,我让相差悬殊的组自己找原因,然后重新实验,不断追求实验的科学、严谨。最后,学生总结初步发现: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随之增强。接下去怎样根据记录数据绘制曲线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