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上《圆锥的体积》这节课,为了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对于教材的重难点突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主动探究,我花了些时间分析研究教材,为了确实保证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在课前没有安排预习,只是让学生制作各种大小不同的圆锥和圆柱.课上完后,感慨颇多,我认为比较满意的有下面几点: 1, 教学设计比较开放,新颖,着力体现学生真正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推导时,从教学情境测量麦堆的体积自然引入,启发点拨学生运用数学中转化思想,根据圆柱的体积再去探究圆锥的体积,教学中一改以前教师演示或在教师指令下实验的做法;而是让学生自由采用试验材料和容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在: (1)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富有儿童情趣.用"小熊究竟怎样跟小猴子交换才公平合理呢"贯穿整堂课,实为"圆锥的体积到底与哪种立体图形的体积有关",引发学生大胆猜想,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得到培养. (2)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和动手操作上,经过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解决了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课堂中,启发学生提问,猜想,动手测量,注重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教学层次清晰,探索学习过程中揭示了一般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中教学主线是:提出问题——直觉猜想——实验探索——合作交流——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这为以后的探究学习提供了一个基本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了知识,而且从小组汇报的情况来看,试验论证全面,反应试验结果有说服力,学生在小组试验中获得了最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反思意识,小组自我评价意识. 在教学中还有许多细节和环节处理不够老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板书不够严谨,规范. 对于试验的容器,试验材料,试验条件老师没有区分清楚.圆锥与圆柱他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老师表述时有时含糊和混淆. 2,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这是我在教学中经常范的毛病. 当学生表达不够准确时老师应该及时加以纠正,而不是随便敷衍了事,对于学生精彩独到的见解.老师应该及时表扬.老师头脑中应该装进你所有学生的思维,不应该把老师自己的思维强加到你的每一个学生. 要真正上好一堂课,对于我来说真是巨大的挑战,我觉得真正认真对待平时每一堂课的任意个细节,我想这样才会进步.我会尝试这么做,上好每一天的四十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