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经济法基础说课稿
3.2.2消费者权利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经济法基础》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商贸、财经专业教学用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处于该书的第三章市场秩序管理法第二节。市场秩序管理法作为经济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第一节《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第三节的《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经济法基础中的重要内容,是有关消费知识的最重要部分。消费者权利作为消保法的核心,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金融、会计专业高职二年级学生。他们在一年级学习过《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大部分学生法律基础知识薄弱,基础较差。学生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对经济法有了大致了解之后,开始学习经济法体系中主要的法律。得益于学生自身作为消费者进行消费的经历,新闻、报道等媒体方式以及三一五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宣传教育,学生在学习该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相关事例,掌握了部分知识。在之前的一节课中,学生把握了消费、消费者的概念。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学习目标确立
基于教材与学情,以及大纲具体的教学要求,结合我对本章节的理解,确定以下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九项基本权利。
能力目标:能够依据现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情感目标:一方面,获取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知识,树立维权意识,以此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希望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树立法律观念,并能在以后的工作中遵法、守法。
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学要求,将消费者的权利作为教学重点。
学生虽然能了解某一概念,某一理论,但是往往用理论分析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较差。所以教学难点不仅培养学生以所学知识分析案例的能力,还要增强学生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法学法
(一)教法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我遇到过学生一节课下来,抱怨课程内容过多过杂,不明重点的现象。因此,我觉得首先应采用任务导向法,明确课程目标,课程重点。
我认为经济法的理论是较枯燥的,是较抽象的。如果只是光从字面分析概念,非常抽象,就算让学生将概念抄写十遍,或者让他们背下来,如果没有真正理解它,吃透它,等到需要学生熟练使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时,发现效果较差。因此,在讲授过程中需要通过案例教学和启发法,摆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发现问题,并自主探究教材知识,在发现问题后自己找答案。最后,还要通过练习法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馈。
(二)学法
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及本人采取的教法,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学法训练:自主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
(三)多媒体使用
在该课程教学中,充分使用PPT多媒体课件,展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节省教学时间。将教学重点内容凸现出来。将案例展示出来。
五、实施过程
设计思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对知识点的把握是不够准确的,必须经过老师的总结提高。另一方面,导入的案例往往只强调了某一项权利的某个方面,不能代表这项权利的全部内涵。所以必须在此基础上,对知识点系统讲解。根据学生的互动程度,若学生通过简单讲解即可理解,那引导学生举例,若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则由我举例,通过形象生动的例子,加深理解。
(一)、复习并导入 5’
1.复习提问:(1)消费的分类:(2)分类中属于消保法范畴的消费是什么?(3)消保法中的消费者指的是什么?举出自己作为消费者消费的例子。并提出有没有遇到你觉得不合理的事,不公平的事。
这三个提问可由学生集体回答和个别回答相结合。
设计依据:一方面,复习上节课的重难点,另外一方面,通过复习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知识体系。(1)-(3)小题回答量较少,采用集体回答方式,容易活跃课堂气氛。具体相关概念采用学生个别回答,及时获取学生课后复习情况。
2.导入并明确任务:大家觉得不合理的消费遭遇,是否也是法律上规定的不合法的事情呢?那么我们接下来就通过学习消费者的权利来判断。
(二)讲授新课35’
1.案例导入,学生在提起预习的前提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寻找答案。
通过图片案例或者是文字案例,引导学生总结案例中反映的问题现象,再通过书本寻找“侵犯了哪些权利”。
设计依据:新课改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知识印象深刻。
2.总结提高。由老师总结知识点,补充相关知识点。
设计依据:在学生寻找到答案后,由老师直接系统讲解,对案例中的相关知识点分析,然后再对其他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利用自己举例与让学生举例的方式,促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有更完整的把握。
3.对教材内容讲解顺序的相对调整:
设计依据:由于我认为“选择经营者——选择商品品种和服务方式——(了解商品或服务的相关知识)从而对商品进行鉴别、挑选——决定是否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这样一个思路符合一般消费者的购买经历,是从“选择”到“了解”再到“选择”的过程。因此,将 “知悉真情权” 和“自主选择权”的讲解顺序对调,将“自主选择权”前置。
(三)习题讲解
第一步,通过客观题,从简单到难度逐渐增大,最主要是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
第二步,选择已经做好的一个案例。由已知案例导入,从新知识——消费者权利方面分析案例。
设计依据:光讲授不让学生练习,效果永远不可能好。学生需要及时的练习才能刚学的知识。在练习的过程中还能反映学生仍未掌握的地方,教师才能在之后的教学中及时调整,查漏补缺。另外一方面,客观题仍然理论性较大,和实际脱节,较枯燥。而且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学会用知识分析案例。所以在客观题之后放一题相对简单的案例分析题,锻炼、培养学生的分析案例的能力。
(四)总结、布置作业
总结消保法的核心——消费者权利,强调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利用该知识点分析案例。
在课堂合作练习的基础上,布置作业,希望学生根据消保法的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案例分析。一方面,熟练强化理解知识,另外一方面,通过学生再次练习获取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
如果只是告诉学生有这么个法条、知识点,讲一遍,或者就算之后通过案例来增强理解,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不如意的。后来我回忆自己学习的经历,记住的往往是自己努力之后获得了正确答案。而且这个获取结果的过程是开心的,愉悦的。因此采用案例导入,让学生自由的去寻找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改进和建议:举得例子过多过碎,不容易使学生记住。而且例子听完,可能过一会儿就会忘记。所以应当提醒将例子记下来,这样即使例子会忘记,但是一看到“毒奶粉”“注水猪肉”这样的关键字,学生也会迅速想起来吧。
另外,教学时间有限,所以教学节奏的把握成为我的一个关注点。不能为赶进度而忽略学生的掌握效果,但也不能为了强调学生的理解,而造成无效的拖沓。在让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不容易把握时间,在这次的课堂上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在以后,应当要注意节奏的把握。
相关阅读推荐:
› 经济法基础试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