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北京!》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 分析教材:
《2008,北京!》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课。这篇课文生动地再现了2001年7月13日晚上我国申奥成功的喜讯传到时,北京人民欣喜若狂,聚集到天安门广场热烈庆祝的欢乐场面。全文读后使人心潮澎湃,情绪激昂,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弘扬奥运精神的佳篇。
2、 分析学生:
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基本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但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不能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为此,还需在课前通过收集奥运资料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奥运会有比较多的了解。以期教学本课时在知识,情感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1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积累优美词句,体会比喻句的用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在朗读中感受申奥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达到弘扬奥运精神的目的。
3、教学重难点:由于学生年龄小对奥运了解较少,单单从指导朗读上让学生体会申奥成功时的群情激动比较困难。为此,我通过让学生收集奥运资料和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碰撞,从而突破了难点,突出了重点。
二、 说教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言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标中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几种方法:
1、以读促讲
语文学习重在朗读感悟。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是我主要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范读、个别读、小组读、轮读、男生读、女生读、配乐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理解词句,在读中体会感情。
2、转换角色法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在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教学方法生动程度不同,对学生学习的吸引力就不同。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变换新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新鲜感和表现欲,从而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由于学生善于模仿,喜欢表现,在朗读中我采用了转换学习角色的方法。如:师生之间角色的转换,学生与学生之间角色的转换,学生与学习内容中角色的转换。这些方法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对生活的认知经验,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乐趣。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达到知识内化的效果。
4、鼓励评价法
评价往往都是以表扬、鼓励、欣赏为主,目的是激发学生充分地展示其才能,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但教师也不能盲目的、简单的给予评价,所以我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用个性化的评价,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 。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这样,学生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尤其是给学生提朗读要求时,我先要求学生能读正确,再要求他们读流利,最后达到有感情地朗读直至会背诵课文。在展示奥运资料时,我让学生采取互动的学习形式——互相交流。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倾听,学会表达。鼓励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收集处理信息,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最高境界。
四、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是我这节课主要的设计理念,这是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我把朗读贯穿于全课中,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五、说练习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1)学生通过倾听,从别人的话语中了解信息,
同时作到补充时不重复。
2)抓重点词语体味、感受,在理解的基础上学
习概括语言。
3)范读、个别读、齐读、小组读、赛读、引读
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4)布置仿写比喻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这样,通过调动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使得教学内容新鲜。同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六、说教学流程:
1.激趣导入,了解奥运
2.品味语言,感悟情感
3.升华情感,开阔视野
4.内化知识,拓展延伸
(一)激趣导入,了解奥运。
1、上课伊始,我手拿五环旗问:谁认识这是什么旗?你还知道些什么?通过互相交流奥运信息,以及多媒体的适时补充,孩子们了解了奥运,并产生了对奥运的向往。这样,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从而实现了语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整合。
2、接着我向学生介绍了中国申奥的艰难历程。(中国申奥曾走过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早在1908年我国就有人提出申奥的问题。1945年我们第一次正式提出申奥要求,但没有实现。因为申奥不仅是体育的竞争,更是经济、科技、国力的竞争。而当时的中国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不是别国的对手。1991年我们终于有实力能举办奥运时,却在最后一轮投票中仅以两票之差输给了悉尼,又一次与奥运擦肩而过。1999年我国再一次向奥委会递交了申奥报告,终于2001年 7月13日晚22:11分,我们力排巴黎、多伦多、大阪、伊斯坦布尔这4座城市一举成功!获得了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百年梦想,终成现实!)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主要有两个目的。
(1) 让学生了解举办奥运的意义即这是体现一个国家国力强盛和经济地位高低的标志。
(2) 让学生了解中国申奥的曲折,从而为学习语文,体会人们群情激动做铺垫。
(二)品味语言,感悟情感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2008,北京!》是篇非常适合通过朗读来理解语言,体会情感的文章。所以在教学时我以学生朗读为主线,指导学生在交流、倾听、感悟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在教学第一段时,我说道:五座城市北京、巴黎、多伦多、大阪、伊斯坦布尔、但最后的胜利都属于我们中国。此时,作为中国人你是一种什么心情?由于学生在前面的教学中对奥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加上中国申奥的成功,孩子们自豪,激动之情油然而生。所以“中国赢了!中国赢了!”的宣告声响彻课堂。
2、在学习第三段时,我让学生抓住“北京沸腾了!”这一句子体会人们激动、狂喜的情感。并让学生找出天安门广场人多的词和句,然后紧扣“人山人海”,“四面八方”的人们还是像潮水一般涌来。“许多人”和“欢乐的海洋”等词句指导朗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朗读基调,我适时播放了人群沸腾的画面,并以《超越梦想》这首歌曲为学生配乐。在画面和音乐的双重感染下,学生读出了人多、场面大、气氛热烈的气势。同时我还让学生找出描写人们动作的语句。并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复述内容。如“有的人欢呼着,跳跃着,一次又一次地将满把的鲜花抛向天空;有的人举着旗帜不知疲倦地飞奔着;有的人舞长龙;有的人敲锣鼓。这一练说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熟悉语言,为背诵做准备。在学习本段时我还注重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对修辞手法的领悟。如“沸腾”一词我先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看水开的样子:热气升腾,上下翻滚。再让他们看人们欣喜万分、奔走相告、振臂欢呼的画面。从而把二者联系起来,达到理解的目的。这一段还出现了两个比喻句“天安门广场早已人山人海,四面八方的人们还是像潮水一般涌来”“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通过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本喻体的相似之处,从而感受到比喻这一修辞手法法生动形象之妙处。
这段学完之后,我还把这种热烈、喜庆的场面描写转化成词语。如人流涌动、旗帜飞扬、礼花缤纷、锣鼓喧天……从而达到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目的。
3、在教学第四段时,我先让学生想一想,此时此刻是指什么样的时刻,在这样的时刻,人们会有什么样的“千言万语”。通过学生的畅所欲言,孩子们把申奥成功的喜悦也推向了极至。整个课堂情感飞扬,满腔激情喷涌而出。最后我们师生共同把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2008,北京!带着我们对奥运的向往、对奥运的期盼结束了这节课的学习。
(三) 升华情感,拓宽视野
本环节我通过多媒体软件向学生展示了北京奥运会的口号、会徽,奥运吉祥物——福娃,部分奥运场馆图,北京围绕“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所做的努力,以及2008年奥运会我国所取得的辉煌成绩。目的是让学生明白2008年的奥运会是世界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中国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北京申办奥运会后,已经成为一个繁华、时尚,更具现代魅力的大都市。
(四) 内化知识、拓展延伸
学文之后,我让学生做了排序和仿写比喻句两个小练习。目的是积累知识,并达到内化和再创造的效果。同时我还在课件上出示了许多奥运名将夺金的镜头,让学生继续收集有关奥运冠军夺金背后刻苦磨练、成长的故事,从而达到弘扬奥运精神的目的。
(五) 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浓缩。所以我在设计板书上力求简洁,突显文章的重点。同时又符合了儿童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为他们背诵文章奠定了基础 。
2008,北京 !
1908
1945 欢呼着、跳跃着、抛向
1991 100年 “沸腾” 举着 、飞奔着
1999 舞、敲
2008
七、 整合点诊断及解决方法:
《2008,北京!》这一课讲述的是申奥成功后,北京人民欣喜若狂热烈庆祝的欢乐场景。这对于不了解奥运的二年级学生来说,把握这一课的感情基调成了学习文章最为突出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突破这一难点,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奥运会会旗、奥运格言、名言、奥运会的由来等一系列有关奥运的知识,拉近了学生与奥运的距离。为学习课文,体会文中人们群情激动做准备。尤其是理解“沸腾”一词没有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仅靠学生的想象,很难把水开,热气升腾,与热闹非凡的场面联系起来。再就是拓展延伸那部分没有多媒体课件,学生很难直观的看到那些新建的奥运场馆,以及奥运会给北京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相信只要我们在课堂上把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化,那我们的课堂必将变得充满活力,生机勃勃。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