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我将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效果预期、目标达成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是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习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包括:九一八事变、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西安事变三个子目。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内部发生分裂,导致西安事变最终爆发,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所以本课内容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课前了解,八年级学生对历史比较感兴趣,具备一定的学习历史的能力与方法,已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影视文学作品、网络等途径初步了解了日军侵华、中华民族抗日的史实,但他们知识经验都有不足,以形象思维为主,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缺乏理性思考。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必然性、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与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西安事变”的史实,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为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定为本节课的重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定为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
为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利用学案导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问题讨论法、图表归纳法、史料分析法、自我展示等方法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流程
为了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我准备采用“四环达标”的教学模式,分为 “诊断导入—合作学习—个性展示—反馈拓展”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诊断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营造凄凉悲怆的氛围。
①先复习诊断上节课的知识。
②检测后,先播放《九一八事变》的影像资料、配背景音乐《松花江上》,教师适时提出问题:“你有何感受?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用凄惨的画面、悲怆的歌声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进而引出课题。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
此环节我将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主学习
设置基础性问题,难度不大,面向全体学生,先由学生阅读教材后独立完成,待完成后组内成员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互补与完善。抽查一个小组在投影仪上展示,全班内分享学习成果,使基础知识得到强化与巩固,这一平台的搭建,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有效落实了基础知识,凸显同伴互学互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归纳分析的能力。
第二阶段:合作探究
问题设置紧扣本课的重点难点,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有了课前收集和整理史料的准备和第一阶段学习的铺垫,学生思维活跃,在积极讨论交流中,产生了激烈的思维碰撞,个性得到张扬,本课的重点难点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得到进一步落实,既培养了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增强了“论从史出”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联系性,达到知识的内化。
在合作学习环节中,教师不断巡视,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第三环节:个性展示
由各小组展示相应的内容。学生通过讲述史实,置身其中,感受、体味历史;置身其外,分析史实,领悟、发现历史。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和特长,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对其展示做及时评价,并做相应点拨,以求知识理解的准确性。之后,以图说史,分为“国之危难篇—民之坚强篇—国之大幸篇”三个篇目,再现九一八事变、抗日救亡运动、西安事变中的精彩画面,配以简单解说词、播放背景音乐《义勇军进行曲》,让学生再次从整体上感受,使情感得到升华。
第四环节:反馈拓展
在这一环节,我将分为四步:
1、知识回顾
先由学生回顾本课知识,教师进行补充,用一首新编小调进行归纳总结,利于学生记忆。通过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知识链,强化基础。
2、反馈拓展
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本课重点难点入手,选取历年与本课题有关且有代表性的中考试题,并进行变式练习,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与拓展。(学生在导学案上完成,教师批改组长的练习,组长批改组员的,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3、总结收获
由学生谈学习本课的体会和收获,深化学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而奋斗”的认识,注意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以促进新知和方法的内化。
4、课堂小结
出示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残历碑”, 提出“国耻永不忘,民族当自强”,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歌曲中结束本课的教学,学生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课堂虽然结束,可历史学习仍在继续…
课外延伸
新课程要求历史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要为学生留出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不能局限于教材,要联系现实、涉足生活。我为学生推荐了影片、书目、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意愿选做一题。这为学生发表对问题的独特见解提供了平台,增强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效果预期
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有效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如果课堂比较沉闷,那么应当确保本课基本史实的掌握,教师多设置几个台阶性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达成目标;如果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比较感兴趣,在完成原有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比如: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把历史的思想方法引向深处。
五、目标达成
当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情况各异,通过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不同层面的学生学习。对于待优生,首先抓好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的掌握,然后在组长的帮助下,达到预设的基本目标。对于优秀生,则应指导探讨研究,注重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对于特优生,让他们完成自身学习任务后,再指导帮助待优生达成目标,则还应设置拓展延伸问题予以探究,教师在巡视指导时要适当关注不同层面的学生。
六、教学反思
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回顾本堂课,在网络环境下的现代教学,教学设计上重视学习过程的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