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说课稿
教材分析:
课文《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小孩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统治下的黑暗、残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渔夫和桑那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学情分析:
课文内容离学生现实生活相差较远,学习本文,重点应从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剥削统治的社会里,穷人们虽身处困境,却有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崇高品质。
2、体会文章中多处细致的心理活动描写。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理念:
重点理解桑娜丰富的内心活动及变化,体会她具有的崇高品质。通过对渔夫神态、语言的理解,体会他具有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桑娜丰富的内心活动及变化,体会她具有的崇高品质。
2、通过对渔夫神态、语言的理解,体会他具有的高尚品质。
一、导入课文
我用设疑激趣法先问学生哪个能自告奋勇地回答老师一个数学问题。学生很少遇到这样的问题,只有两三个子同学举手。我叫起一位同学,把问题5+2=?板书到黑板上,这个同学很容易地回答了。接着我说:多简单的问题,你为什么就不敢站起来回答呢?其实人生的许多机会就像现在这样容易被错过,我们要抓住人生的每一个机遇。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个个精力集中,生怕失去了后面的机会。
二、教学思路及教程设计
这一内容我分以下三步来谈:
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大意,梳理思路。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使学生学习全文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2、精讲细读,体会感情。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文章篇幅较长,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抓住对重点词句的分析理解,以点带面的导读法,帮助学生读懂全文。
学习第一段:(听录音)略讲。 思考:桑娜一家过着怎样的生活?从哪看出来的?划出句子来。在此基础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词“温暖而舒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中体会主人公桑娜的勤劳能干。用对比的方法,体会穷人悲惨的生活。
第二段篇幅较长,但内容易理解。自由读课文第二段,重点用投影片引导学生思考:1、桑娜做了一件什么令人感动的事?找出一个概括这件事的句子。2.做完之后她是怎么想的?再找出一个概括的句子。先抓住本段的重点句,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那颗善良的心;再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相互依存对桑娜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并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因此,我细扣其中的每一句话,先教给方法,再让学生学会运用,从而使其明白此时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桑娜此时心理活动传神的写作手法,我以文中大量使用的省略号为突破口设计问题,说明这样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并指出这正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的具体表现。这样,不但突出了本文的训练重点,而且学以致用,教给了学生写作的技巧。
第三段的故事极富戏剧性,集中表现了渔夫夫妇俩的善良。但从中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一种悲哀。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感情,我抓住重点词、对话、表情、动作的描写,让学生自行品味。
文章结尾一行,我主要让学生体会这精彩的瞬间,主人公那美好善良的心灵在不谋而合之时迸射出的灿烂光芒!体会这样写言已尽,而意无穷。
全文教学完毕,我又回到导入时的的问题:5+2仅仅是等于7这么简单吗?它还等于什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并让学生把思考的内容板书到黑板上。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认识。这一环节旨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感受文中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真挚感情,体会作者行文思路和独具匠心的写作特色。
三、结束课文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桑娜一家是多么的善良,你们希望他们一家以后的生活怎样?(幸福、美好)让我们为桑娜善良的一家祝福,为他们一家祈祷。然后放《祈祷》这首歌给学生欣赏。
四、板书设计
20 穷人
5+2=7 =幸福
↙ ↘ =美好的心灵
自己的5个孩子 + 西蒙的2个孩子=压力
=爱
=同情
=艰苦的生活
相关阅读推荐:
› 穷人说课稿
› 穷人说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