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我参加了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总编委会主办的全国高中地理教材(中图版)说课比赛。在主办方的精心组织下,在各级教育教学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在我的努力下,这次说课,可以说较为成功,给与会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所说的课题是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回来以后思考了很多。
一、我的说课经历
这次的说课经历,反思起来,新鲜、挑战、忙碌、紧张、收获……
1.筹备阶段。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且第一次参加说课,既感到新鲜,又充满挑战。在平冈中学地理科组这个大家庭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开始筹备此次说课。针对课题《城市化》,我重新研读新课程理念与课程标准,确定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方向;深入研究教材和学情,重新整理教学资源,保证自己对教学内容理解的科学性,尤其是教材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为防范评委的专业提问,必须想办法研究透彻;如同重新备课一般重新建构整体知识框架,梳理知识条理,突出主干知识;确定重点、难点作为教学设计的突破点;策划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活动,使之与教学资源结合形成教学设计的主体。
2.加工阶段。这是最忙碌的阶段。包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整理自己对课标、教材的理解;分析学情、确定学习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整理教法与学法;将教学设计系统化完整化;提炼教学内容的核心和重心;设计板书和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
3.说课阶段。面对评委,强压紧张;字正腔圆,口若悬河;面带微笑,体态自然;紧抓思路,突出亮点;理念指导,学生为本。
4.回味阶段。有收获,有欣慰,有遗憾。收获的是对课标的理解、教材的分析、过程与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过程性评价的运用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知道了难点问题怎么解决,可以用哪些手段化繁为简优化教学效果。这次说课如同经过了一次全新的洗礼,我仿佛站在了更高的地方,看到了前面的路。欣慰的是在大家的帮助和我的努力下,我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也为前面一段时间的辛勤付出送上了最好的礼物。遗憾的是在钟作慈老师的点评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那就是过程性评价不够细化,教法的表述不够恰当,对于“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区别理解不到位等。
二、说课感悟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的眼睛”。因此,心灵上的反思才是进步的开始。
1.“说课”不是“讲课”
说课是表达教师在对教学任务和学情掌握的情况下,对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策略运用的方法,它是对教学理念的诠释,也是说课最主要的内容。“说课”绝不是45分钟课堂教学的“浓缩”,它的核心是在备课和授课的基础上,说明课堂教学行为背后的理论分析,包括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而其核心是教师的教学意图。要“说”而不是“讲”也不是“念”,从而体现了对授课教师语言、体态、动作、亲和力等基本素质的较高要求,这是整个教学行为实际意义的体现也是教师才华体现的窗口,有益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学境界的升华。
2.说课要说教学理念
从说课的内涵上看,教学理念是整个说课的灵魂所在。没有教学理念的说课就没有了分量。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两个重要的理念一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二是“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以我所说的这一课为例。课标要求学生“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师要做的就是找出课标要求与新课程理念之间的联系。这就是学生“运用相关资料”,采取或自主或合作或探究的学习方法以达到“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其学习过程和发展,因此,我构建“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注重了评价主体的多样性,让学生充分享有发言权,表述自己观点,善于倾听他人意见,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过程性评价。及时进行评价,既反馈了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修正了学习过程,为后续的学习指明方向。同时在课程结束时配合课堂练习进行终结性评价。
现在反思自己的说课过程,正是有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后面所有的教学设计才会变得具有现实意义。
3. 说课要说亮点
说课既然是在备课和授课基础上的提炼,就要在理论和实践上体现提炼后的创新,以我的说课为例。
在教材处理上,我将教材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和补充。关于“城市化的概念”在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深圳城市化的资料和图片,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了培养学生科学、全面的看问题的思维,补充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这一知识点。在教学手段上,我精心选取资料,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问题。并通过梯度设问、诱导探究的方法,设置了4个问题,以此突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这一难点。这4个问题的设置,环环紧扣,循序渐进,帮助学生理清线索,简明扼要。
从说课的角度说,物以稀为贵,别人没有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而追求创新也正是教师教学能力进步的过程。
4.说课要说学生的学
新课程突出教学方式的转变,强调要以学生的“学”为主线,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因而,说课一定要说学生。说学生的活动,说学生活动产生的各种现象,说学生在体验、思考、探究、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如何积累知识,如何发展能力。说出学生的活动,就会在学生的反映中找到教学思想新的生长点,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写在后面
肖川教授关于理想课堂的表述是:“唤醒沉睡潜能、激活封存记忆、开启幽闭心智、放飞囚禁情愫”,为这种课堂境界叫好、追寻,但一直未有所获。而通过此次比赛,不论从自己说课的筹备,还是倾听其他省市同行的精彩说课,都加深了我对“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理解,也使我对教育过程中如何实施这一理念有了新的感悟。课前预设也好,课堂生成也罢,两者都要统一到“以生为本”这个基点上,并将这一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
肖教授所倡导的理想课堂,是一种真正能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课堂,是一种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生态课堂、绿色课堂,是真正的“生本课堂”。因此,教学中我们要牢固树立“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把学生作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让学生在新型的课堂里成为创造型人才!
相关阅读推荐:
› 我的说课经历
› 这不是我的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