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李白》、《思乡组诗》听后记
两节课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反思自己的教学,需要学习的实在是太多太多:
1、深厚的文学素养。
《走进李白》中,每首诗的由来或者写作背景,孙老师都了如指掌,这样就能很好的把握诗的意境,引领孩子去深刻的体会。如《饮中八仙》这首诗的由来;《望庐山瀑布》、《庐山瀑布》、《戏徐凝瀑布诗》的教学都是用一个个小故事穿插着教学的,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吸引着学生,也深深的吸引着听课的我!还有《七子之歌—澳门》的创作背景的介绍,就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为学生的感情朗读打下了基础。
通过听孙老师的课,我深刻的感受到深厚的文学素养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怎样的效果,而这些都是我所欠缺的,我要多读书,多读好书,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
2、训练教学语言。
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一定要用带有浓厚语文色彩的语言熏染课堂,感染学生,这样我们才能引领着学生心处其境、心会其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思乡组诗》就让我感受到了孙老师语言的感染力,不管是真情故事导入,还是教师饱含深情的范读;不管是顺势自然过渡,还是适时点拨渲染都显得情浓欲滴。在两节课中,孙老师的语言处处体现着他的幽默,如“你知道苏轼为什么这样推崇李白吗?因为他是李白的粉丝,简称“白粉”。他也是浪漫主义诗人,他有个人的爱好,他就是喜欢李白这样的浪漫主义诗人,所以跟徐凝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造就了庐山瀑布的一段佳话”……孙老师的评价也体现着他的智慧,如“我发现你也有超凡的想象力!让我看看这是文学家的脑袋”、“了不得,你是科学家和文学家的组合!”……从孙老师的课上,我看到了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些都是我的课堂上很少能看到的景象,尤其是我的小班课堂更需要孩子的这些反应,我,要多学。
3、和学生平等对话。
两节课听下来,我深刻的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如在教学《思乡组诗》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师:听了这首《月之故乡》,你有什么感受呢?说一两句给我听听
生1:想念远方的亲人,爷爷奶奶
生2:我听到了孤独
生3:我听到了悲伤
生4:我听到了忧愁
师:我听到了深深的思念,对远方故乡的思念,亲人的思念……
教师不否定孩子的感受,也不强加自己的理解给学生,而是尊重学生的体验,并通过自己的语言感染学生去用心体会。这样的老师谁不喜欢?
4、重视朗读的指导
“把你的想象、感觉带到读书中去”、“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吗?读出气势来。” “诗人的思乡情感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用你的朗读把它表达出来”……还有老师对学生朗读的评价:(生齐读:日照香炉生紫烟)师:这紫色的云烟慢慢升腾,升到哪了?(生:天上)是啊,是天上,用你的朗读声告诉我!(生轻轻齐读)……读书的意识,在每一节课中都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学生展示课堂理解的试读,师生配合读,特别是教师绝妙的范读,在这两节课堂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朗读”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步步推向了高潮!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朗读的指导。
5、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思乡组诗》是在《月之故乡》的吟唱中开始,在《月之故乡》中结尾的,首尾呼应,一气呵成。《走进李白》孙老师主要抓住了李白是仙这个主题来进行教学的。所例举的诗歌都是从李白所有的诗中精心挑选了他想象的夸张、像进入仙境一样的诗,领着学生读诗品意境,得出李白是仙这个结论。我一直都觉得古诗不好教,既要让学生理解诗意,还要让学生和诗人进行思想的碰撞,感觉教起来很枯燥。可是孙老师的课上的却很生动,他用小故事穿插古诗教学,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给学生理解诗做了感情铺垫,体会李白诗的极度夸张和超凡的想象力。这也为我的古诗教学指明了一条路。
我要学的还有很多,归结一句话:语文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积淀,语文教师要有诗意的语言,语文教师要有激情的姿态,语文教师要有不竭的动力,语文教师要有一定的思想。这些,都是我努力的方向!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