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思品说课稿高中政治说课稿> 正文
本站微信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教案
一、 教材分析
(一)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
  从马哲理论体系来看,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它贯穿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全过程,又是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为以后学习发展、矛盾打下基础,在整本教材中,本框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包括两个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其中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框题中包括三大部分内容:分别是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分析,来阐释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二) 教学目标
结合本框题的内容,依据新课标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 识目标]
1、识记理解联系的 含义。
2、理解联系的特性及其方法论要求。
[能 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从认识事物内部联系到认识事物外部联系中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 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用联系的 观点看问题,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2、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矛盾,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改革、发展和 稳定的关系。
3、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作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 移,形成辩证的思想方法。
(三) 教学重点
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2、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四) 教学难点
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人们能够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 体的联系)联系的条件性。
二、 教法
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我运用生活案例、漫画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对话法、问题探究法、讲授法。
三、 学法
在学法指导中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主要采取以下学法:
1、阅读法。在课前 指导学生阅读本框题重点内容,以达到预习的效果。
2、讨论法:让学生 试着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分析问题中自觉掌握本框题的内容。
3、总结法:指导学生总结本框题主要内容,加深印象,提高归纳能力。
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展示歌曲《2010等你来》及热点追踪上海世博会,讨论世博会的成功召开与哪些因素有关,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第二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第一环节:指导看书明确联系的含义及特点都是什么

第二环节:师生共探讨,理解联系的普遍性。
一、联系的普遍性及表现
1、表现(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联系,列举事例
(2)事物内部各部分和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列举事例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师:既然联系具有普遍性,那么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吗?
第三环节:深入剖析,突破难点,解决联系的客观性问题。
[展示成语故事]拔苗助长
用所学过的知识评价一个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
这个农夫忽视了秧苗生长的客观规律性,这个规律性在今天的课题上又称为联系的客观性。
二、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的客观性的含义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比如自然下雨和人工下雨。
[课件展示]
设置讨论:
(1)根据联系与实践的关系来分,自然降雨与人工降雨分别属于什么联系?
(2)自然降雨早在人类产生之前就产生了的,这种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工降雨浸透了人的目的性与创造性,这种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吗?
(3)我们肯定联系是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又认为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那么这两种说法是不是自相矛盾呢?
通过讨论,明确:
2、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过渡:既然事物的联系是客观,是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就要求我们而言有什么方法论要求呢?
3、联系的客观性的要求
第四环节:延伸扩展,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及条件性。
[成语故事展示]守株待兔
兔子与树之间的联系只是一种偶然联系,农夫看到了这种偶然的联系,却没法看透事物联系中的必然联系。可见,在学习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同时,还要注意联系的多样性,这样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有重要意义。
三、把握联系的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使得事物的联系也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
1、事物联系的类型。
事物的联系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等。
请同学作判断,这些属于什么联系:如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过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各种不同的联系。而要认识事物的不同联系,需要分析不同的具体事物。一切事物存在与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因此,任何具体的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其事物内部各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这就要求我们明确联系的条件性。那么如何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性呢?
[课件展示]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新加坡
思考:在本事例中,新加坡是如何根据自身条件,建立新的联系的呢?
教师小结:新加坡注意到充足阳光的客观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阳光大力种花植草,营造良好的自然景观,建立了自然景观与旅游发展的联系,从而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因此
2、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设置讨论:从新加坡建立花园城市的这个事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学习中怎样利用条件?我们该如何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促进我国的发展呢?
(三)师生共同回顾,总结提高
结束语。

相关阅读推荐: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案

人教版高中生活与哲学说课稿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