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说课的基本内容
一、说教材
1、说本课内容在本学科教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作用
首先,说课前,要先熟悉课程标准,从课程论的高度驾驭教材和指导教学设计。了解该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操作等在课程标准中的原则性要求,从而为自己的教学设计寻找到用力的依据。再熟悉教材,说出该教学内容的课题题目,处于教材的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篇乃至整个学习阶段中所处的位置,所起的作用以及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分析要说的课题在本章的地位以及本章与其他章的关系。说清楚本节教材在本单元、整个学段、甚至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或知识结构体系。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在教学中重视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准确认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说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指导思想,是讲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有了明确的目标,教师安排教材、选择教法、设计教学程序才有依据,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中心任务,所有教学环节都是为它服务的,所以要定得明确、具体,这样才能切实对课堂教学起到指导作用。制定目标时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准确地确定几条。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实际考虑可能达到的程度,然后定出具体目标,不能要求过低,也不能凭空拔高。目标的制定应包括以下三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说教学重点、难点及依据
所谓重点,是指在教学知识系统中,对于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学习新知识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了解了一节课的重点以后有利于在教学中分清主次,在说课中有所侧重。难点即学生难以理解和领会的内容。教师应在分析教材中依据内容和学生实际来确定难点,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分散难点。限于各单元、各章节的教学内容不同,其教学目的、重难点也不同。教学的重难点应据教材内容、教学大纲及学生情况具体确定,说课应将这几部分内容组织好,讲清楚。
在说课时,只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而不说“为什么”,这是不符合说课要求的。因为只有理解“为什么”这是重难点,才可能有效地提出解决重难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既要根据教学内容,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它们又不是互不相关的,有时可以是双重身份。即既是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4.说课时安排、教具准备等。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分析学生是教师实施教学行为的关键,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前提。教师想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增长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结构、各种能力水平、思维品质、品德状况作以详细的分析,使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目的。因此,基于新课程的说课要加强“学情”的分析。学情分析包括:
1、分析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即学生的知识准备状态。学生肯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这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基础。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说出来,把打算如何利用这些知识与经验说清楚,有利于实现学生“旧知”向“新知”的迁移,解决教师“怎样教”的问题。
2、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
在进行新知识教学时,认真分析并把握学生已有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从已有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体系中检索有用信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预估学生对新的学习的关注和接受程度
4、最后,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情分析是对学习主体在动机原理和学习特点上的认识。通过学情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以确定在教学活动中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回答“为何教的”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学情分析”这一环节往往被忽视,或者仅仅依靠教师的想当然,或者仅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做个大致了解,较少对他们的态度和学习方式作具体分析。只有对全体学生从知识、能力、态度、风格、动机等多方面去关注分析,才能在教学中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三、说教法及依据
说教法,主要说明“教什么”的问题和“为什么要教这些”的道理。即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说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它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作用和前后联系并说出教者是如何根据大纲和教材内容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说出本节课所采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据的教学原理或原则。
(2)要说出本节课所选择的一组教学方法、手段,对它们的优化组合及其依据。无论以哪种教法为主,都是结合学校的设备条件以及教师本人的特长而定的。要注意实效,不要生搬硬套某一种教学方法,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提倡教学方法的百花齐放。
(3)要说明教师的教法与学生应采用的学法之间的联系。
(4)要重点说说如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方法。
四、说学法及依据
学法是指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方法。说课中说的学法,实际上是指学法的指导。学法指导,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传授,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形成独立的技能的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题。它的核心是抓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贯彻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要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学法指导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
说学法具体要求说出:
(1)要分析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时可能出现哪些障碍及其原因;
(2)通过何种途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过程中侧重指导和培养学生那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如在学习环节上,指导如何预习,如何看书;在能力训练环节中,指导学生如何提高联想能力,如何提高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如何提高迁移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的某一具体目的任务,借助一定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认识客观世界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是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掌握知识、发展智能、提高自身素质的实践活动的过程。简言之,是指一个具体课题,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方案。说教学过程是说课中的中心内容,能否说清楚教学过程是能否说好课的关键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思想方法、策略和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教学过程设计的思路关注的是课中的教与学活动的结构,以及为目标达成所采用的方法手段和措施。教学过程要设计合理、以目标为主线,重视主导和主体作用的发挥。要展现教师如何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展开教学内容、如何安排教学程序以及采取何种手段来达到反馈和强化学习结果。促进教学过程有序的发展即按规律运动。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说教学过程要说明课堂教学过程和步骤安排以及这样安排的理论依据,这是说课中更为具体的内容,要说出教学过程中教学各环节的衔接和过渡。教学过程要求层次清楚,过渡自然,环环紧扣,结构严谨。一般应包括:
1、教学思路的设计与教学环节安排
说课者要讲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讲教学内容的安排,及针对学生实际,借助哪些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路说明白。整个教学思路要层次分明,富有启发性,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逐点解释教学思路设计的理论依据。理论依据的解释要联系教法、学法、教学手段、学生的认识规律等方面加以说明(包括大纲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
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如课堂的导入?新旧知识的衔接?新授内容分几个部分?各部分的教学如何展开?如何提问和组织讨论?各教学环节之间如何过渡?如何小结?……等等。但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不必按教案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讲。
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这里说明怎样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怎样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要说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所采用的方法手段的设计。学习方法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因素与情境因素,如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分析心理特征及对学习该内容的可接受性,分析学生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对该内容的适应性,分析可能产生的差异。在哪些关键性问题和环节上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做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动性的最佳结合,知识结构的内在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的最佳结合,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的最佳结合,同时做到最佳状态的情感交流和情感调控等。
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解决难点运用什么方法。
4、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和使用价值。
5、说明作业布置
说教学程序,还要注意运用概括和转述的语言,不必直接照搬教案,要尽可能少用课堂内师生的原话,以便压缩实录篇幅。
六、说板书设计
说板书设计,主要介绍这堂课的板书的类型是纲目式、表解式、还是图解式?什么时候板书?板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板书的展现形式是什么?等。板书设计要注意知识科学性、系统性与简洁性,文字要准确、简洁。说依据可联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本身特点等加以解释。
板书的出现有以下几种方式:先说课后板书,即先把课说完,再一次性的展示板书;边说课边板书;先板书后说课;先板书一部分,再边说边完成全部板书。
总之,对说课中的板书的总的要求是简练、重点突出、结构严谨、生动直观又新颖大方。
七、说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反思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许多学校倡导教师写教学反思,但一些教师写的教学反思就跟记流水账一样,只是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一些简单的描述,再加上一些泛泛而谈的教学评论,缺乏对教学现象和教学本质的深度思考,因而成效并不大。
反思之一:成功点。抓住教学中哪怕是稍纵即逝的成功点。
反思之二:失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如实记下失误点,“长善而教其失”。
反思之三:疑惑点。记下“卡壳” 点。“教然后之困”值得一记,以便钻研。
反思之四: 情感激发点。捕捉教学环节中学生的情感反映 ,调控学习动态过程。
反思之五:感悟点。追踪教学过程,审视教学环节,总结教学得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养成反思的习惯,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自觉体验和不断完善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并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相关阅读推荐:
›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浅谈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途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