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数学说课稿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正文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

本站微信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6—58页运算律第1课时,是一节新授课。教学内容有两个:一个是加法的交换律,另一个是加法的结合律。例题主题图是“28个男生在跳绳”、“17个女生在跳绳”、“23个女生在踢毽子”。通过提问:“跳绳的有多少人?”引入加法交换律;通过提问:“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引入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运算律是小学数学最基础的一种规律性知识,学习加法的运算律,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加法计算方法的理解,还能使一些计算简便,而且以后学习也要经常用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学好这一部分知识。

设计本课教学的基本思想:

一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和归纳出运算律。

二是重视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大致应该经过以下几步: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得到规律。

三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逐步学会合理灵活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因此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下面说说主要的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课前:创设了一个“朝三暮四”的故事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这个情境让学生们在笑猴子受骗的同时也得到了一点启示,同时通过此例使得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提前感知了加法交换律。

参考县里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激趣·引探·释疑·导练·启思”教学模式,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成四个大环节。

一、情境激趣——提出问题

通过谈话“学校每天上午都会进行大课间活动,你们喜欢大课间活动吗?瞧,这些同学也在开展活动呢”然后,让学生自由地提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问题意识。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为后面的探究学习做了素材提供与铺垫。创设情境是为了引出问题,情境要为问题服务。这里的的设计,既有学生的提问,又考虑到教学内容的提问,做到了教学内容与学生思维对接,也符合新课程“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理念。

二、尝试探索——互动释疑

(一)探索加法交换律
1.解决第一题“跳绳的有多少人?”由问题得到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写成等式28+17 = 17+28

2.解决第二题“女生有多少人?”由问题再次得到两个算式,写成等式,加强感知

3.举更多案例

我以为,教学运算律主要让学生经历不完全归纳的过程,我想努力让广阔的数学王国展现在学生的视野中,一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甚至更大的数和特殊的0,都满足这样的规律。

对于运算律的教学,不少教师只注意让学生举出实例进行验证,而忽视了能否找到反例的问题。对于不完全归纳法来说,举出的正例越多,则意味着结论的可靠性越大;但若发现了一个反例,则可推翻结论。因此,我设提了“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举了这么多例子,有没有不符合这个规律的例子?”这个问题,学生通过无法找到反例,加深了对结论可靠性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数学结论,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获得数学结论的思想方法和体悟到科学研究方法的严谨性。

4.概括规律

教学运算律,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概括与提升是教学的关键。虽然新课程现在不要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叙述加法交换律,但我觉得适度的强化语言表述对于理解和表达式有好处的。因此,我指黑板上等式问:那谁来说说,像这样的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自由说)大家看,等式的左边和右边都是几个数相加?(两个)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得数和变不变?(和不变)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这个规律?哪个会?引导学生大致说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5.表达规律

根据教材的要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规律的认识,让学生经历由数上升到用符号、字母表示的一种抽象过程,既是对加法交换律的概括与提升,又能发展符号感。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了方法的形成,并且能把这种方法迁移到加法结合律的学习上。这也就是完成一个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任务(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6.回顾旧知

得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后,我启发学生回顾一下以前学习什么知识时已用过了这两个规律,以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二)探索加法结合律

也是差不多教学流程。

有一点说明,就是:学生在得出(28+17)+23=28+(17+23)后,教师没有要求让学生自己写出这样的等式,而是出示了类似结构的几组等式,引导学生通过算一算,思考这些等式之间是否相等。毕竟,加法结合律这一数学模型相对而言要复杂些,由学生举例有一定困难。

三、分层练习——巩固深化

当我们的教学使学生经历了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在问题的控制下解决问题之后,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形成技能,教学要十分重视设计新知学习过程中的基础性练习和探究新知后的变式练习、发展性练习,巩固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和理解,培养他们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基本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这里就是,借助媒体演示加数交换和结合过程,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把抽象的思维过程转化成了形象的思维过程,突破了难点。

(二)提高题

1. 游戏“快速反应”。

通过这道题,你对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看题要仔细)

2.比赛。

⑴不公平

  ⑵公平

师指出:看来,运用刚才所学的加法运算律进行凑整,凑成整百数再加,可以使计算简便!

⑶凑整专项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师:你能很快找出哪两片树叶上数的和是100吗?培养学生凑整的意识和能力。

四、总结全课——拓展启思

1.全课总结。

2.阅读质疑。

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看书内化,比较反思,让学生体验成功。

3.练习启思。

“考考你”: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4○10=10○4 (2○3)○5=2○(3○5)

在恰当的练习中,发现新的问题,引出“加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是否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呢?”为后续学习打下伏笔。这样,既总结当课的教学内容,又产生悬念,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地探索、发现、创新。
 

相关阅读推荐: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说课稿

培智数学 加法交换律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