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历史说课稿八年级历史说课稿> 正文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说课稿

本站微信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说课稿)
本课上起东汉末年,下至南北朝,各地割据,战乱频繁,民不聊生,政权分立,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魏晋南北朝介于秦汉一统和隋唐一统这两大经济文化高潮之间,认识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同时,少数民族内迁和为躲避战乱北方人民南迁,使古代中国社会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人口的迁移带来了民族的融合;孝文帝的改革则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为隋唐重新实现统一准备了条件,)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与高度繁荣是在各民族交往、融合中实现的,理解历史上的事物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明确历史与社会之间相互交融的关系。
下面我就“课程资源”、“学教方法”、“教学预设”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课程资源
1、课程标准
4-2 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6-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化与政权更替概况,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6-2 利用多种资料,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较强的表演欲,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也了解与尝试过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如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又加之三国这段历史老幼皆知,根据以上的分析,虽然本课容量大,我准备用一课时时间教学本课。
3、重点:政权分立的史实及评价;民族融合的史实与意义
难点: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两者之间的关系
4、教学目标
依据本课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背景、经过和意义,初步学会评述政权分立,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与意义,了解孝文帝改革等相关信息,理解历史上事物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明确历史与社会之间联系;理解中华文明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了解历史人物的作用与时代责任的内在要求相呼应,从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声音文件,学生的自主学习、角色体验、小组合作探究和听、看、议等手段,学生展示已有的知识储备,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背景、经过、意义,学会合作,学会参与,学会恰当展示自己;学会从图表、视频等多种途径获取有效信息,了解经济重心南移,尝试客观辩证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少数民族内迁和汉族南迁的史实,领悟中华民族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尊重少数民族,重视民族团结;了解政权分立与更替,认识到国家统一是民心所向,是中国历史发展趋势,要维护祖国统一;了解孝文帝改革,理解改革的意义,拥护今天的改革政策。
二、说学教方法
教法: 课件(声音文件、视频)教学,谈话法----根据学生对史实熟悉情况不同,我将采用不同教法。
学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探究、角色体验----意图是想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获取信息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角色体验,神入历史,把历史人物的言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体验,理解他们的行为与那个时代责任的内在呼应,从而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同时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说教学预设
本课设计为三大板块:三国鼎立、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和孝文帝改革。
(一)导入与新课教学:播放音影文件( 约2分钟),讲叙东汉建立概况与东汉末年朝政黑暗,政局动乱,农民起义,豪强割据的社会背景,突出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然后提问:如果你生活在这乱势,你会怎么做?要求学生从皇室、地主豪强和农民不同角度去思考。学生自主选择不同角色,神入历史,说“自己”做为,我把“他们作为”与本课的历史人物孙权、刘备、曹操、诸葛亮所对应,肯定学生的作为。这样进入第一环节的教学活动,即
一、三国鼎立
1、角色体验,自主选择
(设计依据:用音影文件—— 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提问用“你”会怎么做,调动学生积极性,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中来;同时也交代了当时社会状况,更形象直观,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埋下伏笔。)
我将进一步追问:在这些历史人物中,你最喜欢谁?请说说理由。承转到
2、分组讨论,展示自己
我准备组织学生按喜欢的“对象”,分为三大组,刘备诸葛亮组、孙权组和曹操组。各组内成员交换意见后,派代表陈述理由,课件随机显示相关史实,如隆中对和赤壁之战。如果学生说得不理想,我就补充纠正,最后我作知识梳理,板书三国鼎立示意图(见板书设计),注意要点出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
(设计依据:该段历史学生较熟悉,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有一定表演欲,因此采用谈话法,还课堂于学生,鼓励学生学会恰当展示自己,学会合作,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3、各抒己见,评三国分立
三国鼎立局面出现后,留给我们一个伤脑筋的问题: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倒退还是历史的进步?学生讨论后派代表发言,我即时引导学生全面看待历史问题,培养辩证唯物史观,点出“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维护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承转:北方战乱,政权更替频繁(课件演示政权更替和版图变化)。在动荡不安中蕴涵着历史生机,北方人民的南迁和少数民族的内迁出现了一次民族大融合,同时也促进江南经济发展,为以后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准备了条件。
二、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
1、创设情景,寻因探源
让我们穿过时空隧道,跟着QQ去串门东晋十六国的小明家和(东汉)小明的太爷爷家。QQ所见用文字材料展示(或制作成fiash动画)并设计问题:结合教材比较他们爷孙家里的变化,并说说变化的原因。
2、(学生)自主学习,揭示原因
我随机副板书如下
少数民族内迁
北方人民南迁 人口 (为突破难点服务)
战乱

技术
民族融合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政权分立 工具 南方经济发展
从上述民族融合承转到
(设计说明:“串门”材料来自改编书上P89文字材料,其中包含有生产工具的变化、播种方式的变化、人口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等。改编书上材料体现了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是教材的开发者和使用者。用串门的方式,接近生活实际,有种真实感,拉近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从变化里寻找原因,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板块三:孝文帝改革
1、小组合作,捕捉信息
播放孝文帝改革视频(其中包括改革背景、措施、影响、作用),完成下表。同时教师指出孝文帝改革对今天的借鉴意义;点出人口迁移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尊重少数民族,重视民族团结;理解历史上的事物对现实社会的影响。
孝文帝改革 背 景 措 施 作 用 影 响
(政权分立) 加快民族融合(为突破难点服务) 链接(今天生活实际)
(设计说明:学生对这段历史不熟悉,采用视频,更形象直观,教学手段采用多样化,避免学生上课感官疲劳)
2、你喜欢的人是谁?
我点出本课主要历史人物,如,孙、刘、曹、诸葛和孝文帝等,然后设计问题:你最喜欢的人是谁?你如何评价他?请为他制作一张名片。按学生喜欢的对象分组,小组合作完成后用实物投影展示,我点评后出示专家名人对他们的评语。
(设计说明:本课内容大,时间紧,该设计即可总结全课,又可机动把握时间,还可作为课外拓展,学会评价历史人物。)
(二)课内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遗憾?你认为你自己和同学表现怎么样?对我有什么建议?学生的信息反馈后我将进行有针对性的小节,(见板书所示)我将提供下面三大板块知识,让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设计说明:体现新课程一种理念,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学生的遗憾和建议可以帮助我更好的反思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有利于教改和我的成长;同时也可及时捕捉到本堂课的不足,当我做小结的时候还可及时补救,恰当处理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四、说板书设计

曹丕像

政 权 分 立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反思和自悟,师辅垫和点拨、突破本课难点)
自我评价本课例根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而设计。设计本课的理念:一、重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广度和深度。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探究、角色体验等环节的设计,都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设计的问题有梯度,方便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每位学生都有话说、都有话要说、都有话想说。二、体现人文性、开放性和综合性。QQ串门、制作名片贴近生活又富有个性;北方战乱、政权更替离不开地图的演示,可谓政史地不分家;从孝文帝改革联系今天的改革实际,以古鉴今,体现学科的综合;“你喜欢的人是谁?”等问题的设计都没有标准固定的答案,是开放的。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四、体现本人的教学风格。“角色体验,自主选择”这一环节,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历史功底和掌控课堂的能力;改编教材上的资料生成新的课程资源,为我所用;教学手段多样,依据学生和本人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本课最大的亮点是难点的确定并突破了难点,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看似矛盾的这两件事联系起来,并点出了这两者的关系,通过学生的内省和参与板书设计,突破难点。

相关阅读推荐: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说课稿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