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新政》说课稿
本课选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三目。通过对历史人物唐太宗及其新政措施的介绍,向学生展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大唐盛世的原因,认清现实对历史的继承与发展。
在学生层面,我的学生缺少相关的历史知识,看问题比较片面,但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
根据以上两个方面,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 学生能通过新旧政策的对比说出唐太宗的新政措施。
② 能形成对历史人物唐太宗的概括印象。
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使学生能从多个角度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
②探讨唐太宗治国措施对今天的影响,使学生感受人类文明的传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大唐盛世及原因,增强民族自豪感。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李世民治国的新措施。教学难点是对唐太宗的评价。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①作好多媒体课件 ②网站投影链接
学生准备:①预习教材 ②有关唐朝历史资料的收集
教学环境准备:多媒体教室
下面是我对本课的具体设计。
全课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大唐盛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般,播放“贞观之治”的视频片段,展示大唐盛世的辉煌气象,点出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创立的贞观之治。提问设疑:李世民为什么创造了如此辉煌的盛世?视频直观感性,形成了强大的视觉冲击,使学生立即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究欲望,并由此导入新课。
第二部分:“帝国新政”
探究“帝国新政”,解决疑问。
首先通过三面镜子,讲述李世民认识到“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必须要总结以往的教训,采取新措施才能治理好国家,实现其济世安民的抱负。
显示五幅漫画,学生帮助李世民从“君臣、君民、民族、政治体制、人才选拔”五个方面总结前朝的经验教训和治国之道,教师归纳。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直观印象,激发探究兴趣。
下面继续探究李世民的治国新措施。
通过魏征进谏的视频,出示贞观名臣房玄龄、杜如晦的图片,学生总结李世民“善于用人、重视纳谏”,体现君臣关系“新”。
然后展示水和船的图片,学生分析李世民能看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重视君民关系,采取种种方式获得民心,体现君民关系“新”。
出示阎立本的《步辇图》和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天可汗”的材料,分析万国来朝的原因,体现民族关系“新”。
出示了三省六部制的结构图,然后通过举例“黄河发大水了”,显示事件发生时三省六部是如何分工合作的,对比分析这一制度较以往的“三公九卿制”的进步性,加深学生的印象。体现行政体制“新”。
显示科举考试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体现人才选拔“新”。出示“现代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制度对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激发民族自豪感,也体现社会课的特征。
以上五个方面都是通过展现丰富的资料和图片,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
最后从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三个方面总结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之道,指出由于唐太宗能用三面镜子做比喻,吸取古人的经验和教训,理清了君、臣、民三者的关系,社会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升平景象,解决了疑问,也照应开头的三面铜镜的提法。
为了巩固学生的印象,最后用一个游戏从以上5个方面,体现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措施,学生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游戏会显示“你确实是位明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的印象,寓教于乐,提升课堂效果。
第三部分:谈古论今
讲授完新课,通过贞观之治的视频承转到本课的第三部分“谈古论今”,提出问题“唐太宗的治国策略对我们今天治理国家有什么借鉴作用?”提示学生从德治、农本、民本、纳谏、民族平等、重视人才等方面去讨论探究,学生积极参与,得出很多有价值的结论,如“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减轻农民负担”等,从而体现历史与社会课的最终目的: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第四部分:兴趣拓展
安排了一个学生活动:给唐太宗设计一个墓志铭。这一步骤是使学生学会评价重要历史人物,使整节课得到升华拓展。显示两个网页的链接,让有兴趣的同学了解专家们是如何评价李世民及贞观之治的,开拓眼界,培养兴趣。出示我的邮箱,学生可以下载课件和相关资料,加强互动。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的定位是以教学目标为前提,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评价能力及正确的历史观为目的,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为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采用合作学习与探究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任,体现新时期对学生素质的要求。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请大家多多指教。
相关阅读推荐:
› 帝国新政说课稿